侯金鳳,馬玲
(武漢市漢口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氣流受阻呈進行性,急性發作期后,癥狀雖可得到緩解,但疾病會持續進展,同時病情不可逆轉[1]。相關文獻顯示[2],針對穩定期患者選擇非藥物干預是十分重要的治療方式。COPD患者穩定期實施必要的肺康復訓練,可提高臨床療效,減緩疾病進展,延長發作周期。行動研究法是將傳統定性、定量的研究法結合起來,其指導方向是結合實際,探討根本問題,并分析、反思,進而制訂解決問題的干預措施[3]。行動研究法包括診斷、計劃、實施、觀察、改進等階段,屬于在小范圍內適用的探索性研究方法,可持續探索、改進和解決實踐過程中的問題[4]。以行動研究法為基礎的肺康復護理,將患者納入方案制訂者的行列,參與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5]。本研究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月進行治療的COPD穩定期患者632 例為研究對象,探討基于行動研究法的護理措施在COPD穩定期肺康復訓練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月進行治療的COPD穩定期患者632 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16 例。觀察組男207 例,女109 例;年齡(57.26±3.15) 歲;病程(15.72±0.97) d。對照組男201 例,女115 例;年齡(56.93±3.36) 歲;病程(15.42±0.80) 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與診斷COPD的標準相符;處于穩定期;年齡不滿80 歲。排除標準:出現精神疾病、運動或認知障礙;合并免疫疾??;器官功能出現障礙。
1.3.1 對照組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主要有生活護理、觀察病情、用藥護理等。
1.3.2 觀察組
1.3.2.1 發現問題
按照患者實際情況,提出提高COPD患者護理質量的必要性,指出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肺功能的主要因素(負性情緒、疾病嚴重、依從性差等)。
1.3.2.2 計劃階段
制訂針對性較強的護理干預方案(主要有預防并發癥、呼吸道干預、肺康復訓練、心理護理等目標),編制干預計劃表,若護理對策完成就勾選“√”,不能完成或干預效果不好者需記錄原因。
1.3.2.3 實施階段
肺部感染預防:口腔護理每天3 次,護理后使用0.05%氯己定液清洗口腔。如果患者沒有臥位禁忌,就抬高床頭45°,避免胃液反流。呼吸道干預:指導患者排痰、有效咳嗽,及時吸出患者氣管中的痰液,防止損傷氣管黏膜;輕叩患者背部,促使痰液咳出。心理護理:采用心理疏導的方式進行心理護理,保證病房氛圍溫馨,增加病友、家庭成員與患者間的溝通;邀請恢復較好的患者講解心理路程,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肺康復訓練:按照疾病發展程度設計訓練方案,主要訓練內容有呼吸操、縮唇呼吸及腹式呼吸等。肺康復訓練每周5 次,每次2 h。觀察及反思:定期檢查干預措施的進展程度,舉辦主題講座,與患者溝通存在的護理問題,確定后續護理對策。
1.3.2.4 改進措施
小組討論沒有完成干預措施的原因,調整護理方案,評估干預效果;患者參與干預措施的制訂,加強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
3 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一秒率[FEV1/用力肺活量(FVC)]、6 分鐘步行試驗距離(6MWD)、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SDS和SAS評分:SDS和SAS均包括條目20 個,評定方式為1~4 分,正向計分有9 條,反向計分有11 條,總分為量表得分的1.25 倍,SDS超過53 分提示出現抑郁情緒,SAS超過50 分提示出現焦慮情緒,得分越高說明抑郁、焦慮的程度越重。
觀察組的FEV1,FEV1/FVC,6MWD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SDS和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DS和SAS評分比較 單位:分
COPD是一種易反復發作、最終造成殘疾或死亡的呼吸系統疾病,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對公共健康產生嚴重威脅的一種疾病。COPD患者因為呼吸肌功能發生障礙,導致肺部氣體留存較多,發生淺快呼吸癥狀,所以在使用藥物治療的同時需選擇恰當手段進行干預[6-7]。行動研究法有機結合定性和定量研究兩種方式的優點,同時兼顧兩者特點,經工作人員共同分析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預設所設計的措施能夠實現的目的,通過收集資料、查找文獻等,將較大的工作項目分解為小的研究項目,找出解決的方法,應用于實踐中。應用期間要監測全過程,若發現不當之處及時修改;應表現為螺旋式上升的態勢,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尋找成功的模式。行動研究法以計劃、觀察、行動、修改為基本要素,是一個持續循證前進的過程,同時行動期間需連續記錄,保留行動日志,一方面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反思并記錄產生的問題(反思產生的記錄就是修改方案的基礎)。
本研究中,觀察組的FEV1和FEV1/FVC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實施基于行動研究法的護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狀況。按照患者實際情況設計對應的康復護理措施,使護理措施具有全面性、連續性、科學性,解決患者康復期間的難題,進而改善肺功能。觀察組患者的6 MWD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實施基于行動研究法的護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運動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行動研究法的護理措施在COPD穩定期肺康復訓練中可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