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芹
(廣東省氣象探測數據中心,廣州 510080)
目前廣東省綜合氣象觀測網運行的氣象技術裝備種類繁多,布點范圍廣。維持保障氣象裝備正常運行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涉及到裝備分類、維持經費的核定、人力配置、政策支持等多方面。近年來,上級管理部門開展了綜合觀測業務定額標準化研究工作,為全國氣象部門加強預算管理,健全預算標準體系奠定了基礎。不同的氣象裝備所使用的地域、場景、環境條件、市場人力價格差異較大,且各類儀器設備的損壞程度和數量比例存在著極大差異,例如,海島自動氣象站設備的損壞率遠高于內陸,維護人力成本也遠高于內陸。部分學者對氣象裝備保障工作進行了一些研究[1-3]。但是沒有人系統、客觀地分析裝備運行的真實情況,特別是地域差異造成的運行維持費的需求差別。以往核定維持經費預算額度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較大,往往造成經費安排不合理,從而造成業務質量嚴重下降。因此,迫切需要對氣象技術裝備[4,5]運行維持經費進行全面分析研究,結合地域差異分門別類制定裝備維持費定額標準,建立規范、合理、可行的業務定額標準體系,提供一份依據充分、客觀合理、詳實的定額標準清單,為管理部門科學、合理編制年度預算提供有力依據,切實保障氣象裝備的正常運行,加快推進氣象探測設備維持定額標準化體系建設?;诖耍恼乱詮V東氣象部門為例,全面分析氣象觀測系統所在的地域差異關鍵因素以及造成業務維持費的需求差別。
綜合氣象觀測業務涉及雷達觀測、地面觀測、高空觀測、海洋觀測、環境觀測及空間觀測,涵蓋幾十種業務大類。各種觀測設備業務運行維持費定額標準編制必須貫徹國家和省財政預算體制改革精神,以節約為原則,嚴格執行國家財政預算政策和有關規定,按照不同類型觀測設備業務保障的工作內容進行劃分,基于器材消耗、維修難度、項目工作(工程)量等因素計算,細化預算定額,力求科學合理、規范。一般決策方法是:第一,全面調查研究?;谕度霕I務使用的各種氣象觀測站點,對設備布設環境、探測設備類型、基礎設施狀況、維修維護保障模式、保障工作流程、以往維持費的使用情況等進行廣泛調查和深入研究,詳細分析實際需求,力爭真實。第二,科學合理地進行設備分類。觀測站的系統設備和業務運行保障內容涉及面比較廣,必須科學界定裝備保障業務的范圍,將其涵蓋的項目內容,進行細化分類,據此來確定項目的成本單元和整體構成,大框架必須遵循相關規定,劃分成本單元力求簡明清晰。第三,精準測算量化指標。必須實事求是,合理測算定額單元,精準量化設備消耗量、器材損耗量、人員投入量以及勞動力成本等各種指標,按照社會平均水平確定預算定額標準。第四,綜合各種因素,統籌兼顧。定額標準的編制必須綜合考慮設備設施的不同、運行環境條件、地域物價、維修維護難度和工作量差異等,綜合各種因素,統籌取舍,力求制定的定額標準適用本地區。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條件差異明顯。南方多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北方為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干燥。南方沿海地區氣候特點對設備運行壽命和性能的影響尤其明顯,設備受高溫、高濕、高鹽霧、臺風暴雨和雷電影響非常大,設備運行條件比內陸地區更加惡劣。
系統設備運行維持費支出主要表現在設備維修器材消耗、場地及附屬部件養護、人力成本等方面[4]。成本支出受氣候因素影響最大,人力成本次之。文章重點以自動氣象站為例對比分析沿海、內陸(南方非沿海地區)和北方之間運行保障的差別。
自動氣象站屬于專業氣象觀測設備,設備和附屬維修備件的出廠價一般是固定的,因此沿海和內陸的設備維修保障費用差別主要表現在消耗數量上[5]。
1)南方沿海地區常年高溫、高濕、高鹽霧,尤其是在海水漲落的過程中,通過海浪運動會將大量海水霧化,霧化蒸發后的海水留下的鹽粒會在空中形成漂浮的鹽霧,對電子設備影響很大,所以設備和器材的消耗比內陸要大得多,內陸和北方地區的氣象裝備一般使用多年都不一定會生銹,而在南方沿海地區的氣象設備幾個月左右就會開始生銹,大多數1 a左右便腐蝕嚴重。裸露在外的部件如風向風速傳感器,其軸承和外殼1 a左右就嚴重腐蝕,需要更新;風塔、各類支架、緊固件需要每年刷漆,腐蝕嚴重時需要更換。
2)南方沿海地區雷暴發生的頻次明顯高于北方,即使安裝防雷設施,每年被雷擊的設備數量仍很多[6],設備的損壞率和消耗數量遠高于北方。
3)南方沿海地區出現臺風的頻次較高,北方地區基本不出現臺風,而南方沿海地區每年因臺風和暴雨毀壞的傳感器、百葉箱和設備較多,設備的損壞率和消耗數量遠高于內陸和北方。
南方地處熱帶多雨的大陸板塊,植物生長速度快,相比北方來說,觀測場的草面需要更多次數的養護工作;觀測場圍欄經常會被臺風毀壞;觀測場地水浸造成設備損壞;供電系統也容易被臺風和暴雨損壞;金屬設施腐蝕嚴重,需要每年重新噴漆。這些因素無疑增加了維修維護成本。
1)對于沿海地區,如果自動氣象站安裝在海島離島,往往需要借助船舶交通進行往返作業,不僅建設成本高,且船只租賃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上級管理部門在年度預算中一般沒有考慮這個關鍵因素所產生的費用。
2)目前,中國沿海地區的經濟一般比較發達,相對于欠發達地區來說生活成本一般比較高,人力成本明顯高于北方,社會化的維修維護工作所需的人力成本支出較高。
3)交通運輸費用比北方高,隨著維修量的增加,返修的設備和器材所產生的物流費用也增加。
一般費用如數據通信費、設備看護費、水費、物業管理費、差旅費等地域差異性不太大,沿海地區的電費稍高于北方地區。沿海地區設備維修次數多,設備維修后檢定標校的費用相對較高。
氣象觀測系統業務維持費定額標準預算編制應該重點考慮南方沿海、內陸和北方由于地域和環境條件的不同所產生的較大差異,因地制宜,客觀合理,統籌發展,切實保障氣象裝備的正常運行。
近年來,廣東的氣象觀測設備越來越多,布局逐漸向南海沿岸、海島、石油平臺區域延伸,維修保障難度和維持費壓力越來越大,相比內陸和北方,保障壓力明顯加大。通過對省級保障單位每年的設備維修數量和實際發生的器材消耗量、設備維修維護費、差旅費等統計綜合分析,文章提出相對客觀的合理化建議。以自動氣象站技術保障為例,假定中國氣象局每年制定的設備運行維持費定額標準基數為A、B、C、D、E、F……,分別代表各個項目保障經費基本標準,一般來說,這個基數主要綜合考慮全國的社會平均水平。如果考慮地域差異因素,那么各地區的定額標準應該適當調整。表1所示為各地域保障經費定額配比關系建議。

表1 各地域設備運行維持費定額配比合理化建議
綜上所述,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文章建議觀測系統業務維持費預算配比為:在定額標準基數的基礎上,海島上運行的設備運行維持費提高到300%,沿海海岸的設備運行維持費提高到200%,內陸(南方非沿海地區)設備運行維持費提高到130%。
目前,南方氣象部門的觀測系統運行業務維持費預算嚴重不足,保障壓力較大,往往需要申請地方財政經費彌補,而在比較困難的市縣往往難以申請成功,給觀測系統設備保障造成很大困難。因此,建議上級管理部門制定年度預算時,充分考慮天氣氣候、環境條件的地域差異,科學合理制定氣象裝備業務維持費定額標準,適當考慮海上運行設備的保障難度和成本,以緩解特殊地區的保障經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