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讓燃油車擁躉大呼沒想到的是,在汽車工業方面積累了百年優勢的歐洲,竟然激進地提出要在2035年停售燃油車。
日前,歐洲議會提出了一份關于2035年在歐盟境內停止銷售新燃油車的提案,最終以339票贊成、249票反對、24票棄權的結果獲得通過。更出人意料的是,傳統燃油車企業大眾汽車和奔馳汽車公開表示支持這一提案。
不過,6月21日德國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表示,德國不會同意在2035年左右停售燃油汽車。由于通過禁售燃油車政策需要歐盟全部成員國同意,這使得此事又有了不確定性。
事實上,此前各國關于停售燃油車的計劃便不絕于耳。
根據公開資料,挪威計劃于2025年禁售傳統燃油車,荷蘭為2030年,美國加州政府定為2030年,法國和英國是2040年,在英國包括油電混動汽車也要禁止。
在中國,海南省已率先表示,將于2030年正式停售燃油汽車。
各國紛紛討論禁售燃油車的原因,一是環境污染嚴重,降低碳排放成為全球性目標;二是不少國家希望改變石油資源對外依賴嚴重的局面。
聯合國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于交通。英國、德國、法國、瑞士、荷蘭等國作為已通過大量碳排放完成工業化、城市化的國家,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理應承擔更多責任。
目前全世界有石油可采儲量1636億噸,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海洋。歐美地區雖然也有石油,但更多還是依靠進口。中國也是石油進口大國。對于這些國家來說,無疑都希望降低石油對外依賴,將工業發展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
大眾、奔馳等企業之所以對“禁燃”提議表現得云淡風輕,原因在于他們都在更早時間制訂了轉型計劃。
按照計劃,2025年奧迪品牌將推出旗下最后一款全新燃油車型,2030年停售燃油車型。大眾品牌宣布2035年在歐洲市場停售燃油車。奔馳和寶馬集團都將于2030年停售燃油車。唯一不確定的是,插電混動車型究竟是否在停售范圍內。
此前對電動化轉型持觀望態度的日系汽車品牌也紛紛轉型。本田汽車宣布,2040年停產燃油車。今年1月,本田汽車中國本部長井上勝史稱,力爭到2030年銷售80萬輛純電動汽車,并指出:“如果不能在推進電動化的中國贏得競爭,就將被全世界淘汰。”
超豪華汽車品牌同樣無法置身事外。法拉利計劃在2025年推出首款純電動車型,蘭博基尼也把旗下首款電動車面世的時間定在了2028年。
從數據來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確實在不斷攀升。
據CleanTechnica網站公布的數據,2021年全球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近650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08%。中國2021年以銷售新能源乘用車293.98萬輛排名第一,占據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達45%。
不過,在德國財長林德納看來,2035年禁售燃油車是錯誤的決定。德國汽車協會主席穆勒也認為,目前歐洲的充電基礎設施遠沒有能力支撐得起社會全面轉向電動車,貿然停售燃油車只會增加消費者的買車用車成本。
汽車產業在歐洲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約占歐盟GDP的7%,為該地區提供了1460萬個就業崗位。來自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的數據顯示,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占2021年歐盟新售乘用車的18%。
來自意大利的代表也嘗試在會議上提出豁免條例:每年產量低于1000輛的汽車品牌免于執行此案例,而產量在1000~10000輛之間的廠商則是延后執行。
事實上,歐洲新能源汽車還存在對外材料的依賴。據德國《南德意志報》報道,德國傳統汽車制造商正在快速上馬多款電動車型,需要大量電池組件,主要是含鎳、錳和鈷的鋰離子電池,上述電池材料和電池產品都主要進口自中國。
智能電動汽車之于燃油車,或許會重演智能手機替代傳統手機的歷史,不過卻從來沒有一條規定禁止傳統手機的銷售。同樣,電動化、智能化的浪潮究竟什么時候到來,市場的選擇也將是最為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