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方圓 平婉菁
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人類從來不是獨行者,此前此后、身左身右一直有無數其他生物伴隨。
在人類300萬年的歷史中,文明史只有8000年左右,卻是其中最為璀璨奪目、令人神迷的篇章。
探尋遠古生物的謎題,細數文明的印痕,是中國古生物學家和考古工作者的光榮使命。

冰河時期,陸地和海洋都被冰層覆蓋,那時的人類是如何生活的?人類的脊椎是如何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演化來的?新人種“龍人”又是如何被發現的?中國科學家用最新成果解答了這些生命謎題。
說起冰河時期,人們最先聯想到的,可能是電影《冰河時代》中的猛犸象、劍齒虎。但那時的人類,尤其是末次盛冰期的東亞人是如何生活的?他們是否因氣候劇烈變化而發生人群更替或遷徙交流?

?中國掘獸和陳氏掘尖齒獸生態復原圖 (繪圖/趙闖)
中國科學家對東亞北部4萬年來人群古基因組展開研究,系統繪制出冰河時代東亞北部人群的動態演化圖譜,發現東亞人特有的環境適應性基因EDAR至少在1.9萬年前出現。此外,研究人員對東亞南部人群的古基因組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從未被觀測到的古東亞人群——1.1萬年前的廣西隆林人。這說明東亞與東南亞地區人群在農業文明前就存在遷徙與交流。研究人員還追溯了現今生活在廣西地區侗傣語系和苗瑤語系人群的祖先。
科學家從上億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中找尋到了人類脊椎演化的奧秘。在“世界級化石庫”——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科學家發現了來自早白堊紀(約1.3億~1.1億年前)的三列齒獸中國掘獸和真三尖齒獸陳氏掘尖齒獸。研究人員把它們和現生動物進行對比,推斷出一個物種適應自然選擇
而產生的生態習性和生物力學需求會影響胚胎發育機制,進而在不同種類中形成多樣的脊椎數量和形態,使其軀干具有多種變化以適應不同環境。

?被命名為“龍人”的頭骨化石
上圖中這塊發現于1933年的頭骨化石,現藏于河北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古生物學家認為,這塊頭骨代表了一種新的古人類,且其所屬支系,可能與現代人有著最近的親緣關系。因該化石是在中國黑龍江被發現的,所以古生物學家將其命名為“龍人”。該化石距今30.9萬~14.6萬年,腦容量達1420毫升,與智人相當,這意味著龍人已擁有相當高的智力水平。
古生物學家和考古工作者像偵探一樣,利用古生物、人類祖先留下的蛛絲馬跡,抽絲剝繭,還原歷史真相,讓未知變成已知。各種古生物和考古發現讓人類一次次重新認識世界、認識自我。讓我們跟隨古生物學家和考古工作者的腳步,回看那億萬年前的生活圖景吧!
(責任編輯 / 高琳?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