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貌不揚的遠古三葉蟲頗似一種戴著頭盔的遠古生物,數億年前它們曾在海洋中游動,卻隱藏著一個不同尋常的秘密——擁有動物世界中罕見的“超復眼”!
近日,根據最新的考古研究發現,來自鏡眼蟲種屬的遠古三葉蟲,甚至比現代節肢動物親戚擁有更大、結構更復雜的復眼,它們的左眼和右眼都有著數百個晶狀體,晶狀體直徑接近1毫米,是現代節肢動物復眼晶狀體的數千倍。就像汽車前燈的燈泡一樣,遠古三葉蟲的晶狀體是六面結構,因此,每只眼睛都是“超復眼”,每只“超復眼”由200多個晶狀體構成。

日前,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澳大利亞一個海灣中綿延約180千米的海草草甸,其實是一株單一的植物。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植物,其“年齡”或已超過4500歲。
據了解,這種植物之所以如此巨大,是因為它會不斷地進行自我克隆,產生了基因相同的分支。這是一種在動物界罕見的繁殖方式,但在植物、真菌和細菌中經常發生。
克隆繁殖可以幫助海草適應更極端的棲息環境,例如:更高鹽度的水、更強烈的光照和更大的溫度波動。

?在澳大利亞海岸發現的植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利用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烏托邦平原上收集的數據,發現火星表面在7億年前存在液態水活動的痕跡。
火星氣候寒冷、干旱,因此很難在它上面找到液態水。一般認為,火星大約在30億年前是濕潤的,在這之后它失去了大量的水。
研究團隊利用祝融號上的短波紅外光譜儀等設備收集數據,在著陸點附近發現了一些色彩明亮的水合硫酸鹽、水合二氧化硅材料。它們的存在表明,祝融號著陸點附近曾有大量液態水活動。這些液態水可能來自地下水上升或地下冰融化。根據著陸點附近隕石坑出現的時間,研究團隊估算這片區域的年齡在7億年左右。這表明,火星近期水活動比原先估計的更活躍。

?祝融號火星車
(責任編輯 /黃盈盈? ?美術編輯 / 胡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