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雅
智能家電,在年輕人心里可謂精致生活之必備。新房裝修時,我在各種網絡推薦的“轟炸”下,入手了一臺帶顯示屏的大冰箱。據說這種冰箱,既能提供菜譜,又能播放電視劇。但當我懷著極其激動的心情把冰箱擺在廚房之后,才發現顯示屏過厚導致冰箱體積太大,這讓原本就狹小的廚房更加擁擠。一邊炒菜一邊看菜譜的我,更是兩邊跑,不得不請老公來當“外援”。他一邊盯著我炒菜的進度一邊喊著“該放辣椒啦”,過一會又喊“該勾芡啦”……一個菜炒下來,我們倆都精疲力盡。最終,他把手機擺到櫥柜上,完美解決了問題。
就算這樣炒菜非常累,也總歸是我們在控制它。但有些智能設備處于間歇性不受控制的狀態。“Hi,Siri!”隨著美劇中的演員一聲令下,我家兩部手機、1部iPad和1臺電腦同時被喚醒,一時之間我竟不知道該先關閉誰。有一次我和朋友電話聊天,隨口說了一句:“姐妹,我今天要早睡,明早一定5點起床去鍛煉!”但當晚我因為看劇到12點多才睡,哪知道早上5點被一陣刺耳的鬧鈴吵醒,原來是我家的智能音箱默默記住了這句話,并偷偷定好了5點的鬧鐘,想給我一個“驚喜”。我只能用迷蒙的睡意回應它:“別說話了!”但我可愛的智能音箱仿佛沒有聽清,仍然追著我問:“主人,您在說什么?”這下我徹底醒了。

從開門的指紋鎖、進門的感應燈,再到收拾屋子的掃地機器人、自動晾衣架,智能家電在我家可謂一應俱全。但享受精致生活沒兩天,智能家電便紛紛開始變得不靠譜。原以為掃地機器人能幫我清理掉貓咪掉的毛,結果貓咪一聲“喵”,一腳把掃地機器人踹到了墻角,如果不是我去“搶救”,恐怕到現在它都在犄角旮旯里打轉。感應燈也不甘示弱,老公夜里打鼾都能把它喚醒,只留下我一個人對著晃眼的燈泡發呆。而最慘的事莫過于老公的一聲:“媳婦,沒電啦!”偶爾忘記充電卡的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所有的智能家電罷工。
但這些都僅限于家庭內部,一切好說。最讓人尷尬的是語音智能馬桶,我至今沒有弄懂,為什么上廁所沖水,一個按鈕能解決的事,非要用聊天來代替!下午2點老公在衛生間喊:“我要加熱。”下午2點20分老公繼續喊:“我要沖水。”我和客人坐在客廳聽得一清二楚,片刻尷尬后,大家哄堂大笑。但笑得最歡的那位朋友,自己親身體驗了一把,就再也笑不出來了。普通話不好的他,在廁所一直在喊:“沖水啊!沖水啊!”卻遲遲得不到馬桶的回應。于是老公趕往現場救援,用標準的普通話挽救了尷尬的場面。
誠然,智能家電還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會被坑,但還是得多看攻略,不要輕易入手,以免被收了“智商稅”。有朝一日,等到智能家電真的成熟起來,我們的日常起居也會變得更便利,生活也會真正精致起來。
(米 粒摘自《環球人物》2022年第3期,王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