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紅 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幼兒園
作為富有獨特價值和代表意義的“畢業典禮”,是幼兒園畢業季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園本課程的一個縮影,也是幼小銜接過渡環節的聚焦性表現。不管從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層面,還是從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層面,作為幼兒人生歷程中的一個“儀式”,它絕對不是一場舞臺表演的簡單呈現,而是基于兒童立場的課程行為。6月,是惜別的日子、感恩的日子、幸福的日子,更是放飛夢想、快樂啟航的日子。然而,現實中的幼兒園畢業典禮,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與不足,要上好“幼兒園最后一課”,在課程理念引領下必須以“兒童立場”為原點,歸于幼兒主體地位,利用多種資源,充分挖掘畢業典禮蘊含的獨特價值,真正將畢業典禮作為貼近幼兒生活和內心的生長課程,在有效的師幼互動中不斷推進、調整與反思,讓師幼共同度過難忘的“幼兒園最后一課”。
幼兒的畢業典禮,幾乎是每所幼兒園6月份最重要的工作。但回顧以往的組織、開展,依然存在非常多的“亂象”,看似幼兒是主體,其實是教師為主體,幼兒只是被動地參與。為此,圍繞“以往的畢業典禮還存在什么問題、應注意哪些方面、到底如何開展”等話題,教師展開了研討。
師①:“畢業典禮參與面要廣,我們要提前一個多月準備,所有的規劃基本上都是老師在做,孩子們常態化的游戲和生活都被打亂了。”
師②:“作為老師,我們也想給孩子們留下難忘的記憶和經歷,但是為了演出效果,總會挑選一些能力強的孩子參與,對其他的孩子來說,既不公平也不快樂。應該讓所有的孩子都成為‘主角’,因為畢業典禮是屬于孩子們的。”
師③:“畢業典禮應該讓孩子們來做主,多聽聽他們的真實意見,他們喜歡的、投入的、展示的,就是最好的!”
師④:“我們也想放手,又擔心如果讓孩子們自主安排,畢業典禮的質量能保證嗎?家長能滿意嗎?”
師⑤說:“放手并不等于無目的地放任自流,大班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劃、交流、協調的能力,畢業典禮也是我們的課程,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是蘊涵在其中的。”
通過教師的反思教研、典型交流,我們能夠深深地感受到:面對所有大班幼兒的“幼兒園最后一課”,教師要能夠用發展的眼光去領悟畢業典禮獨特的教育價值,它是屬于幼兒的,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推進的課程實施的過程。同時,多去思考:“怎樣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怎樣激發每一個幼兒參與的興趣?怎樣讓幼兒在過程中都能夠得到發展?”以課程的視角和開放的框架予以實施,不單單界定在一臺晚會、一個節目的表演中,而是盡可能通過多種方式促使每一個幼兒成為畢業典禮舞臺的“主角”,回歸兒童,呵護童心。
上幼兒園的三年時間,幼兒在悄然長大,珍藏了很多的美好回憶。“畢業之前幼兒最想做什么呢?大班幼兒的畢業典禮該如何開展呢?”我們決定把改造權、話語權交給幼兒,跟隨幼兒的興趣一起探索,就會有出人意料的結果。
幼①:“畢業了要離開幼兒園,我好舍不得老師們呀,還有每天跟我打招呼的保安叔叔、保健老師,還有我的好朋友(說了一長串名字),我好想抱抱他們!”
幼②:“我想和好朋友、老師、園長媽媽……所有人拍畢業照,就可以留住幼兒園的樣子,想他們了拿出來看看,不就行了?”
幼③:“我想把幼兒園里好玩的游戲都玩一遍,特別是像上次操場上的跳蚤市場那樣,把自己在幼兒園用過、做過的東西帶來,邀請弟弟妹妹來參加。”
幼④:“我想和好朋友一起,畫一幅長長長長的畫送給幼兒園,還可以做卡片和禮物送給弟弟妹妹,這樣他們就會記住我們啦!”
幼⑤:“我們也可以辦一場晚會呀,我會彈鋼琴,邊彈邊唱表演給大家看。”
幼⑥:“我想請爺爺奶奶和我一起跳操,我們在家里經常一起鍛煉身體的。”
幼⑦:“我們可以像平時做游戲一樣,做一個計劃,把自己喜歡的事情都做一遍,哈哈哈!”
“畢業典禮”在成人的眼中可能就是一臺演出,但是,對于充滿智慧的幼兒來說,他們有著說不完的話,有著層出不窮的創意想法。
“人人參與,體驗成長的快樂”是幼兒園畢業活動的基礎,作為教師要自覺地站在兒童的立場去傾聽和理解、思考和判斷,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希望能用自己喜歡的、認可的、獨有的方式去表達內心的情感。當我們真正走進幼兒的世界去聽、去看、去思考、去實踐時,兒童的權利被珍視,一個個充滿智慧和創意的活動自然生發。在孩子們的交流中,他們不是正在成為導演、編劇、演員、主動的參與者嗎?只有尊重和保護好他們的主體地位,從真正意義上讓他們成為“舞臺”的主角,才能夠凸顯畢業典禮的價值和意義。


當設計的主動權還給孩子們后,他們的討論、每個人的表達是那么的生動、富有生命力。他們的想法讓習以為常的畢業典禮有了更多的靈感與期盼。因此,畢業典禮的時間從一個下午延長至一個月,讓孩子們去感受幸福慢慢加深,感受恩情、友誼、勇氣與愛……這些都“濃縮”在孩子們的畢業清單中,以時間軸的方式一一呈現。
片段一:擁抱
孩子們帶上自己制作的離別賀卡,紛紛走進園所各區域。
找到保健老師,抱著她說:“謝謝您,保健老師,我們會想您的。”
來到廚房,抱著廚房師傅說:“我最喜歡您炒的五彩飯了,謝謝您!”
走到保安叔叔的身邊:“謝謝叔叔,您每天都幫我們看著校門,謝謝您,您辛苦了!”
一個深情的擁抱,一句溫暖的話語,浸潤著所有人的心田。面對面的感謝、擁抱、交流,只因有太多的不舍,熱情的擁抱溫暖了即將到來的離別。
片段二:創意畢業照
師:“你們想拍什么樣的畢業照?誰來分享一下?”
幼①:“看,我們在一起的畢業照。一人戴一頂帽子,站成一個隊,你們說西瓜甜不甜,我們說甜,然后把帽子往上扔。”
師:“我們在哪兒拍啊?小朋友站成什么樣啊?”
幼②:“站在操場上,擺成一個愛心的形狀。”小朋友們聽了都拍起手來。
師:“還有誰跟他的方法不一樣呢?”
幼③:“老師,我們排成三排拍照。”
師:“排成三排怎么拍呢?”
幼④:“第一排坐地上,第二排坐小椅子,第三排站著。”
師:“那椅子由誰來搬呢?”
幼⑤:“我們自己搬。”
師:“拍照的時候我們要做哪些準備呢?”
幼⑥:“穿運動鞋和漂亮的衣服,可以問問爸爸媽媽呀。”
小小的畢業照,背后有著師幼的高效互動、家長的積極參與,讓孩子自己來設計、準備,創意爆棚,讓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畢業典禮儀式感滿滿,帶著美好的回憶,走向人生下一站!
片段三:畢業典禮行動小組
·場地布置組
幼①:“舉辦畢業典禮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樣子的呢?”
幼②:“我們把場地布置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吧!有舞臺,還有觀眾坐的地方。”



·人員邀請組
幼①:“邀請爸爸媽媽,還有好朋友,還有其他班認識的老師,還有園長媽媽……”
幼②:“打電話、發微信、直接邀請,還可以制作邀請卡片呀!我們還可以做海報宣傳,讓小班的弟弟妹妹都知道。”
·節目準備組
幼①:“誰來主持呀?我們投票吧!”
幼②:“自己報名吧,邀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加入。可以在家里準備,也可以在表演區我們一起準備。”
拍攝畢業照、制作宣傳海報、籌備畢業典禮、競選主持人,準備演出服裝、挑選合適的演出節目,孩子們不僅忙得不可開交,更是忙得不亦樂乎。
兒童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兒童是天生的科學家、藝術家!這不正是既發生在幼兒身邊又是他們感興趣的不斷生發的課程嗎?教師利用課程推進的組織策略,將幼兒的愛心、責任心、做事的毅力、學習的方式方法及自信心等融合在這一個個小小的時間軸中,使所有的參與者能夠看到、聽到、感受到大班孩子的“幸福與成長”。
六七歲的大班幼兒完成了一場自己策劃的畢業典禮!回顧整個過程,基于兒童立場的“大班畢業典禮”,旨在打破以往割裂、單一的活動觀,轉變為融合性、發展性的課程觀,引導教師多去思考活動蘊含的多層教育價值,站在課程的高度審視和架構幼兒的“畢業季”;旨在打破由教師為主體的硬性編導、指揮幼兒,轉變為教師堅守兒童立場,走進幼兒內心,從幼兒已有發展水平、興趣等多方面考慮,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與探索興趣;旨在打破教師為“設計者”,轉變為幼兒自己的畢業典禮自己做主,教師、幼兒都不用在舞臺上“刻意”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長,而是給予每個幼兒更多自由、想象和創造的空間。教師是“助夢”者,順勢而為,放慢腳步。幼兒是“筑夢”者,只要我們相信幼兒,幼兒就能夠充滿力量去創造,我們才能夠用心感受每一個時刻帶給彼此的美好體驗和感動!
臨近畢業季,“幼兒園最后一課”讓兒童立場根植于心,付諸行動,幼兒定將帶著力量與祝福,珍重地說出那句“再見,我最親愛的幼兒園”,心懷感恩,逐夢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