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佩 浙江省寧波市小港城區幼兒園
隨著幼兒園自主游戲的深入開展,我們在觀察中發現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幼兒經驗有限,游戲主題固定、單一;其次,幼兒發展參差不齊,不易產生情感共鳴或任務主線,游戲主題難以深入拓展;第三,解決問題的策略缺失,導致幼兒的游戲推進受阻。
就像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的方衛平老師在《“玩”的文學:幼兒文學的游戲性》中所說的那樣,幼兒文學是玩的文學,從內容、語言、體例到內在精神,都體現了一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游戲性。我園嘗試探索將幼兒文學的游戲性運用于自主游戲的模式,借助隱藏于繪本中的豐富元素:角色、場景、動作、對話、心理活動、情感等,開啟以繪本為“媒”的游戲之旅,從而改善目前自主游戲中存在的困境。
我們嘗試根據幼兒的興趣所在,順應他們內在的真正需求,以適宜的方式將繪本中的豐富元素遷移到游戲中,通過游戲生成內容、選擇材料、推進情節、回顧游戲、總結經驗,從而提升幼兒自主游戲水平,開展以繪本為“媒”的游戲模式探究。
閱讀繪本后,幼兒會對繪本中的很多情節感興趣,100個幼兒就有100種表達方式。為了滿足幼兒的表達需要,我們每月以一本繪本為主線,首先師幼一起深入賞析繪本,然后利用繪本開展探究式的自主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樂于自主生成,善于自主探索與拓展,愿意調動全部的智慧去研究、探索、嘗試、合作、表達、體驗。
下面就以繪本《我的幸運一天》為例,分享探究式繪本自主游戲的組織策略。繪本講述了“一只誤入狐貍家、即將成為狐貍盤上餐的小豬,如何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一步步地讓這個食物鏈上的強者乖乖地為自己做美食、洗澡、按摩,從而讓對方筋疲力盡、自己趁機逃脫,讓幸運成功轉換”的經典繪本故事,深受孩子喜愛。

1.引人入勝——開啟游戲話題。
創設輕松的交流氛圍,調動幼兒關于繪本的已有經驗,讓幼兒有話敢說、有話就說、有話可說。交流中,主動鏈接繪本、調取閱讀經驗,采用和幼兒聊天的方式引出話題,生成自己感興趣的游戲主題。
師:我們一起讀了《我的幸運一天》,你對繪本里的什么內容比較感興趣?
幼:那只小豬好聰明,讓狐貍幫它按摩。
幼:我看到狐貍的家里很漂亮。
幼:我看到大灰狼把小豬放在鍋里,放了很多調料,感覺很好吃。
幼:小豬坐在家里看書,還可以吃東西,好舒服呀。
師:如果在我們自主游戲中玩游戲,可以玩哪些游戲呢,怎么玩?
幼:我想像小豬一樣聰明,還會想別的辦法對付狐貍,我要來表演一下。
師:原來你是想要再創編故事,進行繪本劇表演。
幼:我想玩房子游戲。
師:房子游戲怎么玩?
幼:就是造房子呀,給小豬和狐貍造房子,因為小豬要迷路,我要給他重新設計房子。
師:原來你是要玩建構游戲。
……
運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幼兒一步步明晰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和需求。
2.眾說紛紜——明晰游戲意愿。
大班幼兒的自主討論和小組合作的能力逐漸增強,開展繪本游戲時,我們采用“抱團討論”的方式,讓幼兒分組自主商量游戲主題。每組推選一個組長,負責總結大家的意見進行表征記錄。討論后進行集體分享:有美食游戲、造房子游戲、表演游戲、地圖游戲、洗澡游戲等,這些游戲主題的生成真正地來源于幼兒的興趣和需求,超乎了成人的想象力。


3.依“趣”而定——生成游戲“菜單”。
不同幼兒會根據不同需求提出各種各樣的游戲內容,選擇就成了最關鍵問題:選擇游戲主題少了,會造成相當一部分幼兒的游戲意愿無法滿足,處于被動游戲狀態,從而大大降低了游戲的興趣和質量;但若所有的游戲主題同時開設,則教師的觀察指導以及游戲的人員、材料的供應都無法滿足。
如何在幼兒的興趣與現實的人力、物力之間找到平衡點,我們選擇將幼兒想到的游戲內容以菜單的形式進行呈現,每天班級內可以開展6個游戲主題,幼兒可以根據需要結伴討論今天的游戲主題,并在6塊空白的游戲預約墻上畫出當天要開設的游戲主題,并附上要參加游戲的幼兒學號或姓名。


提供什么樣的游戲材料就可以引發相應的游戲活動,幼兒是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各種經驗、推進各種游戲的。我園每個班級都有自主游戲材料庫,里面有各種紙、泡沫、紗巾、布、海綿等替代性材料;訂書機、膠水、打孔機等工具性材料;籮筐、臉盆、梳子、玩偶等少量成品材料,供幼兒自主選擇與創作。這樣開放自主的環境,幼兒能夠追隨游戲主題,打破各種空間的限制來選擇游戲材料、“創造”游戲材料。

1.追隨主題“聊”材料。
每一個游戲組會根據各自的游戲內容進行團體討論:我們的游戲區需要什么材料?如在建構游戲組中,幼兒商量要給小豬和狐貍各造一幢房子,而且要讓小豬和狐貍真的能住進去,必須要有較大的空間感。在討論中有的幼兒想到用積木來搭建,但積木太小,而且玩的時候容易倒塌;有的幼兒想到用磚頭來造,但需要水泥來砌,不太實際;還有的幼兒認為用大紙箱來做房子會比較合適……最后經過多方面考慮,決定用紙箱做房子的主體材料是最合適的;洗澡組則在商議洗澡需要的材料。

2.追隨主題“找”材料。
材料確定后,幼兒會在各個班級、各個功能室去搜羅,如表演游戲組去小班的娃娃家借來浴盆;從大一班的材料庫里淘來刷子、鍋碗;到音樂室里拿來紗巾、鑼鼓;又從建構室里搬來紙磚搭成小舞臺等。幼兒還會通過回家搜尋或請家長協助收集等方式來準備游戲材料。在開放性的游戲材料收集過程中,幼兒多種能力得到提升,激發了主動參與游戲的欲望。


3.追隨主題“造”材料。
收集來的材料,大部分不能“拿來即用”,幼兒就會根據游戲主題需要,在不斷嘗試和改進的基礎上,對材料進行加工創造。如建構游戲組就對“大箱子房” 進行設計與裝修:從美工材料庫里拿來顏料,進行粉刷;從材料庫里拿來盒子、布、小碗等添置成小豬房子里的家具;在硬卡紙上畫上小豬頭像,貼在房子前做門牌。再如表演游戲組,幼兒會根據角色利用布、紙、垃圾袋等各種材料制作角色的服裝、頭飾、道具,這不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而且使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幼兒的自主游戲不是一幅由教師主導并勾勒好的游戲藍圖,而是多變、豐富、不斷生成和變化著的。游戲情節會隨著幼兒之間的互動而不斷展開、調整,從而產生新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幼兒在游戲期間能更深刻地體會到活動的意義。在此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幫助者,為幼兒的自主游戲創設一個能充分探索與體驗的游戲空間。
1.計劃中討論交流初現游戲意圖。
要把游戲的自主權真正地還給幼兒,就要尊重幼兒的游戲興趣和內心需求,而“做計劃”就是幼兒表達自己意圖一種最佳途徑。它表現了兒童的最近發展區,也是幼兒走向積極游戲的起點,將被動式游戲變為主動式游戲。如在表演游戲組的“游戲計劃圖”中,幼兒商量要表演什么情景,都有哪些角色,還對組員進行分工,誰是導演、誰是主持、誰扮演小豬等;再如地圖游戲組的計劃中,幼兒的思維更顯開放,他們對地圖充滿了濃郁的興趣,計劃要了解地圖的種類,要給小豬及森林里的其他動物設計地圖等。
2.游戲中身臨其境生成新情節。
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會根據計劃的內容進行規劃,也會根據游戲開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想法”“新問題”調整游戲內容,讓游戲更有趣、更深入。如在表演游戲中,幼兒對故事進行創編,創想了“我的幸運二天”的故事情景:小豬第二天又去了大野狼家享受一天。并要把這個原創的繪本故事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小組間經過商量,采取了各種宣傳方式,制作宣傳單、海報,還帶著自己做的小豬頭飾“走街串巷”向大家宣傳劇目。幼兒還利用紙箱和桌子組合創設了售票口,在小舞臺前面擺上一排排的椅子,觀眾們根據票上的座位號就座。在游戲不斷推進中,幼兒在不停地動手動腦,不停地相互交流,不停地發散思維,在這一過程中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回顧中多元策略支撐推動再生成。
回顧游戲的過程是幼兒交流經驗、體驗情感、自我表達最有價值的時刻,教師的“回顧策略”要有多元化呈現,最大限度支持和滿足幼兒的回顧需求。一般我們會采用以下方式:

回顧方式自主游戲組(舉例)分享內容 圖片現場表演式表演游戲組將排練的繪本劇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圖文解說式洗澡游戲組將游戲心得畫下來,與同伴分享。

回顧方式自主游戲組(舉例)分享內容 圖片海報展示式美食游戲組給小豬做的披薩、設計的地圖用海報的形式展示在班級的環境中。作品呈現式建構游戲組把制作的紙箱房子擺放在走廊,自發地輪流站崗,給前來參觀的小朋友介紹。
在回顧的過程中,教師就是一個忠實的聆聽者,對游戲“閃光點”給予認同與贊揚,把游戲“問題點”交給其他幼兒,每一個游戲組都會受到同伴的評價、獲得同伴的啟發。
1.以繪本為“媒”,主題更多元。
經過一個學期實踐,幼兒依據不同繪本生成的游戲內容更多元,有水族館、西部牛仔、農場、孵蛋工廠、新聞中心、歌曲創作工作室、武館、發電廠、火箭發射中心、按摩館、寶寶浴室等等,這些游戲主題在我們傳統的自主游戲中是很少見的,可見繪本延伸了幼兒生活的觸角,讓游戲主題更多元。
2.以繪本為“媒”,情節更豐富。
繪本中有的故事情節,節點多元,每幅畫面似乎在說一個完整的故事,可是畫面中又蘊含豐富的想象,“畫外音”“畫外事”“畫外物”總是會讓幼兒浮想聯翩,如在繪本《我的幸運一天》中,最后一頁,小豬坐在沙發上吃著甜餅看著地圖,在研究什么?有的幼兒說:“小豬要研究地圖,別再迷路,不是每天都這么幸運的。”有的幼兒則覺得小豬好享受今天的待遇,它是在研究明天到哪里再去享受幸運一天。這個爭議點,在幼兒的游戲中又成為了豐富的生成點,比如“我的幸運二天”“小豬和大野狼的幸運一天”……推進游戲的千變萬化。
3.以繪本為“媒”,合作更主動。
在傳統的游戲中,我們的很多材料大多數都是教師準備的,或是可以就地取材的,但繪本創意無限,從角色形象到場景、情節都充滿想象和創造,促使幼兒為了開展游戲,打破班級、樓層、家園之間尋找材料,同伴一起合作搬運材料、改造材料、搭建場景,使得幼兒之間的合作更主動、更豐富。
4.以繪本為“媒”,表征更深廣。
繪本為“媒”的游戲中,孩子們心懷繪本“主旨”,所以很多時候是帶著濃濃的感情色彩來表征的,比如《我的幸運一天》所生發的洗澡游戲中,幼兒自行收集浴桶、自行取水、從給小豬洗澡到自身真的體驗洗澡,這對幼兒來說是一場快樂而真實的體驗,幼兒在表征時,有語言表征、圖符表征,有同伴交往、角色反思、情感宣泄等等方面,真實反映出了幼兒的游戲體悟,角度也更廣了。
5.以繪本為“媒”,閱讀更積極。
在繪本游戲開展中,為了豐富游戲內容,幼兒會更主動閱讀繪本,以挖掘適宜的游戲主題;在游戲中,遇到問題時,會更積極翻閱繪本,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因此,繪本賞玩游戲促進幼兒更加主動、積極閱讀。
借助繪本開展自主游戲的實踐探究過程中,幼兒在具有彈性的探究天地里盡可能地全程參與,使得他們積極參與主題生成、材料收集、內容拓展等,幼兒游戲探究的廣度和深度以及自主游戲水平逐漸提升,閱讀興趣更加濃厚。
繪本,不僅僅是用來“閱讀”的,它與自主游戲的結合就如一場美麗的邂逅,我們發現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會不斷給繪本賦予靈魂,讓游戲更顯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