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瑞彬
(甘肅省白銀市第三人民醫院,甘肅 白銀 730700)
缺血性腦卒中在全部腦卒中的占比高達70%,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1]。此病癥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殘率、高發病率等特點,很多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嚴重損害了人們生活質量[2]。有調查結果顯示,年齡50~60 歲群體的發病率較其他年齡段人群更高,且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加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數量也顯著增多,因此,必須提高對缺血性腦卒中疾病的重視程度,及時予以患者治療[3]。目前,臨床對于發病時間短于6 h 的急性發病患者多采用溶栓療法,而針對發病時間較長、治療較晚的患者,臨床多以綜合療法為主[4]。依達拉奉是臨床廣泛應用的自由基清除劑,丁苯酞軟膠囊可作用于缺血性腦損傷的各個病理環節,有研究指出,二者聯合用于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具有更高應用價值。因此,本研究選擇了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于甘肅省白銀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124 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詳細分析了丁苯酞軟膠囊聯合依達拉奉的治療效果。
將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依據隨機函數法分為參照組(62 例)和研究組(62 例)。參照組中女性患者30 例,男性患者32 例;年齡46~80 歲,平均年齡(64.15±5.11)歲;病程4~38 h,平均病程(12.96±4.11)h;基底節區梗死13 例,額頂葉梗死20 例,顳頂葉梗死29 例。研究組中女性患者29 例,男性患者33例;年齡45~82 歲,平均年齡(64.22±5.05)歲;病程5~39 h,平均病程(1.06±4.07)h;基底節區梗死14例,額頂葉梗死19 例,顳頂葉梗死29 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并無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缺血性腦卒中診斷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5]中相關標準;②患者發病至入院時間短于48 h;③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④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或依從性差;②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反應;③近期有出血傾向或出血疾病病史;④重度腎功能衰竭以及心肺功能障礙;⑤合并嚴重系統性疾病。
所有患者均予以改善血液循環、控制血壓、吸氧、腦部保護治療方法。參照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予以依達拉奉(批準文號:H 20 080056;生產廠家: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規格:20 mL:30 mg×2 支/盒)治療,在150 mL 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中溶入30 mg 依達拉奉,對患者實施靜脈滴注,每天2次。患者連續治療2 周。
研究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予以依達拉奉(批準文號:H 20 080056;生產廠家: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規格:20 mL:30 mg×2 支/盒)聯合丁苯酞軟膠囊(批準文號:H 20 050299;生產廠家: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規格:0.1 g×24 粒/瓶)治療,依達拉奉用法用量與參照組相同;丁苯酞軟膠囊口服,每次0.2 g,每天3 次。患者連續治療2 周。
觀察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改善情況、治療有效率、自理能力以及用藥安全性。神經功能評定標準依據中國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CSS)[6],分值0~45 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
治療有效率評定標準為:治療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治療前減少超過90%,且大小便失禁、頭昏、頭暈、四肢無力、嘔吐惡心、眩暈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視為治愈;治療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治療前減少50%~90%,且大小便失禁、頭昏、頭暈、四肢無力、嘔吐惡心、眩暈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視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治療前減少20%~49%,且大小便失禁、頭昏、頭暈、四肢無力、嘔吐惡心、眩暈等臨床癥狀有所好轉視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治療前減少低于20%,且大小便失禁、頭昏、頭暈、四肢無力、嘔吐惡心、眩暈等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視為無效[7]。
自理能力評定標準依據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BI)[8]:分值0~100 分,分數為100 分表示生活自理;分數在61~99 分表示輕度功能障礙;分數41~60 分表示中度功能障礙;分數低于40 分表示重度功能障礙。
用藥安全性依據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評定,主要包括瘙癢、食欲減退、皮疹、噯氣、惡心等。
本研究中針對兩組患者的所有數據指標分析均借助統計學分析軟件包SPSS 24.0,采用t 檢驗分析計量資料(神經功能評分)。采用卡方檢驗分析計數資料(治療有效率、用藥安全性以及自理能力),P<0.05 表示兩組數據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比較,治療前并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數據分析見表1。

表1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評分分析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研究組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數據分析見表2。

表2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有效率分析
兩組患者自理能力比較,研究組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數據分析見表3。

表3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分析
參照組患者治療期間2 例惡心,1 例瘙癢,1 例輕度皮疹;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僅有1 例食欲減退,兩組患者用藥安全性比較并無顯著差異(P>0.05)。
臨床將缺血性腦卒中主要分為非心源性和心源性兩類,以后者最為常見。由于老年群體合并基礎疾病較多,身體素質差,加上多種因素影響,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也更高,患者可出現吞咽困難、眩暈、共濟失調、偏癱等多種臨床癥狀[9]。在腦部供血障礙導致局部組織軟化和壞死的過程中,機體主要生理病理變化為葡萄糖缺乏以及血管閉塞繼發腦組織氧供應不足,引發產能過程崩潰,氧化反應異常,腦細胞代謝改變,最終產生活性氧自由基,導致氧化損傷[10]。因此,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關鍵之處在于早期改善細胞正常代謝及腦供血情況,盡量搶救缺血半暗帶腦組織,及時清除自由基,恢復腦組織功能[11]。
就目前情況來看,臨床多采用神經系統保護藥物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依達拉奉是臨床常用的腦保護劑,具有良好的保護腦神經細胞、抑制脂蛋白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12]。有研究表明,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應用依達拉奉治療,可有效增加N-乙酰門冬氨酸,防止半暗帶血流減少[13]。但是,也有部分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14]。而丁苯酞軟膠囊是一種新型缺血性腦卒中治療藥物,主要活性成分為dl-3-正丁苯酞,研究發現其主要作用機制包括以下幾點:①提高線粒體膜的流動性及其呼吸鏈復合酶Ⅳ的活性,進而對腦缺血區域的線粒體結構和功能加以保護;②幫助恢復側支循環血管管徑,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的完整性和結構,增加缺血區域的血流量,促進血管形成及開放,有助于增加缺血區域的腦灌注,重新構建微循環;③促進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血栓素A2 形成,具有良好的防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抑制血管收縮作用[15]。本研究中以124 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例,分別予以對照組依達拉奉單藥治療,研究組聯合丁苯酞軟膠囊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綜合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參照組,表明聯合療法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具有更高療效。
總而言之,在缺血性腦卒中治療過程中予以患者丁苯酞軟膠囊與依達拉奉聯合治療方法,療效確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