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同民
日常數學教學中,學生經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難以理解數學知識,對數學解題方法的應用反復出錯等。這需要教師運用數學微專題幫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下面筆者就數學微專題的使用原則談一下個人理解。
把握時機,關注學情做好引導
數學微專題常應用于當學生作業中出現大面積共性問題,測試中出現比較集中的失分現象,或理解數學概念中出現偏差的情況。因此,教師在集體備課時要及時提出問題,經過備課組的討論,完善數學微專題內容,選取合適的例題設計針對性練習。當學生感到數學學習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答疑解惑。但要注意,數學微專題不應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要讓學生主動思考。數學微專題要為學生學習做好引導。教師只有關注學情,把握時機,及時收集學生的問題反饋,時刻關注學生學習情況,才能最大化發揮數學微專題作用。
把握難度,淺顯易懂重在應用
數學微專題的作用是解決疑難問題,剖析復雜的數學解題方法。學生普遍出現問題的地方必然是抽象難懂的地方。如果教師在數學微專題中用晦澀難懂的語言簡單重復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則難以達到利用數學微專題解決數學問題的目標。因此,教師在設計數學微專題時,應以淺顯易懂為原則,把關鍵問題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即可。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原有知識體系中尋找其最近發展區,反復鋪設轉化歸納的臺階,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問題。教師還可以結合數學問題的典型解法,讓學生在解題應用中加深理解,切忌急于求成。
把握角度,圍繞中心準確簡潔
數學微專題不應大而全,應該小而準。學生的學習難點多集中在解法步驟,教師在準確掌握學情的情況下,可以針對學生有疑惑的地方設計專題,并針對出現的問題多角度進行解讀,還可以把學生錯誤的解答過程進行剖析。但教師無論怎么組織專題設計,都應圍繞一個中心展開,不能面面俱到。教師如果把過多的內容完整展示出來,要求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那么不僅浪費時間,還會使學生找不到適合的解題方法。因此,教師在設計數學微專題時要把握設計角度,做到準確簡潔。
把握效果,及時檢測關注反饋
教師在使用數學微專題后還要關注學生的后續反饋情況。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檢測或調查。如:教師可以在作業或考試命題中命制針對性題目,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相關問題,當堂檢查學生知識運用情況;可以在輔導時詢問學生,掌握其落實提高的情況。教師針對反饋信息,進行后續的教學工作,有利于鞏固數學微專題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信息社會知識更新換代,且快捷高效的特點,教師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要不斷學習并及時做出調整,創新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