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伯坤
初中歷史教學面對的是這樣的青少年:他們求知欲旺盛,把世界當課本,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和探究事物,從而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面對這樣的學生,如果教師仍按照傳統模式組織教學,就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歷史教學應求新求變,讓學生參與課堂,在體驗中學習歷史。
感悟生活中的歷史
現實生活是學生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的源泉。歷史教學應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身邊的歷史。例如,在講紅軍長征時,我從羅山縣的紅二十五軍出發地何家沖開始,給學生講紅二十五軍在出發地古銀杏樹下集結,莊嚴宣誓。紅二十五軍成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部隊中最先到達陜北的一支,并在長征過程中不斷發展與壯大。通過聯系身邊的歷史,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有歷史的影跡,歷史與現實密不可分,只要勤于思考、努力發掘,就會發現這些聯系。
體驗歷史中的情感
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感知、理解和領悟的過程。歷史教學要把教材中的家國情懷與學生的生活、情感進行碰撞交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講到“絲綢之路”時,我讓學生課前搜集與絲綢之路、西部大開發相關的資料,課上將搜集的信息向全班學生介紹,然后分組討論,把觀點、想法進行整理、分類。我再適時指導、點評,進而讓學生暢想新絲綢之路的未來。這樣,面向現實、關注社會,學生就像是親自在絲綢之路上行走,為古絲綢之路的艱難而感慨,為新絲綢之路煥發青春而振奮。
挖掘歷史的人文價值
歷史教學要充分利用歷史知識蘊含的人文價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例如,在講“火燒圓明園”時,我通過幻燈片把圓明園被燒之前的優美風光和被毀后的殘垣斷壁呈現在學生眼前,并向他們介紹圓明園不僅建筑華美,還內藏中華民族的無數藝術瑰寶。通過畫面對比及講述,學生感受到侵略者的強盜嘴臉及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時也看清了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懦弱本質。
讓學生直觀感受歷史
教師可以嘗試多種方法,努力再現歷史面貌,讓學生直觀感受歷史。1.語言描述。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歷史人物、事件等,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歷史感,強化學生的主觀認識。2.音樂渲染。歷史題材的音樂能體現時代背景與時代潮流,如《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傳達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3.直觀展示。例如,在講“鴉片戰爭”之前,我先讓學生搜集與鴉片戰爭有關的歷史讀物、圖片資料。上課時,我們借助搜集到的資料,對“林則徐禁煙的史實和虎門銷煙的經過及影響”展開討論,使學生理解虎門銷煙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加深了學生的愛國情感。
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的視聽功能,模擬再現歷史情境,讓學生體驗、感悟歷史;通過參觀紀念館、博物館等,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歷史、體驗歷史。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