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勝彥

摘要: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可以憑借互聯網傳遞、發布、獲取信息,信息獲取渠道也日漸多樣化。而對于電視媒體人來說,在電視新聞稿寫作的過程中,需要對新聞準確性及客觀性進行認真思考和精準描述,同時分析人們的心理特征及其閱讀習慣,使撰寫的新聞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實現新聞傳播的目標。但要撰寫出好的電視新聞稿并不容易,需要熟練掌握其中的技巧和方法,進而寫出質量較高的電視新聞稿。
關鍵詞:電視新聞稿;寫作方法;技巧運用
電視新聞稿和傳統的紙質媒介文字稿有著明顯的差異,通常其編輯需要使圖像和文字相契合,從而形成可視化、可聆聽的電視新聞。因此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對編輯方式進行熟練掌握,同時強化視、聽二者之間的關系,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提高新聞工作質量和效益。
電視新聞稿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新媒體的出現,電視新聞工作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其稿件寫作質量會對電視新聞收視率以及影響力產生嚴重影響,所以在電視新聞稿撰寫期間,需要強化對新聞記者寫作技巧和方法的培訓,切實做到深層化、全面化以及口語化。在電視新聞稿編輯中,對其基本情況及問題進行明確是促進各項工作順利展開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對這一層面進行關注和重視,使電視新聞稿編輯水準進一步提高。但實際上依舊存在各種缺陷和不足,需要對此進行深入分析并加以完善。
撰稿書面化嚴重
在電視新聞稿中,“聽”所占比重相對較高,所以在寫作期間需要對其口語化特征進行重視。目前,一些地方的電視新聞稿出現了大段引用文件原文的現象,有的作者在寫作期間過度追求運用生僻的文字,展現個人所謂的文學水平,教科書式的表述較多,不能對其中的內容用群眾語言進行闡述,當前撰稿書面化已經越來越成為電視新聞稿寫作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寫作報道面相對狹窄
在日常生活中,新聞傳媒不只是單一局限于播放機、傳話筒,新聞報道不能就報道而報道,要在需要重點報道的事實基礎上進行拓展,宣講更多的知識和政策。與此同時,其報道觀點需要高于大眾意識,引領群眾導向,同時這也是電視新聞的基本落腳點。就目前而言,電視新聞稿寫作報道不能就事論事,因此要以事實報道為依據,用有深度、有廣度的新聞擴大電視新聞的影響力。
寫作深度有待提高
最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再加上各種網絡傳媒方式的不斷興起,電視新聞所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所以作為一種主導方式,電視新聞需要充分反映社會事件,做到準確性、及時性、迅速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電視新聞稿可以及時報道新聞,但是對于新聞的更深層次發掘,依舊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電視新聞稿的寫作方法及技巧分析
關注新聞角度的選擇
新聞角度指的是怎樣挖掘、表現已發生或發生中的事件,因為新聞稿件寫作存在局限性特征,媒體人只能對其中某一角度或片段進行選擇進而展開描寫,使公眾能夠在較短時間里熟悉事情產生的原因、過程及結果,進而實現傳播新聞的目的。通常情況下,可以立足于三個層面進行撰寫,主要包括發掘新聞線索、以小見大、提升高度。但是在稿件撰寫的過程中,需要對此進行創新,特別是要對表現角度、新聞結構的創新進行關注,使稿件可以在反映事實的基礎上有與眾不同的亮點和吸引力。
例如在撰寫有關干部廉潔奉公這一新聞的過程中,既可以憑借各種小事展現該干部真實的心理,還可以以此為基礎拔高新聞角度,講述干部成長中出現的一般規律。當前,干部隊伍中貪污受賄現象屢見不鮮,不管是給國家、社會、集體還是家庭都帶來了嚴重損失,對此在撰寫該類型新聞稿的過程中,可以以兩種形象作比較,創新高度、拔高立意,使公眾可以在閱讀期間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每件事情都是一則“新聞”,關鍵在于這則新聞是否具備一定的傳播意義和價值,所以在新聞稿件撰寫期間,需要以傳統新聞為基礎對內容進行提煉和創新,引起公眾注意,進而促進電視新聞傳播,便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
重視新聞語言表達
新聞是真實發生的事件,新聞稿需要采用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的語言對事件產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進行描述,以便公眾可以及時獲得相關信息。通常情況下,以流水賬的形式對新聞進行介紹并不能吸引人們的興趣,因此對新聞語言表達進行重視就顯得極為必要。例如在事件發生中或發生后,可以采用現場群眾采訪的形式掌握事件具體經過,但是由于群眾表述相對生活化、口語化,所以這就要求在新聞稿件撰寫時需要合理轉化群眾的表述,使新聞稿件的規范性及嚴謹性特征獲得有效保障。與此同時,也可以依照人們心理特征以及閱讀習慣對語言表述加以優化,例如可以在稿件中合理融入網絡語言,使公眾和新聞之間的距離更為密切,進一步提高新聞傳播的效果和質量。
同時,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促使新聞業逐漸朝著國際化方向發展,因此在撰寫和國際國內形勢有關的新聞稿件過程中,要掌握好新聞語言的應用。從國家層面出發,新聞語言的應用和國家話語權以及立場有著緊密關聯,需要對語言表達方式加以完善和優化,堅決維護國家立場,保障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重視細節的捕捉和陳述
采訪是對新聞事件加以了解和掌握的關鍵方式,由于該途徑存在特殊性,需要相關采訪人員及時展開針對性提問,最大程度地獲取和新聞事件有關的細節內容,并且這些事件要和新聞主題相契合,為了能夠促進新聞撰寫的持續穩定進行,可以采用錄音的方式展開提問,為之后新聞稿件撰寫提供便利,在有限時間里收集較多素材并加以篩選。
對于廣電類記者來說,要使其自身具備的優勢獲得充分展現,稿件撰寫期間盡量通過個性化語言對事件產生原因、現狀等進行闡述,講述和該事件相關的內容和細節,切記不要過于重視細節描寫而忽視了事件本身,避免本末倒置。同時需要注意,新聞中細節的講述要具備客觀性和真實性,避免對公眾造成誤導。對于電視新聞記者來說,在新聞稿件撰寫期間,要對語言表述和畫面的契合度進行關注,如果有必要可以說明新聞背景及規章政策、法律法規等,使新聞報道的完整性及客觀性獲得有效保證。
關注模糊語言的應用
新聞存在簡潔性、精練性等特征,但是在新聞稿撰寫的過程中需要確保新聞語言的準確性,盡可能避免使用不確定的語言。但實際上,模糊語言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預期效果。其應用可以在為人們提供豐富思考和想象空間的同時提高群眾對于事件的關注熱情。立足于現實情況,新聞報道需要報道其客觀性及真實性,因此要求撰稿人在稿件寫作的過程中嚴格遵循這一理念和原則,并針對現實情況展開持續性跟蹤報道。
例如在汶川地震之初,一開始不能對地震波及范圍、地震等級等進行確定,稿件撰寫時模糊語言的應用相對較多,在這一引導下,公眾則會持續性關注事件進程,而通過后續跟蹤報道,這些不確定情況都會獲得及時確定。顯而易見,模糊語言應用的目的并不是對事實真相進行掩蓋,而是在不確定情況下在較短時間里對新聞進行傳遞,由于這一撰稿方式存在特殊性,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注電視新聞寫作創新
媒體是促進國家、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部分,新聞傳播可以使人們在了解事件產生的原因、過程及結果的同時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對于媒體人來說,為了能夠確保稿件可以在短時間內被大眾熟知,及時創新并完善新聞稿寫作極為必要,特別是要在形式以及題材層面展開創新,引起公眾的興趣和注意。電視新聞稿在寫作創新方面與紙質新聞同樣有著較大的采寫創新的空間,作為電視新聞人要在這一方面作出積極的努力和探索,特別是在稿件撰寫期間,還可以對各種文學體裁加以應用。如采用詩歌、散文等體裁形式,使新聞寫作體裁得以創新,實現提高公眾關注度的目的。但是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要盡量避免使用夸張的標題,防止對新聞報道的客觀性以及嚴謹性產生不利影響。
例如在散文式新聞體裁中,新聞稿件撰寫時可以對散文寫作方式和手法加以應用,使新聞更具感染力和藝術力,這樣一來不但能夠使公眾在較短時間里掌握新聞內容,同時還可以切實體會到新聞稿件中所蘊含的潛在樂趣,進而實現提高其欣賞以及審美能力的目標。同時,散文式新聞稿件存在一定人情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公眾內心深處情感得以激發,逐漸產生憤怒、擔憂、悲傷等情緒,增加對于新聞事件的關注程度。這樣一來,可以使公眾社會責任感獲得進一步提高。可見,新聞媒體在撰寫新聞稿時,要對新聞撰稿方式加以創新,在充分尊重事實的基本前提下創新新聞體裁,進而使新聞自身表現力以及感染力獲得進一步強化,提高整體性質量。
挖掘電視新聞稿的創作深度和價值
電視新聞稿撰寫過程中,要深度挖掘相關內容,截止目前,電視新聞稿的創作不只是報道某一事件,還需要通過更深層次方式對社會現狀進行充分反映,反映出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觀念,這就需要電視新聞稿在編輯以及創作的過程中對此進行更新和完善。以往常規電視新聞稿編輯存在缺陷和不足,需要及時對此進行分析和彌補,使其對針對性進行充分關注,并增加對觀眾導向性的重視程度。所以不僅需要通過綜合、整體的形式反映事件,還需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關聯反映。作為電視新聞稿編輯人員,要對電視新聞潛在深度及現實意義的發掘和提高進行關注,在稿件創作期間,需要以自身情感為基礎,強化文字寫作,這樣才可以促使電視新聞稿的內在價值和深度獲得有效強化,使其自身所具備的優勢獲得充分展現。
拓展電視新聞稿報道面
和傳統紙質媒介相比較,電視新聞在其素材構成層面存在明顯差異,其主要是由播音員播音以及各種新聞鏡頭所組成,而對于紙質媒介,其新聞傳播主要是憑借圖片和文字的應用。在此期間,不但要對電視新聞報道面的寬度進行拓展延伸,同時還要對報道的全面性、整體性加以關注,盡可能避免新聞報道的主觀性以及片面性。現實生活當中,由于新聞鏡頭捕捉能力有限,因此在電視新聞報道過程中,為了避免產生錯誤,要求相關電視新聞工作者通過文字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和優化。所以對于文字工作者來說,需要先掌握報道素材并加以整理和分析,盡可能不要先入為主,與此同時,在對新聞素材報道面進行拓展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將自己的觀點摻雜其中。盡管電視新聞報道增加了對報道的全面性以及廣泛性的重視,但是注意在這一過程中也不要一味追求新奇,要和大眾口味相契合,以免造成新聞的片面性報道。
電視新聞稿寫作力求口語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更替,電視新聞工作的環境越來越嚴峻,新聞稿寫作質量及水平也會對電視新聞收視率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在對電視新聞稿進行創作時候,要重視標準化及口語化這一要求。因此,電視新聞稿撰寫期間,要對口語化需要加以完善,并予以創新。確保口語化傳播,并及時發現和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使觀眾能夠更為迅速、直觀地了解并掌握稿件內容及含義,進而促進電視新聞稿傳播價值和意義的進一步提高。
在電視新聞稿中,“聽”這一具體特征對于電視新聞稿的口語化提出了一定要求,和傳統紙質媒介不同的是,電視新聞稿并不能更為直接地在觀眾面前呈現文字,需要采用口語化以及吸引人的語言陳述相應的新聞事件。再加上觀眾其知識儲備、文化層次、理解能力等存在明顯差異,為了能夠更好地傳播新聞,需要對口語化語言的應用進行關注,進而實現新聞傳播的目標。
在電視新聞創作中,撰搞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時也是其中心環節,需要增加對這一內容的重視程度,由于電視新聞稿和傳統紙質媒介文字之間有著明顯差異,要求相關撰稿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依照現實情況及時分析并探究所遇到的問題和不足,并立足于實際解決其中的重難點,進而促進各項工作的持續穩定進行,確保新聞工作的改革和發展。與此同時,新聞稿撰寫質量會對新聞社會影響力及傳播范圍產生直接影響,同時對于公眾關注新聞事件的程度也會起到決定性作用。新時代背景下,要求相關影視媒體工作者在稿件撰寫期間關注事實陳述的同時對新聞角度、細節描寫以及語言表達等進行重視并協調好各自之間的關系,增強對電視新聞稿寫作技巧及方法的注重程度,促進其稿件整體性水平和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劉鵬.電視新聞稿的寫作方法及技巧[J].記者搖籃,2021(7):2.
[2]羅洪.寫受眾看得懂又聽得懂的新聞稿——淺談電視新聞稿件寫作技巧[J].視界觀,2020.
[3]陳寧.如何讓案件類報道脫穎而出——淺談案件類電視新聞的寫作技巧[J].2022(7).
[4]趙勤.對電視新聞稿的寫作方法及其技巧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4,5(006):137-137.
[5]扎拉嘎木吉.電視新聞稿寫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技巧分析[J].電視指南,201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