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社會已邁入互聯網、信息化時代,高校家政學科的建設應體現新時代的特征。本文通過對“互聯網+”背景下家政學專業在國內外發展歷史的追蹤,著重探討了湖南女子學院與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兩所高校家政學專業發展的特色經驗,提出突出家政教育培訓、對接高端家政市場、開展產教融合、打造特色家政專業集群等措施,以期將高校家政學專業打造成滿足社會需要、符合新時代特征的高質量學科。
關鍵詞:家政學,提質擴容,產教融合
一、家政學專業發展的時代背景
家政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已有百余年歷史。1875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第一個設立4年制家政學專業,從那時起家政學正式確立自己的學科地位并開始授予學位。一個世紀以來,家政學的學科領域、研究內容、應用領域等隨著時代的變遷與進步不斷變化,但將科學知識與原理應用于生活之中,改善和提高家庭成員的生活品質,樹立合理、健康的生活理念等家政教育的宗旨始終不曾改變。
近代以來,1907年清光緒頒布“女子學堂章程”,開啟了正式的家政教育。建國初期,家政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雖在本科教育中未被設立,但關于家政的職業教育卻從未中斷。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家政學專業的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蓬勃興起。1985年,河南省婦女干校開辦了“女子家政班”;1986年武漢家政研究中心在湖北武漢正式成立;1988年,我國第一個全面、系統傳授家政科學知識的學校——武漢現代家政專修學校經湖北省教育委員會批準成立,1997年晉升為家政學院。
近年來,社會逐步邁入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時代,家政市場的需求也持續擴增,我國家政學專業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3年吉林農業大學本科家政學專業被國家正式批準招生,這是我國高等學校正規學歷教育的第一個家政學本科專業。之后,天津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湖南女子學院等相繼設立家政學本科專業。2019年起國家層面相繼出臺《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體質擴容的意見》、《關于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 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等一系列有關家政服務業的政策文件,由此可見家政學科的建設發展已有了充分的社會土壤。
二、家政學專業發展經驗借鑒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湖南女子學院與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兩所高校家政學專業建設較為突出,本文選取其作為案例進行分析,以學習其專業發展的先進經驗。
湖南女子學院家政學專業的主要優勢與經驗在于:(1)學科建設較早,采取錯位發展、差異競爭的策略,使其家政學專業的發展在中部地區獨樹一幟。(2)注重專業情懷的培養,增強學生專業認同感,確保了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學院采取全員導師制、義工服務制與學業指導制的基本培養制度,以培養有情懷的服務業精英、企業管理與家政教育高端人才為目標。(3)一體協同、兩翼助飛的產教融合模式,促進了家政學專業的縱深發展。以訂單培養與定制式培養促進教學和引領行業整體推進,實現校企雙贏。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家政學專業的主要優勢與經驗在于:(1)依托衛生院校的優勢,構建“健康+”為特色的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首先,打造專業方向,以老年照護、母嬰照護等為專業突破口,將醫護健康融入到專業發展之中。其次,構建“平臺+模塊”課程體系,依托職業能力素質平臺,將基本急救技術、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務類課程貫穿到老年照護、母嬰照護專業課程中。(2)引企入教,構建教育和產業協同發展的聯動機制。建立行業導師選拔和培養制度,形成行業導師教育育人工作體系。(3)充分發揮職業技術教育學校的特色,大力推動家政學專業學生實操實訓的開展。
三、高校家政學專業發展路徑
第一,結合“互聯網+”背景下高等院校的辦學優勢,以家政服務人員的教育培訓作為人才培養的特色方向。高等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學科門類齊全,培訓教育優勢顯著。高端家政服務人員的培訓除涉及家政服務的基本技能外,還涉及應用心理學、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兒童康復、社會工作等多學科及交叉學科領域的知識,這些領域恰好是高等院校的優勢學科。因此,家政學專業教學培養體系設置要充分利用高校現有多學科資源優勢,突出培訓教育優勢,在著重培養學生家政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關聯學科知識的灌輸,培養出能夠在開設家政類專業和課程的大中專學校或高端家政企業從事管理或教育培訓工作的高層次、職業化、創新性的家政人才。
第二,積極對接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地區就業市場,以高端管家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高校家政學專業在人才培養及就業策略上應采取錯位發展,差異競爭的方式,盡量避開勞動密集型的一線市場及競爭較為激烈的家政管理市場,以高端管家作為人才的主要培養方向。在教學與實訓模式上積極與英國管家學院、荷蘭國際管家學院等國際高端管家機構進行合作對接,引進國家化的課程與訓練體系,培養內容除涉及基本家政理論技能外,還要涵蓋語言、人際溝通技巧、名酒儲存、奢侈品鑒賞、餐酒搭配、社交禮儀、家庭財務管理等多維度的高端家政知識。
第三,大力推動產教融合建設,以訂單式培養解決學生就業難題。首先,以校企共建家政學獎學金的形式,為家政學專業學生發放足額獎學金,充分利用企業資金優勢吸引學生報考家政學專業。其次,在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的基礎上,校企共建訂單式培養機制,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使學生的在校學習與就業方向無縫對接,達到“入學即就業”的目標。再次,以共建產業學院、產學對話沙龍、家政高端論壇等形式推動產教融合深入發展,協同創新服務項目或開展技術研發,促進學校研發創新資源與企業的市場能力形成聯動效應,更好推動家政服務業的提質擴容。最后,校企共建家政學專業學生的就業評估體系,從薪金、工作能力、職業忠誠度等多維度對學生就業狀況進行評估,形成從學生志愿填報到就業評估的全流程追蹤機制。
第四,完善學科專業布局,打造圍繞社會服務產業的特色專業集群。健全專業隨產業發展的動態調整機制,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目錄,及時增設社會服務領域的相關專業。以面向社區居民的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托育托幼等緊缺領域為重點,對接管理、經營、服務、供應鏈等崗位需求,合理確定不同就業領域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規格。爭取在未來的發展計劃中,新開設養老、托育等本科專業,形成以家政學專業為主體,養老、托育專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學科專業布局,并在此基礎上繼續打造對接社會服務全產業鏈條的特色專業集群。
四、結語
隨著國家三胎政策的落地及未來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趨勢,“互聯網+”背景下家政服務業市場廣闊,發展潛力巨大。高校作為育人基地,設立家政學本科專業,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高端家政人才是其應盡的義務。本文從我國家政學專業發展的時代背景著手,分析了湖南女子學院與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兩所高校家政學專業發展的特色經驗,提出了突出教育培訓、對接高端家政市場、開展產教融合、打造特色家政專業集群,以期能夠促進家政學專業高質量發展。 PR
參考文獻:
[1]王永顏,郭鵬慧.家政學學科建設研究的回顧、反思及建議[J].山東高等教育,2021,9(04):46-52.
[2]鄭艷君.地方院校轉型發展下家政學專業建設的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7(04):141-143.
[3]薛菲.關于社會工作專業家政學課程教學的思考[J].法制博覽,2020(24):249-250.
[4]陳朋.我國家政學學科發展定位的問題、成因及構想[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2018,18(06):60-65.
[5]盧海濤,楊纖纖,李磊,李振奔,劉越.家政學專業未來發展路徑研究——基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背景[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22):149-151.
(作者簡介:付凡懿,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工作、家政服務業)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