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宜隆

摘要: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人們進入了新媒體時代,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媒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提升廣播媒體的影響力,廣播媒體不斷探索自身的潛能,功能隨之發生了變化。在媒體融合的道路上,廣播媒體努力嘗試、突破局限,大膽踏出探索的步伐,努力吸收新媒體的優秀元素,改變現有節目的表現形式和表達內容,進行專業化發展,創造出品牌節目,從而獲得更好的生存空間。
關鍵詞:廣播媒體;功能深化;媒體融合
我們從2021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里可以看到,2021年我國網民達到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手機網民規模高達10.07億。網絡用戶的增長推動了互聯網市場的發展,積極的市場需求又帶動了新媒體的發展,新媒體的迅猛發展沖破了固有的媒體生態圈。傳統媒體不再是受眾獲取信息的唯一手段,作為傳統媒體一分子的廣播媒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廣播媒體必須朝著全新的方向,突破局限、找準定位、深化發展。本文以廣播功能的深化以播與新媒體的融合為入手點進行分析探討,尋找廣播媒體與新媒體的融之路。
廣播媒體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新媒體的發展為廣播傳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智能手機、車載收音等設備使廣播的收聽渠道得以擴展,廣播電臺的節目既可以在線直播收可以線下重復收聽,聽眾在任意時間、任何地點都可收聽到多種類型的、來自各地的廣播節目,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手機客戶端、微博、微信都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互聯網所能覆蓋涉及到的地方,信息內容都能夠實現傳播,他們的這種互動交互的特點把廣播原有的時間、地域的傳播局限打破了,為廣播內容的有效傳播提供了延展的平臺。新媒體的交互能力高、互聯網的時效性強,這些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優點為廣播媒體在內容、技術、經營等多方面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在帶來機遇的同時,新媒體的發展也讓廣播媒體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新媒體的發展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地位,影響了傳媒產業的格局,新媒體不斷擠占傳統媒體的市場份額,廣播媒體的市場競爭環境也變得復雜。現在大部分廣播電臺都存在著節目內容特色不鮮明、形式相對單一、品牌化程度低、廣告收入減少的問題。廣播媒體如何拓寬信息傳播渠道,在媒體的競爭博弈中獲得更高的效益,正是廣播發展要面臨的挑戰。其次,新媒體的發展使得受眾有了除收音機之外更多的收聽廣播節目的方式,這些新興的方式產生了新一類的聽眾,這些新聽眾有著與老聽眾不同的生活理念和媒介接觸習慣,他們拒絕平庸、追求個性,但同時他們對廣播的忠實度有限,廣播媒體面臨著受眾關注度減少的危機。因此如何把優質的節目、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呈現給新聽眾,并吸引他們的關注,是對廣播的考驗。同時,如何持續把高質量的節目呈現給老聽眾,并維系他們的忠誠度、關注度,也是廣播亟待解決的問題。
廣播媒能的深化
廣播是聲音的傳播,在新媒體時代,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必須利用自己的優勢,對功能進行改革、深化。廣播不能再采用純粹的直播形式,獨家新聞也不能作為唯一的報道方式。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廣播媒體的功能正在發生變化。
廣播媒體的功能是傳遞信息、傳播知識并服務于大眾。以前大多數廣播電臺,多以直播為主,記者在現場進行采訪,通過電話連線進行新聞報道,與發生的事件同步播出,使聽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為視頻技術受限,廣播報道的即時性深受聽眾喜愛。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時間短暫,很多精彩的語句稍縱即逝,造成很多遺憾?,F在廣播媒體利用自己的資源庫優勢、制作能力優勢,重拾了被忽視已久的錄播節目的制作。將記者在現場捕捉到的素材及對新聞人物的同期聲訪問等采集回制作間,制作成錄音報道。在后期使用錄音制作設備、音頻制作軟件,采用降噪音、加特效等方式對音頻進行處理,使聲音表現效果更加豐富,報道內容的渲染力。廣播節目中直播形式一直存在,這是因為即時性的效果明顯,“直播“不僅對節目內容要求高,對主持人的素質要求也很高,這是長期吸引聽眾的“賣點”。錄播節目的精品化制作不是廣播節目播出形式的倒退,而是精益求精?,F在很多廣播電臺都嘗試著推出了錄播節目,借助新科技,提升廣播節目的文化含量,打造高品質的音頻產品,像廣播紀錄片、雜志型節目、廣播連續劇等類型的錄播節目,再次受到聽眾的喜愛。經過各種手段制作出的錄播節目讓廣播新聞報道、民生故事更能凝聚和放大感染力。這類節目不再是直播中一閃而過的片段,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的優勢,比如云空間等方法可以存儲下大量的聲音精品。這些音頻可以反復下載,供聽收聽。
隨著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介入,新聞傳播的內容更具沖擊力和震撼力,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樣化。對于傳統媒體廣播來說,獨家新聞報道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獨家新聞已不能作為唯一的報道方式。受眾獲知一件重大新聞事件時,很可能不再是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是來自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興媒介。說什么、怎樣說才能突出廣播自己的魅力?對于廣播媒體來說,只能在積極尋找新聞第二落點這方面增加力度,借助記者對新聞事件的獨特視角去尋找閃光點、深挖追蹤,使得第一新聞事件的內容更加豐滿、信息量更大,真實、全面地展現第一新聞事件的全貌,使廣播媒體的發聲更為權威,彰顯傳統媒體的價值所在。
以火災新聞報道為例,可能最早的信息流出是通過不同的新媒體途徑,比如受眾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的轉發等,但這種自發的信息傳遞是零散的、片面的、無序的,只能窺豹一斑,難以了解到事件的全貌。受眾無法獲取權威消息,火災是否造成了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多少、起火的原因是什么、動用了多少撲救設備和人員等等。大眾都在隨意傳播,甚至謠言和虛假信息比真實的新聞還要多。這就需要傳統媒體的專業記者深入現場,運用專業技能采訪、調查、核實,并進行準確、權威的報道,主流的聲音響亮才能把正能量傳遞給受眾。所以,對于廣播媒體來說,在新聞事件傳播中,追求的不應再是事件的獨家報道,而是用獨特的角度來尋找新聞的第二落點,讓高品質的內容作為廣播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既能迅速給實時新聞補漏,還能保持報道的權威性。
廣播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途徑
新媒體環境下的媒體競爭使得傳統媒體在角色和功能上都發生了轉移和變化,廣播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很多可視媒體的目的是吸引受眾的眼球,而廣播媒體的目的是抓住受眾的耳朵,吸引聽眾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聽眾最感興趣的內容,用最合適的方式呈現給他們,并通過互動等方式維系老聽眾并吸引新的聽眾。廣播媒體要融合新媒體,就必須突破局限,大膽踏出步伐,探索新途徑。
一是廣播要改變節目展現的形式。現在很多人開啟一天生活的方式就是從早上打開手機刷微博和微信開始,微博與微信如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廣播媒體要跳出固守直播間直播的觀念,改變節目展現的形式。蜻蜓、喜馬拉雅、荔枝FM等音頻播放的移動客戶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他們正是利用了音頻數據傳輸信息量大、數據更新快的特性,擁有了大批的受眾。這說明廣播本身就擁有與新媒體優先對接的優勢。廣播節目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借助技術網羅優質資源,利用微博、微信、短視頻平臺,建立廣播節目的官博、公眾號、短視頻賬號,把廣播直播節目的實時互動落腳到新媒體平臺上,使得廣播節目更具時效性和交互性,提升聽眾的參與度。這種播出形式不再是你播我聽的單一形式,聽眾不再是單向地被動接收,而是主動收聽并積極分享,利用留言、彈幕等方式積極參與到節目中去。個性化的定制使聽眾能夠在短時間內聽到自己關心的信息資訊,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節目,及時了解身邊的新鮮事。廣播在移動互聯網的支持下,與聽眾的關系更加緊密,這是廣播節目形式多元化的一個重要體現。如今,受眾純粹聽廣播這個需求在減弱,廣播節目展現形式的豐富,可以培養聽眾更多的收聽習慣,不僅能拓寬傳播渠道,還是一種增收的手段,誰能創造出新產品,誰就能留住聽眾,能獲得更高的附加值。
二是廣播要改變節目表達的內容。在新媒體時代,新媒體與廣播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比如新聞關注點不同,表達方式不同等,不能把新媒體的操作模式直接移植到廣播中,這不是融合,而是生搬硬套,難免會水土不服,應該對現有的廣播節目內容進行改造。微時代造就了一批新受眾,新受眾的特色就是收聽廣播的時間短、周期短,很難做到長時間來收聽一大段信息。因此,廣播節目表達的內容必須改變,才能適應聽眾選擇多元化、時間碎片化的特點。廣播節目的新聞信息要短小精煉,做到短短幾句、短短幾十秒就能夠提供大量的信息?,F在很多電臺的新聞播報節目都在嘗試用語言幽默、個人知識素養高的主持人來播報新聞,不再是枯燥的、播音員式的口播新聞。比如河北新聞廣播的早間讀報節目,主持人建樓作為首席評論員每天選擇各大報紙的重要新聞,配以自己激濁揚清的個性評論,語態輕松卻不廢話連篇,把冗長難懂的新聞化為淺顯易懂的內容,吸引了更多的聽眾。廣播節目的內容傳遞出的信息越是多樣豐富,越能夠提高聽眾的興趣。比如河北旅游廣播的旅游節目中,播報的內容不僅有每天出行的信息動態、出發地和目的地的天氣預報,還有各地的趣聞軼事、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的話題互動,這些碎片化的內容每段都不超過十分鐘,但卻足以滿足聽眾的信息需求,獲得良好的反饋。廣播節目的內容要導向正確、個性鮮明,這樣才能樹立正面形象,提供正能量,有效提高影響力。
三是廣播要持續專業化發展。新媒體技術帶來的媒體格局變化使得任何一種媒體都不可能占有全部的收聽率和收視率。聲光電會使眼睛疲憊,一部分受眾反而會需要更簡單的方式接收信息,那就是用耳朵聆聽。這就使得廣播的受眾越來越細化,收聽差異越來越明顯,海量的、多樣的節目內容已不能取悅于他們。聽眾的分眾化、差異化使得廣播必須要更專業化、精準化?,F在,無論中央媒體還是地方媒體,大多都做出了應對,分出了新聞、經濟、交通、音樂等系列廣播頻率。媒體之間的競爭主要是傳播內容的競爭,廣播媒體可以利用長時間積累的優質內容、資源優勢和專業的制作優勢,持續走專業化發展的道路,制作典型欄目。廣播不再是單向直線的傳播,而是針對特定人群用戶的多維服務。除了節目內容制作要精準專業之外,還要更加細化對每檔節目的精細包裝,包括對背景音樂、音效的專業挑選,甚至要考慮到節目與節目之間的過渡切換。
四是廣播要創造品牌效應。廣播媒體的直播節目是根基,是走向融合發展道路的基礎,只有認真做好直播節目,才能向互聯網延伸,才能有與新媒體合作的機會。廣播媒體經過了長期的經營和發展,聚集了一大批職業化的優秀新聞工作者,他們的節目在受眾群體中享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形成了品牌節目。廣播媒體積累的社會公信力堅挺,行業的權威性依然存在,這是新媒體所不具備的。廣播媒體要充分發揮自身價值,將公信力擴展到線下活動和網絡平臺,利用品牌節目實現品牌價值。一個好的媒體品牌可以鎖定大批忠實的受眾,同時吸引更多的受眾。河北交通廣播的“992大家幫”就是一檔在當地有品牌影響力的節目,每天分早高峰和晚高峰節目段,由于主持人的高素目的高質量,在新聞傳播中贏得了權威性與社會公信力,擁有相當一大批穩定的聽眾每天按時收聽節目,這些品牌效應是年紀尚輕的新媒體在短期內不能達到的。對于廣播媒體來說,沒有優質的品牌節目,卻想在新媒體領域開辟新戰場,在競爭中獲勝概率太低,只有優質的品牌節目才能獲得更大的受眾市場。河北交通廣播正是通過自己的優質品牌節目獲得了廣大的受眾市場,在線下成功舉辦了汽車展銷會、食品節、音樂節等大型活動,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通過高考日免費送考生、助殘日助殘、幫助出租車司機維權等公益活動樹立了良好的媒體形象。沒有直播間優質品牌節目的鋪墊,就不會有延伸出來的平臺和線下各類活動,廣播媒體必須要以內容為核心,認真篩選內容,努力制作品牌化節目,才能保證有廣泛穩定的受眾基礎。創造品牌效應既可以提升廣播媒體的影響力和可信度,還能夠獲得更多的效益。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受到了挑戰,但并不意味著就要被淘汰,面臨的是更多的發展機遇。廣播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要適應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帶來的新聞生產傳播的革命性變革,要多形式開發、多渠道投放、多市場營銷,還要重視人才的培養與扶持,培養互聯網思維,不斷學習新媒體知識,不斷提高媒體整合能力。面對新媒體,廣播媒體不應該把他們當作對手,而應該積極融合,在改變中尋求生存之路,深化功能、挖掘聽眾、改良形式內容,結合地域特點做好品牌營銷,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