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華清

摘? 要:當前,國家推行的產教融合試點工作不僅綜合性極強,而且具有極強的系統性,試點工作以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為抓手,可以充分發揮行業聚合作用、企業主體作用,讓教育和產業要素借助集聚融合實現優勢互補,進而打造出有利于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體系。為此,需要盡快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與評價體系。CIPP模式在要素與功能上和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價存在內在的適切性與趨同性,文章提出構建基于CIPP模式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價體系,提出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價建議,如構建三級指標評價體系、營造成熟的外部環境、建設職教集團和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統籌推進等,以期深入推進產教融合發展。
關鍵詞:CIPP模式;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16-0189-04
新時代,產教融合型企業是將“產”和“教”有機融合在一起的命運共同體[1]。為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發展,國家相關部門提出,利用五年左右時間著力打造產教融合性行業,凸顯區域特色,在全國范圍內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一萬家以上。于2021年6月公布了認定的63家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以期充分發揮產教融合型企業在推動不同行業和領域的產教融合改革方面的領軍作用。為了對政策體系進行進一步完善,國家相關部門應在積極推進各地產教融合型企業試點工作的基礎之上,研究制定明確的企業認證標準及科學的評價辦法,并負責對各省具體實施辦法制定進行指導,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的認證目錄。顯然,當前需要盡快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與評價體系。
一、CIPP模式和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價的內在聯系
美國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弗爾比姆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提出的CIPP模式包含四個步驟的評價:首先是背景評價(C),其次是輸入評價(I)與過程評價(P),最后是成果評價(P)。當前,CIPP模式廣泛應用于項目評估、員工發展評價以及課程評價等過程中[2-5]。由于CIPP模式和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價在要素和功能上存在內在的適切性與趨同性[6],本研究對產教融合型企業的評價將基于CIPP模式展開。
(一)CIPP模式和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價在要素上的適切性
CIPP模式四個步驟的評價分別從不同方面為決策提供信息。將CIPP模式應用于產教融合型企業中,既將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視為整體進行評價,又可以將評價貫穿于培育活動的各個環節及整個過程。
背景評價的目的在于對相關項目的環境進行了解,對特殊問題進行診斷,在分析的基礎之上確定需求,對機會進行鑒別,并基于此制定目標等。在對產教融合型企業進行評價時需凸顯培育活動的要求及應用特點,就培育活動中產業、行業以及職業等對企業產生的重要影響進行充分了解,將認知與目標定位、規劃等作為培育活動的關注重點,對培育目標體系進行確定,明確企業在產教融合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對企業自身認知目標和培育目標之間以及培育目標和社會需求之間的適切度進行評判。
輸入評價環節需要對項目資源信息進行收集,并對如何高效利用現有資源達成建設目標以及外部資源是否需對項目總體策略進行確定。對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評價則需對培育所需資源和產教融合型企業資源之間的匹配度進行重點關注,對培育活動中涉及的制度、機構以及政策等在內的各種要素之間的匹配度進行評價,進而從支撐度方面對培育活動進行評判。
過程評價需要對項目培育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及時記錄以及評價。對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評價需要對企業包括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技術、資金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在內的過程予以重點關注,并對其進行持續監督、檢查以及及時反饋,并對培育過程的有效性進行評判。
成果評價是對預期目標達成度及對目標受眾的影響度等進行測量并作出評價。對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成果評價需要從專業建設質量、教師培訓以及技術轉移等目標方面進行重點關注,并從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方面提高對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的影響度。
綜上所述,從評價要素來說,CIPP模式和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價之間的適切度都很高。
(二)CIPP模式和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價在功能上的趨同性
證明不是目的,改進才是CIPP模式評價的目的。CIPP模式將評價視為可以將有用信息提供給評價聽取者的系統工具,從而提升評價的成效。對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評價的目的也并非是對目標達成度進行檢測,而是發現產教融合型企業在培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明確,從而將既準確又實用的信息資料提供給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等在內的評價聽取者,為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提供決策指導。
CIPP模式在信息提供過程中將決策者需求作為關注要點,并十分重視評價反饋,因而評價活動的方向性更強,價值也更高。針對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的評價更凸顯評價的激勵作用和發展作用,通過對產教融合型企業特色及優勢的總結和凝練,對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才能充分發揮對行業企業培育決策的指導及對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改進作用。
正因如此,在對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評價的過程中融入CIPP模式,才能將培育過程中的阻礙因素、培育過程和培育目標之間存在的差距等準確找出來,也才能以此為依據對培育活動的執行過程從策略、方式、方法等方面進行適度調整,將改進建議提供給行業企業及教育決策。
總而言之,從評價功能而言,CIPP模式和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價之間存在的趨同性較高。
二、基于CIPP模式構建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價體系
在對產教融合型企業進行評價時,應將企業教育責任履行情況、“雙主體”協同育人模式構建過程中企業作用的發揮等情況作為重點考察內容[7]。
企業的產教融合能力建設包括四個階段,環境背景的認知是產教融合的基礎,資源整合輸入是融合的重要工作,機制運行過程是融合中的重要內容,成果總結是融合后的重點反饋。企業首先需要對產教融合等背景政策與知識進行認知,然后在資源整合輸入階段構建企業管理層產教融合的機制;并且,企業應在綜合考慮自身能力及特點的基礎上,從產教融合方式、融合途徑和融合機制等方面做出全盤考量。在企業內部建立專門工作機構、制定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構建協同育人模式等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具體事宜。機制運行過程中,企業需積極履行包括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建設、實訓實習及技術創新等在內的育人責任。成果總結階段則應將成績梳理、經驗總結以及改進提高作為重點。
以此為基礎,參考相關產教融合政策文件中的規定,結合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的要求,構建包括融合維度、融合評價要點及其權重的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價框架,具體如表1所示。
三、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價建議
在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對企業的主導作用加以強化,吸引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讓各方達成的社會共識成功轉化成培養人才的實踐行動[8]。此舉不僅可以有效深化職業教育改革,還可以在積極推動企業發展的基礎上助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構建起三級指標評價體系
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固然是教育部門的職責,地方政府以及經濟發展部門也應將其視為重點工作。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需構建起自上而下的國家、省、市三級指標評價體系。國家相關部委首先需出臺具有指導性的文件;各省應以指導性文件為依據,制定出科學、翔實的落實辦法,將國家針對產教融合型企業出臺的培育制度監管和評價體系逐層落實到位;各地市要加強對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重視度,在產業發展規劃及地方經濟發展規劃中加入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內容,確保將更多資源投入評價體系構建中,為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助推區域產業順利轉型升級提供支撐。
(二)營造成熟的外部環境
產教融合離不開校企合作,這是一個涉及教育以及產業變革的系統工程。對企業的產教融合開展情況進行評價,首先依賴成熟的外部環境,即配套政策、規章制度等。
與企業產教融合評價相配套的政策體系主要包括:高層職能部門(主要包括教育部、人力資源部等)工作協調機制,協同育人平臺(政府、學校、行業、企業以及社會等多方參與)運行機制,企業激勵政策(主要包括財稅、金融和土地等),產教融合信息平臺,針對校企合作構建的過程管理制度以及績效評價制度,促進人才在企業和職業院校之間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構建相關機制,從職業院校和教師兩個層面對其在校企合作參與過程中取得的業績、校企合作水平進行評價的相關制度,針對學生的實習和實訓制定的安全保障制度,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出的理解、支持、積極參與產教融合的和諧氛圍等等。成熟的外部環境對企業的產教融合評價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三)建設職教集團和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統籌推進
為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實現協同育人,我國職業教育采用了集團化辦學的特有模式。在職教集團建設和運作過程中,可以將包括企業、職業院校、行業協會及科研院所等在內的各方力量成功匯聚在一起,企業在職教集團中發揮辦學主體的重要作用,依托職教集團這一載體,可以更好實現產教融合,將更多企業吸引進來積極參與職業教育,進而將更多企業培育成產教融合型企業。
(四)制定配套政策法規,深入推進產教融合
在推進產教融合過程中,各省(市)政府應充分利用市場活躍和社會參與面廣泛的優勢,勇于承擔責任,盡快制定出有利于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的配套政策及其實施細則,并積極落實和制定出有效的引導政策,為企業在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培訓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針對產教融合型企業申報制定出具體方法,并具體落實在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給予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優惠政策,為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和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參考文獻:
[1] 艾頔. 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基于平衡記分卡理論[J]. 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1,20(01):36-42.
[2] Heryahya,A.,Sujanto,B.,Rugayah,R.. Implementation CIPP Evaluation of Keaksaraan Usaha Mandiri Program[J]. Journal of Nonformal Education,2020,6(01):9-18.
[3] Molope,M.,Oduaran,A.. Evaluation of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actition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CIPP Model Application[J]. Development in Practice,2020,30(02):194-206.
[4] 許祥云,王佳佳. 高校課程思政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基于CIPP評價模式的理論框架[J]. 高校教育管理,2022,16(01): 47-60.
[5] 張春萍,孫培軍. 基于CIPP模式的思政課評價指標構建[J]. 江蘇高教,2021(10):81-84.
[6] 沈軍,楊鴻,朱德全. 論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兩效四核”評價模型的構建——基于CIPP評價視角[J]. 職業技術教育,2016,37(34):19-24.
[7] 寧業勤,傅瓊. 激勵與規約: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評價探索[J]. 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9,8(03):67-70.
[8] 李國杰. 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價實踐研究[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4):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