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黃進,吳曉東,羅冰潔,李霄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科研設備作為重要的基礎資源,是醫院提高科研能力的必備手段和重要物質條件。近年來,在科技強國戰略下,醫院對科研設備投入不斷增大,為加強醫院科研設備管理,各醫院陸續開始借助信息化手段,通過構建院內科研公共服務平臺,合理調度、安排科研設備,達到資源合理使用的目的。但目前各項研究主要局限于科研設備采購后在院使用管理,在前期采購過程中,由于科研設備種類多、專業性強且醫院缺乏相關信息系統支撐,醫院普遍面臨著科研設備采購效率低、采購風險防控措施不足等問題,傳統采購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醫院發展需要。本文從傳統醫院科研采購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出發,借助信息化技術,通過構建基于“互聯網+”的科研設備采購平臺,優化了醫院科研設備采購模式,提升了采購工作的科學性、及時性,有效防控了采購風險,為其他醫院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參考。
由于科學實驗的差異性,同類科研設備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中需要滿足的需求也可能不同。如低溫冰箱,在不同實驗中,需要達到的保存試劑和血漿對溫度穩定性的要求也不一樣,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導致采購前期醫院采購人員需與使用人員進行多次溝通,前期流程煩瑣,占用大量時間。
由于科研工作以及科研經費申請獲批的不確定性,醫院難以在年初制定完整的或覆蓋大部分使用需求的科研設備采購計劃。為了保證科研工作開展,科研設備通常需臨時采購,采購工作開展的計劃性較差,導致同類科研設備,特別是基礎類科研設備,如離心機、顯微鏡、移液器等短時間內反復、多次采購,浪費人力資源的同時影響采購效率。
采購過程包含計劃制定、供應商選擇、合同簽訂等環節,采購周期長。但另一方面,科研項目和實驗通常有時間限制,如科研設備到貨不及時,可能造成實驗中斷或不能按期完成科研項目,影響整體研究進度。
傳統采購模式下,通常以紙質采購資料為主,采購各環節涉及需審批簽字部門眾多,各類資料繁雜,由于缺少有效的信息系統支持,采購全過程不能做到及時、有效的痕跡管理,不利于監督及防范采購風險。
利用互聯網進行科研設備線上采購工作,最先由中山大學在2006年試行并推廣??紤]到醫院與高校在機構性質、政策要求、采購審批流程等方面的不一致,以及傳統醫院科研設備采購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我院在引入高校線上采購平臺的基礎上,進行了定制優化,形成了滿足醫院實際需求的“互聯網+”科研設備采購體系。具體情況如下。
網上競價是一種在線比較價格并選擇供應商的采購方式。我院基于“互聯網+”平臺的醫院科研設備采購主要以網上競價為主。進行網上競價時,由項目負責人以及實驗室管理小組共同負責,在平臺中的網上競價模塊內提出擬采購科研設備預算、對應技術參數等資料,經科研主管部門在系統平臺內審核擬采購設備需求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科研經費是否滿足采購預算后,提交至醫院采購部門,由醫院采購部門再次審核后直接在平臺中發布采購公告,經供應商在線報名并提供不低于對應技術參數的產品和報價后,由項目負責人以及實驗室管理小組在線選擇符合要求的產品,經醫院采購部門審核后,發布中標公告。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科研設備網上競價流程
在網上競價的基礎上,為進一步精細化科研設備線上采購方案,我院對近兩年科研設備配置、需求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按照擬采購科研設備的配置需求(同一型號配置是否一致)以及需求頻率(全年持續需求還是零星需求),可以將科研設備分為以下三類:(1)需求頻率低。主要以各類??菩≡O備為主。(2)需求頻率高、配置多樣。主要以分析觀察設備為主,如常規顯微鏡、離心機等。(3)需求頻率高、配置有限。主要以基礎類科研設備為主,如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養箱等。
若單純只采用網上競價一種采購模式,對于需求頻率高的科研設備,可能出現同品牌短時間內價格波動大、存在多個中標供應商的情況,為后續管理、使用維護帶來了困難,同時多次重復采購也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不利于采購效率的進一步提高?;诖?,我院按照有關部門關于協議供貨、邀請招標等采購方式的管理規定,對于采購需求頻率低的科研設備,利用采購平臺內網上競價方式進行采購;對于需求頻率高、配置確定的科研設備,通過統一招標的方式,與設備供應商簽訂長期供貨協議(一般為1~2年),并納入采購平臺,采購部門可在線查詢供應商信息,及時利用采購平臺通知供應商供貨;對于需求頻率高、配置多樣的設備,結合前期同類設備網上競價采購情況,邀請中標頻率較高的供應商直接應邀參與采購,最終形成了考慮不同設備類型的基于“互聯網+”的科研設備采購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科研設備采購體系
如表1所示,自我院“互聯網+”采購平臺正式上線以來,應用效果明顯,主要表現在:

表1 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科研設備采購實施效果對比
(1)科室通過“互聯網+”采購平臺直接填寫采購明細需求,經醫院科研管理部門在線審核后轉采購部門,同時,平臺內設置節點提醒功能,及時更新未審核信息,保證了信息傳遞的連續性,減少了信息傳遞延遲的情況。各采購項目前期調研時間由原來的平均2周/項縮短至1個工作日/項。
(2)采用協議供貨方式,有效降低了采購頻次,對于協議供貨商,可直接在平臺內采購下單,減少了不必要的人力資源浪費,協議供貨帶來的批量效應使得簽約設備的實際采購價格均較原有采購價格實現了1%~18%的下浮,同時,科研設備供應商數量相對有限,為后續供應商的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基礎。
(3)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網上競價、簽訂長期協議、邀請招標的采購方式,有效縮短了采購周期,采購效率大幅度提高,平均科研設備到貨周期由平均8周/項縮短至2周/項,月平均采購執行數量由平均13項/月提高至45項/月。
(4)系統內采購全程透明,數據可追溯可查詢,需求信息完全開放,投標環節嚴格按照審計要求管理,避免了人為干預風險,有效降低了廉潔風險。
科研設備的科學、高效采購,對于醫院提高科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院構建的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科研設備采購體系,通過實踐驗證,結果表明,運行效果良好,不僅顯著提升了科研設備采購效率,同時,全程公開透明,達到了有效規避采購過程中廉潔風險的目的。該采購體系具體較強的可操作性,可為其他醫院科研設備采購工作開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