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銘/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農業農村局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優政策、搭平臺、強機制,聚力打造“全域創新、全民創業、全業融合”的農業農村發展格局,奮力夯實惠山鄉村產業振興基礎。
以“創”為引,向“濃”營造產業氛圍。創新扶持政策。印發《惠山區招商引資中介獎勵辦法》,將農業招商內容列入全區招商工作考核辦法,推動更多農業優質項目在惠山落地生根。以“先鋒英才計劃”為抓手,引進農業科研人才48人,組建水蜜桃、葉菜等科創團隊10個,34名農業能手入圍省級鄉土人才“三帶”行動計劃,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創新發展體制。組建金大地惠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充分釋放國有平臺公司在農業園區建設、管理等方面的內生動力,帶動安井、紫藤園、京東物流、叮咚買菜等優質民間資本參與農業投資,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步伐。創新投入機制。積極整合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支持農業發展。成立總規模20億元的中信農業基金,做大農業投融資“金融蛋糕”。2021年地方財政資金投入3.4億元,帶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資44.7億元,確保農業發展有效益、可持續。
以“強”為支,向高提升產業內涵。做強龍頭平臺。強化5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省級涉農高新技術企業的“頭雁”作用,以產業化聯合體為紐帶,培育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家,打造更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品牌和行業領軍企業。做強主體平臺。年度新增國家級生態農場1家、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家,省級家庭農場4家,省級主題創意農園、鄉村休閑旅游農業康美基地、農耕實踐基地各1個。建成1.8萬平方米雙創孵化器,帶動3200名大學生返鄉發展桃產業,水蜜桃從“一筐筐賣”到“一個個賣”,畝均產值達2.1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萬元,同比增長10.9%。做強科技平臺。聚焦種質資源創新與保護等關鍵領域,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江蘇省農科院等單位深化產學研合作,年度新增省級以上科研平臺7家。
以“融”為核,向實邁進增收機制。改革先行。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基礎,用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盤活閑置宅基地和農村住房,不斷挖掘村莊底蘊與自然稟賦,將村落融于景區,為村莊注入產業。建成集餐飲、住宿、休閑、文化創作功能于一體的山南頭文化藝術村,開創現代鄉村度假新模式,幫助村民每年增收近70萬元,村集體每年增收63萬元。品牌引領。全力塑造惠山以桃為龍頭的農產品品牌形象,創新探索以桃促旅、以旅帶桃、桃旅融合發展新模式,延伸桃膠、工藝品等產業鏈衍生品,做亮桃品牌。2021年陽山水蜜桃品牌價值達8.4億元,獲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中國名牌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榮譽,成為無錫唯一連續兩屆獲得省級十強區域公用品牌。項目支撐。推動國家地理營地等重大農文旅項目落戶,建成特色園12個,舉辦線上采摘節、桃王評比等活動50余次,打造知名酒店、民宿150多家。2021年累計接待游客400萬人次,農旅觀光收入5.2億元。年度投入3.5億元加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促進鄉村休閑旅游異軍突起。
惠山區將生產、生態、生活“三生融合”目標,推進規劃形態、園區業態、產業生態“三態協同”發展,突出品種、品質、品牌“三品共育”建設,攀高比強、爭先進位、牢牢站穩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第一排”,拼力打造農文旅深度融合的惠山樣板。
聚焦“園區建設”,加快匯聚多元高效發展動力。一是高質量創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堅持以農為本,集群發展。圍繞水蜜桃、蔬菜兩大主導產業,不斷做強產業集群、調整產品結構、改善產品品質。積極引導向研發、育種、生產、加工、物流、示范、服務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邁進,預計2022年園區總產值達6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提升到3.1∶1。二是培育園區新亮點。著力推進田園東方農業產業園、尚田六次產業園、洗硯湖高新產業園“三園”建設,不斷推動品種選育優質化、田間生產機械化、農業管理智能化。三是構建聯農帶農新機制。深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爭年內新增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家。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建立更加完善的農民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共享鄉村產業發展收益。探索區域間的多元化聯建模式,聚焦產業帶動、資源入股、政策扶持三大要素,支持發展跨區域“飛地經濟”,做實做優園區農民增收文章。
蓄勢“重大項目”,聚力開辟轉型升級新路徑。一方面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增效”。全年計劃建設蔬菜基地農產品加工中心項目、1000畝高標準水蜜桃種植基地、嘉煜美庫食品加工產業園二期項目等農業農村重大項目31個,總投資20.62億元。按照“待批項目抓前期、已批項目抓開工、在建項目抓推進、竣工項目抓投產”的思路,實行“雙月一過堂、一季一通報、半年一觀摩”的跟蹤督查機制,確保圓滿完成創建任務。另一方面拓寬招商資源渠道。推動農業重大項目招商納入全區招商工作考核辦法,營造農業招商“你追我趕”的濃厚氛圍。與板塊共建招商工作專班、共育農業招商人才,通過建立和完善招商資源共享機制,充分利用雙方資源平臺優勢,互通產業發展規劃,互推優質招商項目,共聯產業鏈條、共促招商引智、共享智庫成果,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
突出“場景植入”,全面拓展都市農業多重功能。大力發展都市休閑農業。進一步擴大以陽山為中心自然風景區周邊鄉村休閑旅游區,發展富有鄉村特色民宿和康養基地,加快建設“農趣體驗型”“農業科普型”“民俗文化體驗型”等旅游特色小鎮,重點打造陽山蜜桃小鎮、玉祁味稻小鎮、“水韻原鄉”等特色小鎮,推動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發展。到2025年,力爭休閑農業旅游接待人數增加200萬人次。開發“農業+”多種業態。推進農業與加工流通融合,發展中央廚房、直供直銷、會員農業等。推進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創意農業、功能農業等,推進農業與信息產業融合,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持續加強與京東、阿里等傳統電商平臺合作,積極推動陽山水蜜桃、精細蔬菜、優質稻米等農產品網銷渠道建設,推動阿里巴巴數字鄉村產地倉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