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井風/江蘇省農業廣播電視學?;窗彩泻闈煞中?/p>
王厚紅/淮安市洪澤區三河鎮農村工作局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近年來積極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全區糧食生產連年增產,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洪澤區現有從事稻麥種植專業合作社180多個,主要服務內容涉及耕作、機插、植保和收獲等領域。近年來,洪澤區稻麥種植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較快,在發展與服務內容及機制上取得較大創新。如在機插秧服務上,圍繞不同服務對象需求,探索建立以專業化育秧、商品化供秧,代育、代插一體化,和農戶自已育秧、服務組織代插秧等三種模式;在機防專業合作社的運行上,重點探索與實踐了統防統治、代防代治和全程承包服務等三種模式。其中統防統治,由合作社根據農戶需要,按照植保部門病蟲情報提出的配方和提供的藥劑,代農戶購買農藥并施藥,農藥費用以低于市場價2%~3%向農戶統一結算;代防代治,由農戶按防治技術意見自備農藥,專業合作社負責施藥,收取作業服務費;全生育期承包服務,由農戶與合作社簽訂服務合同的基礎上,向合作社支付一定的農藥費用或作業服務費用,合作社為簽約農戶提供全生育期病蟲防治服務,保證防治效果與產量。
在植保專業化防治服務中,洪澤區積極發動、鼓勵社會資本,尤其是涉農企業積極投入到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中來,把其設立為連鎖服務網點。引導有能力有技術的農戶成立專業合作社,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民成立家庭農場,成立生產過程全程承包的專業化防治合作社或公司,加大扶持力度和服務深度,引導進行產業化運作、企業化管理、連鎖式經營。延長產業鏈,將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產品收獲、收購等力所能及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納入服務范圍,增強組織自我造血功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等。
農業公共服務體系沒有充分發揮服務能力。隨著鎮級農技推廣體系管理權下放到鄉鎮,鄉鎮農技站人員存在兼職、從事非本職業務的情況。農業部門對鄉鎮農技站維系的業務指導關系較弱,不易有效調動鄉鎮農技人員業務工作積極性。
稻麥種植社會化服務較單一化、規模偏小、效益較低。洪澤區稻麥種植社會化服務以機耕、水稻機插秧、病蟲害專業化代防代治和機械收割為主要內容,服務較單一,多種服務或者全程服務較少。植保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較慢。在洪澤區稻麥種植社會化服務發展領域中,機插秧服務因其在技術、勞動、機械、效益等方面密集化程度比較高,服務數量、質量等易于量化,故其是全區農戶接受程度較高、發育較好、服務機制較為完善的服務類型。而植保等社會化服務因其風險較大、效益較低,而發展較慢。
加強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明確劃分政府部門同各類民間組織各自的目標和功能,明確各自職責分工,使各類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以最低的運行成本獲得最大的效能。政府雖然是提供公共服務的主體,但很多公共服務可以由政府補助、特許經營、合同外包等方式交由社會機構或私營部門來生產和提供,政府只需履行好管理公共服務的職責。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有效解決分散農戶難辦、辦起來不經濟的問題,實現了分散農戶的小生產經營與大市場的銜接,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各地應當重視并不斷加大對農民合作組織扶持力度,除要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行引導和規范外,應繼續在財政、稅收、信貸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使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以及龍頭帶動作用。
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必須從實際出發,緊緊圍繞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條主線,立足市場和資源,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在信貸擔保、貸款貼息、用地用電等方面予以扶持,支持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建設,激勵技術創新和品牌創建,不斷加大農產品加工和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的支持力度。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優勢產區聚集,拉長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通過培育和發展,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經營規模大,帶動能力強,輻射面廣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形式把分散農戶納入企業產業化鏈條,盤活農民土地資產納入到企業經營開發活動中,真正把企業和農民的利益統一起來,使農戶成為企業規模化、社會化生產中的一個環節,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民的雙贏。
加大對農業金融支持。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必須要有政策性金融的扶持。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進一步放開和搞活農村金融市場,加大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的力度,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與相關農業信用擔保公司共同建立風險比例分擔機制,促進農業信用擔保公司良性發展,為農業、農民提供金融擔保服務,構建起多層次、廣覆蓋、低成本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完善政策法規環境,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的相關法規、制度,強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法律保障,能夠為農業服務組織健康發展創造有利的前提條件,以確保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和科學運行。加大扶持力度,研究制定更具操作性、可行性和實效性的支持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的行政、財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完善農村金融體制,規范農村金融秩序,逐步加大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
大力發展服務性專業合作社,發揮典型帶頭作用。鼓勵、扶持稻麥種植全程服務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加大對龍頭組織的扶持力度,引導其成為“五有五好服務組織”,充分發揮龍頭服務組織的示范帶頭作用。對已形成單一型服務規模的龍頭合作組織,引導其在立足主業的同時,積極開拓新的服務內容,最終走向綜合服務的發展道路。
加快土地有序流轉,提高土地規模效益。目前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田塊零碎、面積較小,不適合大型機械開展作業,嚴重制約著全程服務的發展。因此,應加快土地的合理有序流轉進度,逐步實現土地規模效益。
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強化服務隊伍建設。不斷加大對基層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增加投入,通過專業培訓、定期培訓、繼續教育、外出考察等多種途徑,更新知識結構,提高人員素質,提升服務能力,更好地適應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