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莉
一、優化設計理念,激活學生思維
教師要立足深度學習的理念開展初中語文教學,從教學設計出發,做好教學活動的頂層設計,為整個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從現有的教學經驗看,無論教師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模式,都需要從理念層次開始轉變,將深度學習的理念融入教學活動中,并從教學設計理念出發,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優化和調整。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語文課堂應該充滿更多活力,學生在課堂上應該有更多參與和思考的機會,這是深度學習理念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體現。
比如教師在針對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蘇州園林》這篇課文開展教學時,就應該打破傳統教學思路,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從《蘇州園林》這篇文章的實際內容出發進行教學設計。《蘇州園林》這篇文章講解的主體是拙政園,作者以一個游客的視角,從拙政園出發對整個蘇州園林的景色進行了詳細的刻畫,這種描寫方式更加有利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關于蘇州園林的整體畫面,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大多數學生沒有去蘇州園林游覽的經歷,光靠想象很難在腦海中完全復刻蘇州園林的各處風光,因此教師應該借助多媒體設備等,將蘇州園林中的一些美景展示到大屏幕上,或者從網絡上下載一些有關蘇州園林的旅游視頻,利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將拙政園、獅子林等蘇州園林中的美景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觀看這些視頻,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蘇州園林的設計特點以及所體現出來的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的美感,而且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蘇州園林的美景,這對學生的思維發展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轉變課堂角色,培養自學習慣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成為教學大綱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同,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課堂發揮,并且將學生放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大多數情況都是在教師的知識灌輸下進行被動學習,這種機械式的教學模式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課堂參與機會,并且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也要多尊重學生的意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開展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比如,教師在針對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阿長與<山海經>》這篇課文開展教學時,就要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去進行自主閱讀和學習,從而更好地增進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事實上,初中教材中選取的魯迅先生的文章通常在表情達意方面比較直接,初中階段的學生大都具備了自主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就可以將更多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下這樣幾個思考題:“作者對阿長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整篇文章圍繞著阿長寫了哪些事情?”“阿長有著什么樣的形象特征?”這些問題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思考,以深化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探究,首先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然后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名學生進行經驗交流。以第二個問題為例,每個小組內的學生可能并不能完全總結出魯迅先生這篇文章中所有與阿長有關的事情,所以在學生進行分享交流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匯總各小組學生的思考成果,最后由教師進行補充與完善,這種互動思考的過程符合深度學習的要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