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增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時期,而數學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驗式學習模式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為學生創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本文就體驗式學習模式的特點展開分析,并對其應用策略進行探討,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體驗式教學是個體知識建構的基礎
體驗式教學(Experiential teaching)就是以活動為載體,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做到直觀形式的重復記憶以增強印象;使學生感受到良好的教學情境,增強認知。體驗式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與發展思維,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了一種獨特的情感。由于是親身經歷和感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
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學起來有些困難,故而使人感覺枯燥乏味。小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思維能力亦差,遇到困難易退縮,對于學習的知識點掌握起來就比較吃力。體驗式教學針對這種情況,讓學生進行體驗式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創建學習情境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使用隨處可見”,從而增加趣味性。比如,在課堂上模擬購買文具、鉛筆以及生活用品等。通過這個購買過程,學習使用簡單的加、減、乘、除,這樣學生就覺得趣味盎然了,從而提高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體驗式教學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征,在提升學生的智慧方面有極大的幫助。體驗式教學是一種尊重學生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有高度的教學價值。體驗式教學能讓學生增強理解能力,感受到事物之間的諸多聯系;能清晰地了解到學習的意義,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加直觀的認識;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記憶,有效地提升學習效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學習中樂此不疲。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教師對內容的傳授只是單純的灌輸,教師居于主體地位,學生被嚴重忽視。整個課堂枯燥乏味,大多情況下只是教師在講解,缺少學生的參與。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學生的思想被禁錮,學習的興趣普遍被壓抑,屬于機械式的學習,學習效率低下,事倍功半。而體驗式教學尊重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認識到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循循善誘,與學生在課堂彼此互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最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和快樂,充分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因為學有所用,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因此,體驗式學習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體驗式學習由來已久,古希臘的數學教學中就含有體驗式學習思想。捷克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將體驗式教學與學習豐富化;法國的盧梭更是把體驗式教學推向一個高潮;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對體驗式教學進行了深入的論述和解析,這給我們提供了諸多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啟示。國內的體驗式教學研究由于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系統。不過很多教育研究者已經有諸多實踐總結。體驗式教學是個體知識構建的基礎,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解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智慧。
二、體驗式教學突出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體驗式教學使抽象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如果只是一味地講解傳授知識,學生很難理解,由于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缺乏一定的認知能力。在學習當中,教師必須掌握好教學的進度,以徹底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障礙。教師在遇到難點、重點或者比較抽象的概念時,一定要優化教學手段,將抽象概念轉換為形象的表達,使之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學生面前,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讓他們感覺到數學與生活有很深的聯系,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否則他們就會感覺機械枯燥,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在教學當中一定要讓學生覺得數學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學習數學是為了使用數學,會讓我們生活得更方便、更美好。靈活應用教學手段,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實用性,消除對學習數學的恐懼心理,他們就能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增強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意識,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并發展其創新能力。
比如,在“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學習中,教師依照體驗教學方法先讓學生分為幾組,學生可以自由組合,也可以根據他們的反應能力、性格特點等進行合理安排,每個小組發一個長方體的紙盒,讓學生對這個紙盒進行測量、思考、探究,推算紙盒的表面積,這樣在講解公式時,學生就會聯想到紙盒,從而增強學生對長方體的概念以及對表面積的認知。教師發現很多學生將紙盒左右翻轉,進行觀察分析,用手比比、畫畫,并和小組成員積極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手、眼、腦并用,有的同學將長方體盒子拆分,然后重新進行組裝,有的小組組裝不上,就會去看別的小組的盒子是什么樣的狀態,也有同學將身邊的長方體物品拿過來分析演示,比如文具盒、詞典等。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發展性思維能力,為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
在情境中學習數學能讓數學課堂生機勃勃。比如,有一節課的內容是“數一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觀看已經設計好的課件:有幾只小猴子,有幾只熊貓,有幾頭小象。學生給出答案后,讓他們對照課件上面的正確答案看自己回答得是否正確。在掌握了1—10的數以后,讓他們養成數數的習慣,比如說教室里有多少個窗戶,總共有多少排桌子,你的鉛筆盒里有多少支筆等等,加深學生對數字的印象。
有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學生就能迅速融入學習情境之中,而后深入地體驗數學學習內容,并隨著情境的變化而轉變思維。因此,教學情境的創設很好地反映了體驗式教學的優勢。教學情境往往是通過生動直觀的視頻,或者由教師豐富多彩的語言進行描述的,讓學生的情緒完全受到情境的感染,讓注意力集中到數學學習中來。在教學中,情境與學習內容有效融合,所有的抽象概念、數學知識都形象化、簡單化。這樣的數學學習能讓學生保持活躍的思維、強大的記憶與深刻的理解,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保證數學的學習質量。數學情境的創設方法很多,比如,在學習數的順序、比較數的大小時,教師可以在紙片上寫下100以內的數,然后將學生分組,讓他們每人各執一數,十人為一組,讓他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成隊,看哪一組排列得最快;然后又讓他們按從1—10,11—20,21—30這樣的順序分組,各自找到自己的那一組,看看是否正確,算算用了多長時間。這樣的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加深他們對數的認識,提升他們的反應能力,最重要的是活躍了學習氛圍,學生在比賽與娛樂中學習到了新的知識,感受到了體驗式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三)體驗式教學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
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容易忽略學生的年齡特點、理解能力以及成長特性,成為一言堂的灌輸教育。在體驗式教學中,讓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在實踐中,鼓勵學生進行思考,能有效提高思維邏輯能力,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比如,在學習長度單位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測量身邊的物體,如桌子、鉛筆、橡皮等,然后向學生提問:“通過長短的對比,你有怎樣的想法?決定物體長度的是什么?”這樣學生對各個測量單位就有了很多感性的認識。
(四)體驗式教學將學習和生活融為一體
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作用,一定要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達到學為所用。
比如,在加法運算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全班同學算一算,自己的家里有多少個較大的電器。他們紛紛演算起來,包括電視機、電飯鍋、空調、電腦等等,一時間,全班同學趣味盎然,這樣的學習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會,就會發現,有了數學的存在,生活更加美好,生活更加有意義,而且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用數學來計算,比如說家里有幾口人?一共有多少房間?總共有多少張床?幾個沙發?幾個陽臺?你家住在幾樓?一樓有幾戶?整個單元又有多少戶,把他們加起來算一算又有多少?這些問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為了應用,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學習數學增強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
(五)體驗式教學重視交流溝通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人的思維也各不相同,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也大相徑庭,因此,交流非常重要。兩個人的智慧,可能有強大的力量,智慧的火花碰撞,有可能產生奇跡。因此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十分重要,經過討論分析,大家總結經驗,取長補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這樣的體驗式教學,學生是主體,教師承擔著啟發的責任,學生對學習的知識、交流的內容會產生很深的印象。通過體驗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體驗式教學要注意情景互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體驗式教學的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動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情景互動,活躍氣氛,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也只有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用情景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提升。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游戲比賽,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體驗數學的魅力。比如,在學習小學“乘法”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設計小組競賽,讓學生進行比賽,看哪一個小組速度最快,答案最準確。教師先準備好競賽的題目,制定好規則,然后開始比賽。比賽結束之后,還要進行評價,評價不能過于簡單,要給予中肯的評價,而且要及時,以讓學生有成就感。在這種學習情景中,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從而達到高效率的學習。
(七)體驗式教學要規避錯誤
出現錯誤在所難免,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也是增長經驗的一個過程。出現錯誤及時矯正,吸取經驗,規避錯誤,能增加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將錯誤消滅在萌芽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引導學生,深入地和學生進行思想交流,鼓勵他們暢所欲言,讓他們認識到: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優秀的,老師對他們有濃濃的愛。老師之所以關注他們,是因為他們以后都會獲得良好的成績,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這樣培養學生,增強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接受批評,認真地學習,做到尊師重教。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分析學生的心理,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據此展開針對性的教學。
有的學生思維能力強,觀點獨特,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老師的贊美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有些學生學習散漫,積極性不高,教師要委婉地提醒他們,引導他們改正錯誤,一定要避免打擊性的語言。在提問題的時候,一些容易回答的問題,就可以多讓他們回答,以便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
三、體驗式教學突顯學生的自主性
大量的事實證明,體驗式教學尊重學生的發育規律,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打破了傳統的教學陋習。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學習知識,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深刻理解了數學的價值所在。通過體驗式學習,學生加深了數學知識的印象,掌握了數學知識。
體驗式學習給學生創建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益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效果。當前,更多的教師青睞于體驗式教學,并將之廣泛應用于學科教學中,這種方法能從生活中揭示知識的奧秘,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