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 倩
[編者按:]國際奧林匹克日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于1948年設立,旨在紀念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索邦誕生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紀念日的宗旨是鼓勵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性別、年齡或體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中國奧委會自1987年以來每年開展奧林匹克日慶祝活動,以此作為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傳播奧林匹克理念、推廣奧林匹克文化的重要平臺。奧林匹克日活動已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傳統性群眾體育活動。本欄目組稿文章和卷首文章均屬于首都體育學院副院長謝軍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重大委托項目《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助力國家發展戰略研究》的部分成果。
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申辦、籌辦、舉辦,激發了億萬人民的體育熱情,極大推動了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物質遺產、文化與人才遺產,被國際奧委會主席譽為“無與倫比”的冬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一道,克服各種困難挑戰,再一次共創了一場載入史冊的奧運盛會,再一次共享奧林匹克的榮光。”最大化地發揮冬奧教育文化遺產利用效益,離不開奧林匹克教育活動的經驗總結與持續發展。
奧林匹克教育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一個核心領域,對促進大眾身心和諧發展具有獨特價值,對推動建立和平而美好的世界發揮積極作用,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自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成功以來,在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教育優先發展、可持續發展等宏觀戰略指引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青少年行動計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可持續性計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社會文明行動計劃》相繼推出。在計劃引領下,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申辦、籌辦、舉辦期間,開展了形式多元、內容豐富的奧林匹克教育活動,中國奧林匹克教育取得豐碩成果,有力推動了卓越、尊重、友誼的奧林匹克價值觀的傳播。
奧林匹克教育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也是以體育為載體、教育為核心的國際文化運動,更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分為狹義的奧林匹克教育和廣義的奧林匹克教育。
狹義的奧林匹克教育是以青少年為主要的目標群體,通過體育運動傳播奧林匹克價值的教育活動,一般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傳授。廣義的奧林匹克教育是涵蓋奧林匹克運動內容的一切教育活動,它以奧林匹克運動為載體,以全體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為教育對象,通過體育、文化與奧林匹克相結合的方式,傳遞奧林匹克運動的知識、文化、價值觀乃至生活哲學,培養健康的生活理念,形成健康的運動方式,促進人的身體、心理與社會行為的和諧發展,進而促進世界和平。
本文的奧林匹克教育是指廣義的奧林匹克教育。奧林匹克教育內涵豐富,涵蓋了體育、藝術、文學、地理、歷史、哲學、心理學、科技等多學科知識,是體教融合的典范,也是學科融合的體現。奧林匹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將體育運動與文化教育相融合,讓大眾通過接觸體育,獲取新知識、新技能,樹立遠大志向以及對體育與健康的正確態度。通過奧林匹克運動和文化傳播,講述中國體育故事、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加強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國際交流合作,有利于推動我國同世界各國文明互鑒、民心相通。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根本宗旨是通過體育競賽活動教育大眾。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高度重視奧林匹克教育工作,乘著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東風”,根據“共享辦奧”理念,按照“共同參與、共同盡力、共同享有”的要求,推廣“卓越、尊重、友誼”的奧林匹克價值觀,普及冰雪運動,建設奧林匹克教育資源,建立奧林匹克教育平臺,凝練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體系,凝聚大眾奧林匹克文化推廣活動,帶動更多人了解奧運知識、參與體育運動、感悟運動精神、欣賞奧運文化,致力實現“讓奧林匹克點亮青年夢想,讓冬季運動融入億萬民眾,讓奧運盛會惠及發展進步,讓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愿景。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申辦以來,中國各地以此為契機,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活動,傳播奧林匹克知識,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加快冰雪運動普及。按照主體的不同,奧林匹克教育活動可以分為中小學生為主體的奧林匹克教育活動和大眾為主體的奧林匹克社會推廣活動。
1.奧林匹克教育學校課程體系化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的指引下,全國中小學以奧林匹克和殘奧基礎知識為抓手,將奧林匹克教育納入學校日常教學內容,推動奧林匹克教育學校課程體系化建設。
一方面通過體育與健康、藝術、道德與法治、綜合實踐等課程教學,開展奧林匹克主題教育,帶領青少年感受奧運文化,體驗冰雪運動。另一方面,學校積極構建跨學科的冰雪校本課程設計研發,通過合作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促進學生了解冬奧歷史、文化,習得比賽項目規則設置、觀賽禮儀等基本知識,參與冰雪運動項目實踐訓練,掌握冬奧冰雪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能與技巧,提升運動機能與身體素質,在冬奧運動項目真實教學情境中,體會卓越、尊重、友誼的意義,促使學生耐力、毅力、規則意識、團隊合作、共情意識、樂觀堅韌等品質的養成。例如,北京市石景山區電廠路小學面向學生開展知識講堂、運動模擬、文化體驗、榜樣故事、服務生命等活動,傳播勇氣、毅力、激勵、平等的殘奧核心價值觀,形成了“知識·運動·文化·榜樣·服務”五位一體的殘奧教育實施模式,營造“殘健融合、共享、包容”的氛圍。
2.冰雪進校園的主題活動多樣化
冰雪進校園主題活動以冰雪運動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活動既包括優質冰雪資源“引進來”奧林匹克知識主題的宣講,也包括校內校外合作“走出去”的旱地冰雪體驗、冬奧記者站等活動。
2018至2021年,河北省張家口市組建和培訓專業的冰雪運動及冬奧知識講師團隊,在主城區中小學校開展奧林匹克知識巡回大講堂活動,活動覆蓋全市19個縣區72所中小學校。2019年,在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開展2019年北京市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及冰雪進校園系列活動的通知》指引下,北京市中小學與北京市滑雪場聯合開展以“追夢冰雪 冬奧有我”為主題的奧林匹克教育及冰雪進校園系列活動,在6個月中,組織學生在校園內開展旱地冰壺、旱地冰球等替代性冰雪項目及運動會,并且帶領學生走進雪場,參與“入村儀式”“火炬傳遞”等趣味活動與冰雪游戲,體驗滑雪運動,近距離感受冰雪魅力,加深對冰雪的直觀認識,多樣化的冰雪進校園主題活動吸引了來自50所學校的2萬余名青少年學生。
在北京冬奧組委的推動下,“我的冬奧夢”冬奧小記者國際營活動連續開展4年,賽事面向全國范圍內喜愛外語、同時對冬季運動感興趣的中小學生(包括國際學校外籍學生),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哈爾濱等12個地方設置分站賽,通過運用多語種語言的主題演講、知識競答、模擬采訪等活動,學習共享冬奧、冬殘奧知識,感悟奧林匹克和殘奧精神,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我的冬奧夢”國際營已覆蓋全國1000所學校,超過150萬青少年參與其中。其中,北京市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和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建立冬奧小記者站,通過制定校園冬奧小記者站標準工作流程、規范崗位技能培訓管理等,構建北京市中小學校園冬奧宣傳報道網絡體系。
3.冬奧主題文化競賽活動品牌化
冬奧主題文化競賽活動有利于幫助青少年將課程所學、運動所感進行多樣化的表達與呈現,促進知識的實踐應用與遷移。活動主要包括知識競賽類、作品征集類、城市營地類、運動競賽類四種形式。
自2019年起,北京市連續開展了三屆中小學生冬奧知識競賽,活動共分為校級基層賽、區級選拔賽、市級總決賽三個階段,形式上既包括一對一知識競賽、迷你小品,還包括必答題、搶答題、情景題、論述題等知識比拼,設立小學組、初中組和高中組三個組別,每個代表隊由5名學生組成,廣受師生好評。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冬奧達人答》節目,輻射全國940萬觀眾。
2018年起,北京冬奧組委與多部門聯合開展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故事征集、冬奧主題青少年繪畫征集、“青力冬奧·聚力青春”主題征文等系列作品征集活動,2018年的主題活動參與人數超過1515萬,2020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故事征集主題活動,吸引了3.62萬所學校的1518.16萬名中小學生參與其中,2021年共征集全國4.3萬幅繪畫作品,涉及詩歌、小說、散文等多種文學體裁的冬奧主題文章6389篇。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辦城市北京連續舉辦6屆北京市中小學生冬季運動會,張家口連續舉辦5屆學生冰雪運動會,活動人數逐年倍增,比賽項目從最初的冰雪趣味項目,逐漸發展至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冰球、單板滑雪等專業項目,致力打造品牌化、系列性的奧林匹克教育活動。
在奧林匹克教育學校課程體系化、冰雪進校園的主題活動多樣化、冬奧主題文化競賽品牌化的推動下,截至2021年底,全國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累計達835所,冰雪運動特色學校為2062所,共迎未來“姊妹校”470所,形成了以東北、華北、西北為重點地區的總體布局。
1.冬奧文化社區推廣活動特色化
奧林匹克進社區活動既是奧林匹克教育的路徑創新,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社區的有效形式,有利于促進全民健身計劃、構建和諧社區。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社會文明行動計劃》《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引領下,面向社會大眾開展了“人人都是東道主”文明社區建設活動、“冬奧有我”窗口文明服務活動等系列社會文明提升活動,推動建立特色社區,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樹立主辦城市的文明形象。
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街道社區是世界上唯一的“雙奧社區”,2002年以北京2008年奧運會及殘奧會為契機,大力建設東四奧林匹克社區。隨后,建立東四奧林匹克社區公園、東四奧林匹克社區體育文化中心、東四胡同博物館。北京冬奧周期中,東四社區公園中充滿冬奧元素,例如冬奧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奧林匹克五環標志、富有科技感的冬奧賽事展示數字裝置等。東四胡同博物館融合奧運、古都、冰雪、節慶、胡同五大元素,開展冬奧知識講堂、冰雪運動體驗、迷你馬拉松等活動,推動奧運精神與社區建設的融合、奧運文化與古都文化的融合、奧林匹克教育與體育的融合,致力于實現奧運精神進社區、奧運文化進萬家,推動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建設奧運社區、弘揚奧運精神、守護奧運文化。
2.冰雪科普教育推廣活動一體化
冰雪科普教育對推動冬奧遺產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有利于激發大眾對北京冬奧、冰雪運動的關注度與熱情,另一方面,培育更多冰雪科普教育的踐行者,達成健身、娛樂、科教多重目標。冰雪科普教育形成推廣活動普及、專業并重,線上、線下混合,虛擬、現實融合,實體、流動雙軌的一體化模式。
中國科技館組建布展團隊,既重視冰雪及冬奧知識的普及,又兼顧冬奧運動的專業化,不僅在線下圍繞“燃冰逐夢”“科技冬奧”主題進行展覽,并且配合線上微信公眾號、網站等進行數字資源的分享。在線下展覽中,既有固定場館的展覽,也有流動科技館和科普大篷車等覆蓋面廣、深入基層的流動展。展覽中,結合5G、4K、VR等現代技術手段,為社會大眾營造多感官交互體驗,開展了30站省級流動展覽、100場大眾冰雪科普服務等活動。截至2022年2月底,《燃冰逐夢》冬奧主題展覽在江西、河南、廣西、四川、甘肅、云南6省區同步啟動巡展。
此外,冰雪科普教育推廣還注重資源建設。其一,注重資源本土化,引進《奧林匹克價值觀教育》中文版,向全國2795所示范校、特色校贈送近2萬冊。2022年,推出《奧林匹克價值觀教育攻略》解讀本,融入中國本土化的課程設計。截至賽前已累計向學校贈送了超過6萬冊讀本。其二,突出資源大眾化,面向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推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青年知識讀本》《冬奧之旅——穿越21座冰雪之城》《履冰踏雪冬奧會》《魅力冬奧》《顧拜旦說》《走進北京冬奧會》《奧林匹克讀本系列叢書》等圖書19本。其三,強調資源信息化、多模態。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網站的教育頁面,提供了冬奧知識動畫視頻、課程視頻、課件、冬奧教育進行時等豐富的多模態雙語線上教育資源,推動奧林匹克教育國際化。
在奧林匹克教育政策宏觀引領下,各級各類奧林匹克教育活動有序開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已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居民參與率達到24.56%。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發布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人愛上冰雪運動,舉國同心助冬奧、全民行動愛冰雪的熱潮在各地涌現。在北京冬奧會的帶動下,中國超過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兌現了“雙奧之城”北京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承諾,完成了世界最大規模冰雪普及運動的創舉。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因競賽而精彩,因活動而紛呈,因大眾參與而愈加美好。在此期間,定格了“雙奧之城”的變化縮影,凝結了“北京冬奧精神”,體現了“一起向未來”的勇氣、決心與毅力。奧林匹克教育活動的總結,有利于我國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提供理論與實踐啟示,助力推動北京冬奧教育文化遺產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