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聞冰

特教體育課程作為特教學校最為重要的學科課程之一,在增強特教生體質健康的同時,還肩負著缺陷補償與潛能開發這一特殊的教學目標。在《聾校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6年版)》頒布實施后,聾校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有了較大的提升,但因起步較晚、缺乏配套教材指導、教學對象類型繁多、個體差異顯著等原因導致聾校體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相比于普校有著較大的差距。在當前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聾校體育課程應以《聾校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6年版)》為理論指導,結合聾生身心的實際情況,拓展教學內容的寬度,充分挖掘一切有利于聾校體育課程發展的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滿足不同類型聾生對體育鍛煉的特殊需求。
學校課程對于培養人才所起的作用,不是單個學科的結果,也不是各門學科的作用相加的結果,而是各門學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結果。基于聾校視角的體教融合即是在分析研究聾生認知水平和運動能力的基礎上,選擇其他課程中能夠促進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素材內容,通過科學選擇、合理創編將其滲透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從而形成各學科之間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合力實現聾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加快特教學校課程教育走向可持續性發展的現代化道路。
聾校語文學科教學對學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扎實的語文基礎可以幫助聾生彌補因聽力缺陷而導致與他人的溝通障礙,進而幫助其更好地融入社會。聾校體育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一方面可以豐富體育課堂,改善傳統教學模式枯燥、單一的局面,為聾校體育校本教材的編制積累經驗;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鞏固語文課堂所學的內容,將語文知識與身體鍛煉相結合,促使學生腦力與體力的發展,讓聾校體育課堂變得更真實、更快樂。小學階段的聾生語文學科主要目標是掌握字、詞、句,其中拼音和字詞,也是當前聾校語文學科教學的難點。針對這一現象,體育教師可以與語文教師溝通協商,嘗試將語文課堂中學過的拼音和字詞以游戲方式滲透到體育課堂之中。
在一年級學生學完拼音后,體育教師可以在接力跑中加入“折線跑拼音分類”的游戲。游戲方法為:學生一列橫隊站在起跑線后,教師給每一位學生在起點線處放置一個裝有26個拼音字母卡片的盒子,并在終點線準備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3個盒子。教師下令后,每位學生立即從起跑線的盒子里任意拿一張拼音卡片跑至終點線并將手里的卡片放置在對應的韻母盒、聲母盒、整體認讀音節盒內后跑回起點線再拿第二張拼音卡片,以此類推,直到起點盒內所有卡片都分類完成為游戲結束。之后教師公布每一位學生的分類用時,并和學生一起檢查分類是否正確,然后結合速度和正確率來公布比賽成績。在低段體育比賽中,教師要以鼓勵為主,在表揚獲勝學生的同時也要注意幫助比賽失敗學生分析失利的原因,鼓勵他們發揮自身優勢,彌補不足之處,爭取在下一次比賽中能有更為出色的表現。類似的游戲還有“組字游戲”“分類游戲”“組詞游戲”“成語接龍”等,組織形式可以是個人賽、分組賽、晉級賽等,這些語文知識不僅能融入走、跑、跳、投、滾翻等身體活動中,也可以滲透到籃球、足球、跳繩等體育項目的教學中。
對聾生而言,結合生活的數學教育最為重要,將數學相關知識滲透到體育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幫助數學成績較好、運動水平較弱、不愿積極參與運動的聾生正確認識體育鍛煉的意義,明白體育課堂不僅是身體強健、運動技能較好的學生的活動場所,也是那些體質較弱、先天不足而數學成績優異聾生的新舞臺。實踐證明,體育課融入其他課程內容能讓聾生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還能為聾生盡情展示各學科特長提供舞臺,從而讓體育課堂更加精彩。數學知識可以在體育課堂的各個環節中進行滲透,如在集合好隊伍后利用加減乘除來計算得數,得數為偶數時下蹲,得數為奇數時站立來快速集中聾生的注意力;在熱身跑環節中安排“找找數字好朋友”的游戲,教師給每一位聾生發一張數字卡片,讓他們分散在操場上并在規定時間內找到與自己手里卡片能湊成規定數字的同學;在結束環節安排“兩人三足移動火柴棒”的游戲,學生兩人一組站在起跑線上,教師發令后每組兩位同學以兩人三足的形式跑至終點處觀察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火柴棒數學等式,通過移動一根火柴棒使數學等式成立,然后再快速返回起點。
在聾校高年級體育課堂中,可以安排一些難度較大的益智類游戲,如“數獨游戲”,為了游戲的順利開展,可以請數學教師提前在數學課中講解數獨游戲的方法并組織學生在黑板上進行練習,待學生基本掌握了方法和規則后再將其運用到體育活動中來。體育教師在起點線給每一位學生放置一盒數字卡片,然后在終點處給每一位學生放置一張數獨圖,教師發令后學生先跑至終點處觀察數獨圖,然后再返回拿需要填充的數字,每次只能拿一張數字卡片,直到填充完數獨圖上所有空白的數字,最后檢查數字確定無誤后舉手示意,用時最少且所填數字全部正確的學生獲勝。游戲中的跑步也可以替換為跨跳、障礙跑、跑跳繩、爬行、滾翻等各類形式來增強游戲的難度和趣味性,數獨圖的難度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調整。
聾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聾校任課教師從教育過程中的每一件小事抓起,有效的體育課堂應該是有序、有溫度、有深度的,它不但可以增強學生體質,也可以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學會團結與競爭、理解與寬容、規則與自律、自信與勇敢、堅持與勝利等良好品質,還可以通過體育游戲的合作性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完成游戲任務,明白集體力量大于個人力量。例如在聾校低段的體育課堂常規中進行隊列練習,通過嚴格的集體性活動形成規范的體育課堂常規,養成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教師在組織一些具有一定危險性的身體活動時可以讓學生一起參與到保護與幫助的隊伍中,通過保護他人并接受他人幫助的過程養成高度的責任心并與他人建立信任感;在進行輪流練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聽從指揮并及時整理好在練習中被自己弄亂的體育器材,以便下一位同學能夠安全、順利地進行練習;在分組比賽中教師要對學生強調遵守規則、團結一致、奮勇拼搏精神,當比賽獲勝時要教育學生切不可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當比賽失利時要幫助其分析原因、加強練習、重拾信心;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教師如果發現學生在做一些有可能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危險行為時,一定要及時上前制止,嚴肅且不失溫和地說明這種危險動作可能會造成的嚴重后果,讓學生學會如何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聾校思想品德的教育沒有具體場合、時間、要求限制,教師要保持一顆教育初心,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
美術學科是一至九年級聾生的必修課,也是職高聾生的職業課,更是浙江省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工藝美術專業招生的必考課程。聾生雖有聽力障礙,但大多對色彩有著較高的敏感度,加之不易受外界噪音干擾,他們能夠安靜地暢游在繪畫的世界中,成為表達內心世界的另一種方式,這門學科深受各年齡段學生的喜愛。體育與美術學科的結合可以從色彩入手,將傳統的體育課堂打造成多姿多彩的小天地,例如在低段學生的體育活動中安排“采蘑菇”的游戲,教師可以將五顏六色的雪花片作為“蘑菇”撒至籃球場或田徑場上,然后給學生每人發一個不同顏色的小籃子,讓他們根據籃子的顏色尋找相應的“蘑菇”,規定時間內采“蘑菇”多者獲勝。有段時間學校采購了一批不同顏色的塑料小凳子用來舉辦集體活動時給學生使用,為了充分發揮這些凳子的功能,體育組教師發明了“搶凳子”“踩凳過河”“凳子橋”等有趣的精彩游戲。“踩凳過河”游戲即“摸石過河”,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下發不同顏色的兩張凳子,游戲開始后,學生通過不斷移動兩張凳子行進,移動過程中腳不能落地,先完成規定路程的組獲勝。有效運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有色器具,不僅能給體育課堂增添色彩,活躍課堂氛圍,滿足學生對色彩的好奇心,同時也能進行有效分組的教學。
體育不是簡單的運動,它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在當前課程改革持續深入的大環境下,聾校體育教師要樹立教育整體性的觀念,通過與多學科授課教師的互動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積極探索體育與各學科之間的整合點,大膽轉變教學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開辟聾校體育教學品質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