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政策和下游市場的雙重驅動下,我國新材料產業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不同省市結合各地實際,陸續制定出臺“十四五”新材料相關產業發展規劃,以推動新材料產品結構優化,培育壯大產業集群,補齊產業鏈短板,推動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浙江省:力爭新材料2025年突破1.6萬億
《浙江省新材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及,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產業規模實現倍增,力爭突破1.6萬億元,國內第一方陣地位更加穩固,國際影響力明顯上升。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在若干戰略領域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新材料科創高地和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高地。
先進基礎材料重點領域。關鍵基礎零部件用鋼、高性能工程用鋼等先進鋼鐵材料,高性能銅合金、鋁(鎂、鈦)合金輕量化材料等先進有色金屬材料,高端聚烯烴、特種橡膠、可降解塑料等先進石化材料,高端礦物功能材料、新型墻體材料、綠色建材等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特種紙基材料、生物質材料、高技術纖維等先進輕工和先進紡織材料等。
關鍵戰略材料重點領域。先進半導體材料、新型顯示材料、高性能樹脂(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高端磁性材料、高端合金材料、生物醫用材料、人工晶體材料、電子陶瓷等。
前沿新材料重點領域。柔性電子材料、3D打印材料、超導材料、智能仿生與超材料、石墨烯納米材料、液態金屬、極端環境材料等。
上海市:到2025年新材料產值達到3200億
《上海市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將力爭“十四五”期間,基本建成以基礎材料、關鍵材料、特色材料和前沿材料“4+5+2+X”為重點的上海先進材料產業體系,進一步增強對先進制造業的保障能力,產業發展水平保持全國領先。到2025年,先進材料集群制造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其中新材料產值3200億元,基本構建2個千億、3個百億,若干十億的“千百十”產業集群發展格局。
先進基礎材料重點領域。高性能纖維等先進化工材料、先進鋼鐵材料、先進有色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其中,在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方面,開展特種玻璃纖維技術創新,研發無機纖維制備、功能化技術和復合材料設計制造技術,開發稀土摻雜光纖、光纖光柵等。
關鍵戰略材料。集成電路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新能源汽車材料,高端裝備材料、節能環保材料。
特色攻堅材料重點領域。碳纖維復合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其中,在碳纖維復合材料方面,建立碳纖維復合材料應用創新能力體系,加快突破高強、高模等高牌號碳纖維的量產技術。強化高性能樹脂、上漿劑等配套材料和碳纖維生產應用關鍵工藝裝備等關聯產業配套能力,提升碳纖維復合材料產品質量穩定性,加快建設完整的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鏈。
前沿新材料重點領域。高溫超導材料、石墨烯材料、納米材料、功能纖維、鎂氫材料、3D打印材料。
安徽省:力爭2025年新材料產業規模達1萬億
《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及,“十四五”期間安徽省將實施“1520”行動計劃。“1”力爭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成為具有區域特色、世界級新材料產業基地。“5”指力爭到2025年,形成硅基新材料、先進金屬材料、先進化工材料、生物醫用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5個國內領先的千億級產業集群。“20”力爭到2025年,培育形成20家百億級的新材料龍頭企業,并構筑新材料產業發展“3+2+N”新格局。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構筑安徽省新材料產業發展“3+2+N”新格局。“3”大力發展三大先進基礎材料產業:先進金屬材料、先進化工材料、硅基新材料。“2”重點培育兩大關鍵戰略材料產業:生物醫用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N”培育3D打印材料、超導材料、石墨烯材料、高熵合金等前沿新材料。
湖南省:到2025年材料產業營業收入達8000億元
《湖南省新材料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將堅持“戰略引領、創新驅動、突出重點、綠色安全、開放合作”的發展原則,到2025年,建立起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達到8000億元,培育年產值100億元的企業10家以上,新材料專業園區特色突出,千億園區達3個以上。《規劃》堅持需求牽引、材料先行、產用結合,以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重大工程需求為導向,提出先進鋼鐵材料、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先進化工材料、先進儲能材料、碳基材料、先進陶瓷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7個重點發展領域。在先進鋼鐵材料、高性能硬質合金、輕合金、儲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炭/炭復合材料、碳化硅纖維、特高壓電瓷、電子陶瓷等領域形成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發及制造高地,建成國家級新材料產業集群。
天津市:到2025年新材料產值達2400億
《天津市新材料產業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提出,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2400億元,預計年均增速8%,實現“一個增強”“兩個突破”“三個提升”,初步滿足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需求,努力協同京、冀共建新材料產業先進制造業集群。
轉型升級先進基礎材料。先進化工新材料:高性能塑料及樹脂、高性能合成橡膠、高分子材料助劑。高端金屬材料:先進制造基礎零部件用鋼、先進有色金屬材料、高端焊接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特種玻璃、新型建筑材料。
重點突破關鍵戰略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光電功能材料、工藝輔助及封裝材料。生物醫用材料:骨科植入新材料、醫用耗材新材料。新能源材料:鋰電池材料、氫燃料電池材料、太陽能電池材料。高端裝備材料:智能制造裝備材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用材料、汽車輕量化材料、先進軌道交通材料、航空航天裝備材料。
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石墨烯材料:重點發展石墨烯防護材料、石墨烯導電漿料和石墨烯彈性體材料等。超導材料:重點發展高溫超導薄膜材料、高壓電力設備超導材料,推行超導電纜應用示范工程等一體化服務體系。增材制造材料:重點發展3D打印合金粉末、納米陶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