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本福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蔬菜價格大起大落,部分地區蔬菜產銷組織化程度低、市場流通不暢及蔬菜自給率過低等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20年,農業農村部印發了《2020年種植業工作要點》,強調要穩定蔬菜種植面積,保障蔬菜供應總量平衡及蔬菜質量安全,促進蔬菜季節、區域、品種結構均衡,特別是確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蔬菜等“菜籃子”產品的生產供應。江西省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精神,在穩定蔬菜類產品供應和市場價格上做出了很大努力。202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推動我省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擴大產業規模、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加工水平、唱響江西品牌等措施。江西蔬菜產業順勢而上、快速發展,不但保障了當地居民的“菜籃子”供應,還對外輸出,成為我國沿海地區重要的蔬菜供應基地。
本期訪談,我們采訪了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江西省蔬菜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首席推廣專家郭麗虹,她對江西省蔬菜產業發展的總體情況進行了介紹,對讀者關注度較高的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農業物聯網等設施蔬菜方面的前沿技術作了深入解讀。
記者:作為江西蔬菜行業的一線專家,您對江西省蔬菜行業的情況特別了解。請您介紹一下江西省蔬菜產業的發展情況,好嗎?
郭麗虹:近年來,江西省提出以“推動全省蔬菜產業提質增效”為目標,推進蔬菜栽培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產業化發展,江西省蔬菜播種面積、總產量、進出口數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1)蔬菜生產規模穩定擴大。2020年,江西省蔬菜總播種面積66.1萬公頃,占全國蔬菜播種面積的3.1%;蔬菜總產量1642.7萬噸,占全國蔬菜總產量的2.2%。(2)蔬菜品種結構不斷豐富。(3)地方蔬菜品牌建設得到重視。江西省生態環境優越,為發展綠色有機蔬菜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近年來,江西省創建了一大批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種植基地,打造了諸多優質蔬菜品牌。截至2022年4月,在農業農村部登記的江西省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有105個,其中蔬菜類地理標志產品有20個,分別是瑞昌山藥、生米藠頭、南城淮山、樂安竹筍、井岡竹筍、上饒青絲豆、登龍粉芋、臨湖大蒜、余干辣椒、懷玉山馬鈴薯、余干鄱陽湖藜蒿、鉛山紅芽芋、上高紫皮大蒜、宜豐竹筍、撫州水蕹、余干芡實、東鄉蘿卜、東鄉葛、德興葛和三江鎮蘿卜腌菜。(4)蔬菜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21年,江西省蔬菜出口額為157.7億美元,同比增長5.6%;進口額為11.9億美元,同比增長14.8%;貿易順差145.8億美元,同比增長4.9%。(5)蔬菜科技、設施水平不斷提高。江西省依托國家大宗蔬菜產業體系南昌綜合試驗站、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南昌綜合試驗站、江西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江西省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高水平科研平臺,建立起了以首席專家為核心,多專業領域合作、對接蔬菜主產區的科研創新模式,加快了江西省蔬菜種質創新步伐,優化了蔬菜品種結構,提升了蔬菜產業的發展水平。截至2021年12月底,江西省累計從國內外引進蔬菜種質資源6000余份,篩選出農藝性狀優良材料600余份,分別在南昌、贛州、萍鄉建立了蘆筍、贛南腳板薯和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圃,累計育成蔬菜新品種400多個,其中近300個通過了國家品種登記或省級品種認定。
記者:在山東壽光設施蔬菜栽培的強大示范帶動下,全國設施蔬菜發展如火如荼。江西省也不例外,目前設施蔬菜發展勢頭良好,涌現出了高安辣椒等設施蔬菜栽培特色品種,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請問江西省設施蔬菜的發展情況如何?
郭麗虹:在設施農業的發展體量上,我國設施農業面積達400萬公頃,居世界第一,約占世界設施農業總面積的80%,其中連棟溫室面積99.9萬公頃。玻璃溫室被稱為裝備水平最高的溫室,我國有9000公頃,僅次于荷蘭(10800公頃),位居世界第二。
2021年,江西省設施蔬菜總面積達120萬畝,在全國的排位由2019年的20位,上升到12位,實現了歷史性的趕超。江西省以“綠色生態、提質增效”為目標,大面積采用高產、優質的設施蔬菜專用品種,示范推廣集約化育苗技術、水肥一體化高效施肥節水灌溉技術和綠色植保技術等關鍵技術,蔬菜設施栽培水平不斷提升。(1)在蔬菜品種方面,江西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江西省短缺的蔬菜品種,設施春提早、秋延后和越冬栽培蔬菜面積大幅增加,地方名優特蔬菜基地和品牌逐步形成,極大地豐富了江西省的蔬菜栽培品種和市場供應品種。(2)在設施配套技術方面,與蔬菜設施栽培配套的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得到了大力推廣應用,把設施蔬菜建設與打造全國知名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緊密結合起來,蔬菜產品質量大幅提升,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3)在經營模式上,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職業菜農”模式,引導龍頭企業從示范種植向技術、農資、銷售服務轉變,培育了一大批職業菜農。(4)在市場銷售方面,加強了宣傳推介,開展城際合作,暢通蔬菜產品銷售渠道,積極開拓“一帶一路”國家蔬菜市場,實現了蔬菜直供深圳、香港、澳門,不斷提升了江西蔬菜產品的知名度,還極大地提高了菜農的收益,促進了設施蔬菜產業的發展。
記者:江西省屬于我國南方地區,雖然近年來設施蔬菜發展較快,但由于起步較晚,與山東等設施蔬菜發達地區還有一定的差距。請問,江西省等南方地區設施蔬菜的發展情況與北方設施蔬菜發達地區有什么不同?
郭麗虹:當前,全國設施蔬菜產業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遼寧等環渤海和黃淮海地區,約占全國總面積的60%;其次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西北地區,占比分別為20%、7%。從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情況來看,不管是產業政策扶持、技術創新研發、品牌建設、市場流通,還是“三產”融合,江西省與北方各設施蔬菜生產大省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南、北方因為光照、溫度、濕度等氣候條件的差異,導致設施蔬菜的生產模式有所不同。首先是設施的選擇不同。南方地區由于雨水多,春、夏季升溫較快,設施大棚既要考慮保溫,又要考慮通風排濕、高溫散熱,因此設施大棚的跨度不宜過大。從實用性和經濟性出發,江西省推廣應用的多為鋼架大棚,其他棚型則鼓勵以“適棚適菜”為原則。北方地區則一般選用日光溫室大棚,在寒冷天氣還要抗雪壓和風吹。其次是品種的選擇不同。北方地區是越冬茬種植較多,不宜種植喜溫的品種;南方地區則根據季節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耐熱、耐寒品種。最后是茬口安排不同。南方地區因設施多樣,在夏天采用遮陽網生產已經自成特色,部分品種能實現周年生產。
記者:水肥一體化技術作為近年來在設施農業特別是設施蔬菜上應用比較多的一種技術,請問它有哪些特點?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郭麗虹:水肥一體化技術是根據不同作物的需肥特點,把水分、養分定時定量直接提供給農作物,以達到省肥節水、省工省力、降低濕度、減輕病害發生、增產高效的目的。其缺點:一是易引起管道堵塞,技術要求高;二是易引起鹽分積累,污染灌溉水源;三是會限制農作物根系生長,降低農作物抵御風災的能力;四是相關設施不但工程造價高,而且維護成本也高。
水肥一體化的核心技術包括四個方面,即滴灌系統搭建、施肥系統搭建、適宜肥料種類選擇,以及灌溉施肥的操作。水肥一體化肥料的選擇原則:(1)完全可溶;(2)與灌溉水相互作用小,不會引起灌溉水pH值的劇烈變化;(3)對灌溉系統腐蝕性小;(4)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配合施用時,要注意肥料間的兼容性;(5)灌溉水中的肥料濃度(EC值)不應超過4毫西門子/厘米。
絕大多數水溶性的固體和液體肥料都適用于水肥一體化。其中,有機肥用于水肥一體化施肥時應注意:(1)有機肥必須液體化;(2)必須經過多級過濾;(3)一般易漚腐、殘渣少的有機肥適于水肥一體化施用;(4)含纖維素、木質素多的有機肥不適于水肥一體化施用;(5)有些有機物料本身就是液體的,如酒精廠、味精廠的發酵產物廢液,可用于水肥一體化施用。只要肥液中不存在可能導致堵塞管道的顆粒,均可用于水肥一體化施用。
記者:無土栽培作為一種新型栽培方式,目前在設施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情況如何?
郭麗虹:無土栽培技術是隨著溫室生產發展而研究出的一種最新栽培方式。由于它所用的基質、營養液或無基質營養液中完全具有甚至比土壤所供給的各種營養物質更充足、更全面,因而更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將無土栽培技術應用于溫室生產。
無土栽培是現代設施農業中采用較多的一種栽培方式,具體又可分為基質栽培、水培、霧培和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等方式。
從資源的角度看,耕地是一種極為寶貴、不可再生的資源。由于無土栽培可以將許多不可耕土地加以開發利用,使得不能再生的耕地資源得到了擴展和補充,這對于緩和及解決地球上日益嚴重的耕地資源短缺問題,有著深遠的意義。
水資源問題,也是世界上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大問題。控制農業用水,是具體的節水措施之一,而采用無土栽培技術,避免了水分的大量滲漏和流失,使得難以再生的水資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因此,無土栽培技術必將成為發展節水型農業、旱區農業的必然選擇。
記者:隨著設施栽培效益的不斷提高,設施栽培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請您介紹一下相關方面的發展趨勢。
郭麗虹:在當前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智慧人力資源管理等技術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包括農業生產在內的很多領域得到初步應用。溫室生產要達到安全精準、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的目標,走智能化管理之路是必然趨勢。
農業物聯網,即通過各種儀器、儀表實時顯示或作為自動控制的參變量參與到自動控制中的物聯網,可以為溫室精準調控提供科學依據,最終達到調節農作物生長周期、改善農作物品質、增產、提高種植經濟效益的目的。
在大棚控制系統中,運用物聯網系統的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pH值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等設備,檢測環境中的溫度、相對濕度、pH值、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土壤養分含量等參數,保證農作物有一個適宜生長的良好環境。同時,由于遠程控制的實現,使得技術人員在辦公室就能對多個大棚的環境進行監測和控制。
農業物聯網技術不但能有效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還將有利于推動我國農業的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我國農業規模化發展、居民消費升級等,都將從需求方面為農業物聯網的發展提供有力推動。未來,我國農業規模化、企業化經營將得到加速發展,將催生出一大批新的經營主體,在對農業物聯網服務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將為農業物聯網的實施提供重要支持。
記者:雖然近年來江西省蔬菜產業發展形勢喜人,但相對蔬菜生產發達地區來說仍顯落后。下一步,您認為江西省蔬菜產業發展有哪些好的發展對策?
郭麗虹:(1)加快蔬菜科技創新。一是加強科研與應用投入,在品種選育、有機栽培、植保及采后保鮮加工技術與裝備上開展聯合創新;二是加大種業公司引進力度,加大新品種引進、示范與推廣及種苗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方面的投入;三是開展特色蔬菜種質資源普查,開展專題研究,提升特色蔬菜的栽培技術;四是做好設施農業發展規劃,夯實發展設施農業的各種基礎;五是加快人才培養,培養一批從事蔬菜研發、推廣的專業技術人才。(2)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依托優勢蔬菜產區,引進一批發展前景好、產品附加值高、加工層次深的加工企業,形成蔬菜優勢品種加工產業集群;二是依托蔬菜產業資源,深挖文化底蘊,打造田園綜合體、特色鄉村、特色蔬菜小鎮,發展集現代農業、觀光旅游、新農村建設為一體的“蔬菜+休閑”旅游業。(3)加強流通體系建設。一是穩定城郊蔬菜生產基地面積,加強冷鏈物流運輸體系建設;二是加強產地批發市場建設;三是優化蔬菜流通模式,減少傳統流通環節,繼續探索新型流通模式,降低蔬菜流通成本;四是建立全省范圍內的蔬菜生產流通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設立縣區級蔬菜生產信息監測點,對大宗蔬菜的播種面積、產量、上市期、價格、供求、市場信息進行采集、分析、預測和發布,引導蔬菜生產者以市場為導向合理安排品種、結構和生產規模,特別是安排好種植茬口和上市期。(4)唱響江西蔬菜品牌。一是鼓勵企業進行“三品”產品認證,精心培育優質蔬菜,積極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蔬菜品牌;二是以現代工業理念管理蔬菜生產與經營,開發系列包裝,強化分級處理,配套冷鏈體系等,加工標準化蔬菜產品,統一標識,整合資源,做大名牌,做強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