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江革命老區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最早創建的革命根據地之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邊界。2015年,《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獲得批復,2020年年底,左右江革命老區230.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年來,左右江革命老區立足區位優勢,圍繞當地特色資源,打造出一批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持續推動脫貧安邊、致富守邊,昂首闊步邁向振興新發展。
產業富民
紅色老區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
前不久,正值左右江畔桂杧掛果時。昔日的左右江革命老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如今已是全國最大的杧果生產基地,2021年全市杧果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24%,年產值超過50億元,10余萬戶農戶從中受益。“高鐵通過村,產業路修到家。”田東縣林逢鎮東養村黨總支書記陸秀緞說,憑借氣候、土壤等自然資源優勢,當地將杧果打造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柱產業之一。
“目前,百色杧果種植面積達130萬畝,全產業鏈產值約140億元。”百色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訓才介紹。下一步,該市將以建設廣西桂西杧果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為契機,開展標準化技術攻關及產業化示范推廣,不斷提高杧果的產量和品質,提升精深加工的能力,延伸產業鏈條,力爭兩年內百色杧果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200億元,讓杧果產業更富民。
產業造血,激活左右江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內在動能。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陳雙村,當地群眾通過種植砂糖橘致富后,在毛苗瑤片區黨支部的帶領下,以移民新村為核心,打造環江花山果海休閑農業示范區,走出一條“紅色黨建+綠色旅游”的鄉村振興道路。通過 “總支部+能人+基地(合作社)+公司”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特色水果產業和鄉村旅游業。2021年,陳雙毛苗瑤新村升級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9萬元,農戶年人均純收入增長至1.8萬元。
如今,在左右江革命老區,誕生了國內最大的杧果產區、面積最大的甘蔗種植地、全國規模第一的桑蠶業,“百色杧果”地理標志產品被列入國家與歐盟互認談判的35個地理標志農產品之一,廣西糖業競爭力不斷增強,農業“小特產”逐漸成為支撐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傳承革命精神
感恩奮進邁向新生活
廣西壯族自治區隆安縣曾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縣、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治理縣。近年來,隆安縣委、縣政府深入實施扶貧生態移民與城鎮化結合示范工程,探索將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縣城新區和產業園區“三區”統籌安排、同步建設,創新實踐產城融合發展,全力建設可持續發展安置區,實現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前,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該縣建成了廣西連片種植面積最大的紅心火龍果種植基地,形成了集火龍果種苗培育、種植、技術研發、貿易物流、休閑農業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特色產業集群,通過“土地流轉有租金、基地務工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超產分成有獎金、村企合作享獎金”的“五金”模式,34個村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677余萬元。
“百色起義孕育的百折不撓、奉獻拼搏、團結務實、爭先創新的紅色精神,引領一代代壯鄉兒女鏗鏘前行。”在廣西農民運動發祥地、右江革命根據地的腹心地河池市東蘭縣,據縣委宣傳部干事介紹,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該縣通過開設“紅色課堂”,挖掘“紅色文化”,打卡“紅色基地”等一系列措施,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資源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心、走實。目前,投資7.9億元建設的,位于東蘭縣東南鎮那亨村的拔群干部學院已開班培訓,以基層黨員干部為對象,以增強黨員黨性修養和創新群眾工作方法為目標,不斷提升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著力建成全區乃至全國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基地。
穩邊興邊
高質量開放合作闖新路
全國沿邊第一個啟用全信息化智能通關模式的口岸、廣西第一個對進出口貨物均可實行“提前審結”模式的口岸……位于老區核心區域、創下多個第一的憑祥市友誼關口岸,是我國通往東盟國家的最便捷陸路口岸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也是我國進口東盟國家水果的主要通道。
為提高水果通關效率,友誼關口岸創新實施邊民互市貿易進境越南水果“分層查驗”改革,簡化查驗方式,優化查驗比例,查驗效率提高了36.3%。“進入市場早一個小時還是晚一個小時,價格就會相差百分之幾甚至百分之十幾,‘分層查驗’讓廣大水果進口商贏得更多商機。”憑祥水果商會湯成偉說。
在多措并舉下,近兩年憑祥市外貿實現逆勢增長,憑祥綜合保稅區成為廣西唯一連續六年產值突破千億元級的重點園區,水果進出口總量穩居全國首位,年外貿進出口總額排在全國同期開放的14個沿邊開放城市首位,多項經濟指標在全國、全區首創或位列第一。初步形成沿邊加工業的產業聚集,以熱帶水果為主的30余家農副產品邊貿加工企業落戶發展,年加工產能總規模超過50億元。2021年,全市依托互市貿易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創收997萬元,比2020年翻了一番,帶動邊民增收2500多萬元。
邊興則穩,民富邊固。憑祥市充分發揮口岸優勢,把抵邊安置作為強邊固防新舉措,給予建房和搬遷資金補助,組織引導群眾向邊境一線、邊貿互市點搬遷,在安置點附近建設邊貿加工產業園,讓越來越多邊民群眾愿意扎根邊疆、守衛邊疆、建設邊疆。目前,全市建成集中安置點27個,20多家邊民合作社7000多名邊民參與到互市貿易落地加工中,包含邊貿合作社分紅、產業車間出租、固定資產出租等多源性收入的村集體經濟逐年壯大。2021年,全市838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10萬~50萬元及以上的占近50%。
(廣西? ?阮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