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對香港來說是非常特別的一天。25年前,我在電視上觀看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74歲的澳大利亞人理查德·卡倫回憶當年的情形時如是說。卡倫是香港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1991年來到香港后,他便深深愛上了這座城市。“香港獨具魅力,我來了就不想走了。在這座充滿生機的城市里,我感受到了活力、自由、高效。” 卡倫表示,“一國兩制”是具有創造性的,是符合香港實際的,并在香港獲得成功。他認為,在過去的25年里,“一國兩制”經受住了各種壓力及考驗,尤其是2019年的“修例風波”。他說:“只有中國好,香港才會好。”
在卡倫心中,香港無可替代。“這座城市是一個絕佳的生活和學習的地方。我期待看到‘一國兩制’在香港繼續成功實踐,祝福香港。”
美國人詹姆斯·湯普森的辦公室位于香港灣仔一座大樓的高層,向北便可看到金紫荊廣場和香港會展中心。他清晰地記得25年前,他在辦公室眺望窗外,見證了香港回歸的歷史性時刻。上世紀60年代,湯普森在日本創辦嘉柏環球集團,從事跨國物流。1978年,他把集團總部遷到香港后,便從未有過離開這里的念頭。湯普森計劃在香港進軍新業態,增加在港投資。
“毋庸置疑,香港因回歸而受惠,在回歸后不斷成長發展。”34歲的約翰·斯溫德爾頓來自加拿大,大學畢業后被香港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所吸引。在香港短期實習后,他決定留在這里,目前在香港一家銀行工作。“香港在我心中具有獨特魅力,而且不會改變,香港的未來會更好。”(本報稿件綜合新華社訊、《羊城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