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娟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各個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科技型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管理人員沒有足夠重視內部控制、內控管理工作沒能落實到位等。因此,科技型企業管理人員要提高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充分應用各種先進技術和方法,提升內部控制效果,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科技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2)04-0122-03
我國產業結構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對科技型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部分企業受到傳統發展理念和方法的影響比較深,導致工作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內部控制達不到預期效果。所以,管理人員要認真分析和了解內部控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開展工作,提高內部控制效率和質量,有效解決相關問題。
1 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科技型企業開展內部控制能夠有效提升各方面工作的效率與質量,確保企業資產安全,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體現如下:第一,內部控制能夠有效監管與控制科技企業每個部門及每個工作環節,確保企業運營管理等活動均根據相應規范要求來進行,促使企業完成預定目標;而且,內部控制通過對企業進行動態檢查,可以將決策執行情況真實地反映出來,并且揭示企業規章制度的遵循情況,一旦發現偏差能夠及時進行調整,確保企業運營得以高效開展。第二,開展內部控制工作能夠確保科技型企業采集、分類、篩選、記錄、整理及分析會計信息的規范性與有效性,將企業財務及運營情況真實地反映出來,為企業領導人員制定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防止會計信息失真而造成決策失誤的現象[1]。第三,開展內部控制工作可以通過加強財務活動管控,構建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由事前、事中及事后進行企業風險防控,有效提高科技型企業風險管理水平及風險抵抗能力。
2 科技型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現狀
2.1 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重點不明確
內部控制體系在科技型企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該體系涉及較多內容,部分科技型企業由于自身經驗和可使用資源比較有限,因此建設該體系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缺陷,導致工作人員無法明確內部控制的側重點。此外,在建設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中,部分管理人員會采取借鑒同行內部控制經驗的方式,但是企業未全面考慮自身所處環境及運營情況,使得構建的內部控制體系與企業實際發展不相符[2]。而且部分管理人員在制訂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方案的過程中,由于自身專業能力不足而導致方案缺乏可行性與合理性,影響到科技型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
2.2 缺乏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一些行業的內部控制理論應用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并且許多科技型企業的管理人員都是技術性人才,其管理水平有限;很多科技型企業經營都將重心放在研發技術及產品銷售上,忽略內部控制工作;部分科技型企業規模較小,沒有完善董事會職能,沒能均衡分配控制權,導致投資決策出現“一言堂”的問題,內部監管效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
2.3 風險管控力度不足
第一,風險評估不夠完善。風險評估是科技型企業內部控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是由專業人員采用合理的方式來辨識、評估及處理企業在戰略、投資、運營及管理等各個環節中的風險。因為科技型企業投入大,成果轉換率低,所以風險系數較高,這就要求企業關注風險評估與管理的過程。但是,部分科技型企業并未設置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或是僅對部分環節實施風險評估,而且存在專業人員匱乏、風險管控方式不合理等問題,使得其風險抵抗能力下降[3]。第二,風險管控不到位。當前,許多科技型企業主要是進行技術產品研發及電子產品銷售,從研發到銷售各個環節中存在政策、投資、信用、稅務、銷售、市場及客戶滿意度等多方面風險,如果沒能采取有效風險管控策略或企業風險抵御能力較差,就會導致企業經濟損失。
2.4 關鍵業務活動管控不嚴
一些科技型企業沒有把銷售、資金及固定資產等控制工作融入經營管理活動中。具體表現如下:第一,部分科技型企業并未構建并落實資金支出授權審批制度,通常由管理人員掌握資金支出審批權,導致資金支出不規范、審批效率偏低等現象,對企業的運營與管理產生較大影響。第二,未有效管控企業存貨及固定資產,由于企業沒有設置定期盤點資產貨物制度,導致賬實不符的問題時常發生,會計信息數據不全面、不準確。第三,一些科技型企業為了達到業績要求而盲目使用賒銷方式,沒有落實應收賬款的管理工作,導致較多掛賬及欠款,對自身發展產生巨大威脅[4]。
2.5 監督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一些科技型企業在運營管理過程中,通常只是將工作流程及目標下達到基層,而沒有開展落實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監管工作,從而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到內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部分科技型企業在實際監管過程中并未科學制定內部審計制度,從而影響到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加上沒能投入充足的人力與資金到審計工作當中,使得審計工作難以正常推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內部控制監管力度。此外,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導致其難以互相配合,即便出現問題也不能及時處理。
3 科技型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3.1 明確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主次
科技型企業在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建設之前要對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考慮,在此基礎上開展相應的建設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還要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特別是企業資源有限的時候,管理人員不僅要明確該工作的基本方向和側重點,還要對工作的主次關系進行有效辨別。科技型企業明確內部控制建設工作主次內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各種資源進行科學配置,并且內部控制建設效率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5]。其中,財務管理工作在科技型企業管理工作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管理人員要結合時代發展的特點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重點改進和完善,只有這樣,才可以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效果充分發揮出來。
3.2 營造優良的內部控制環境
要想打造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組織體系是關鍵。首先,科技型企業管理人員應注重自身綜合素養的提高,樹立新型內部控制管理理念,不但要關注經營業務的發展,也要重視內部控制管理的革新。其次,應切實堅持“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科學管理”的原則,注重科技型企業中董事會的主體地位,將財務決策權交由董事會及股東會共同把控,經理人員則具有財務執行權、監事會具有財務監督權,對于企業內部所有重大人事調動、投資決策均要采取聯簽制度。細化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職能,不但可以提高相關決策的合理性與可行性、財務收支活動的規范性,而且還可以建設起系統、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為今后內部控制的高效推進夯實基礎[6]。
3.3 強化企業風險管控力度
因為科技型企業在運營與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不同類型風險,所以必須強化企業風險管控力度。首先,要構建合理的風險評估制度,主要涉及風險的辨識、分析與處理等內容。具體可以采取等級量表評估方式進行風險評估,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根據等級高低將企業實際面臨的風險進行排序,以便于工作人員正確掌握主要風險,同時采用有效的處理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其次,做好風險的控制工作。對于科技型企業而言,其較常面對的風險主要有財務風險、市場風險及研發風險這幾種類型。其中,財務風險主要出現在企業的資金營運階段。所以在實施風險防控時,企業可以有效運用當前我國對科研企業所出臺的相關融資優惠政策,積極申請掛牌“新三板”“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企業,以拓展融資途徑。此外,還需要做好運營資金的統籌管理與規劃工作,嚴格管控研發資金投入,確保專款專用,避免不必要的資金浪費。對于企業的應收賬款需要設置合理的資金回收制度,切實提升資金周轉率[7]。對于市場風險,則需要增進內部技術及營銷部門間的交流與聯系,動態留意市場變動及有關競品情況,掌握自身產品銷售收入、銷售增長率、市場占有份額、產品使用壽命等情況,盡可能實現產品投入與產出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減小科技型企業的市場風險。對于研發風險,因為在科技型企業運營過程中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是風險系數較高的環節,所以要求企業能夠充分落實研發項目的事前調查工作,如市場調研、項目可行性分析、風險預估及成本預算等,編制項目評估報告,切實按照項目投資計劃進行相關資源配置。同時,需要加強內外部信息的溝通,不但要與供應廠家保持密切聯系,實現采購成本降低,而且要盡可能地掌握競爭環境、客戶需求等相關信息,增進企業與市場間的聯系,最大限度地減小研發風險。
3.4 注重業務活動關鍵點的管控
業務活動控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強化貨幣資金的管控工作,明確企業資金支出的審批權責及流程,并且嚴格堅持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的原則進行會計崗位的設置。同時,科學制定賬戶設立、銀行存款等的核對、審批及清理規程,定期核對銀行賬單并盤點現金。安排專員保管企業票據,保證票據及相關記錄的完整與可靠。第二,注重內部資產的管控工作,科技企業應當要科學設置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逐一明確其獲取、驗收、入庫、使用、維護及報廢處理等環節的規程;并且,在核算固定資產成本、減值準備、折舊計提等工作中均要與國家規定相符[8]。第三,注重存貨的內部管控工作,制定存貨預算、采購、驗收、存儲、盤點及處理等工作的管理規程,而且實際采用的核算、計提跌價準備等方式均要與國家規定相符。第四,科學管控銷售及收款等工作。科技型企業應根據市場變化、產品特點制定針對性的信用管理體制及銷售政策,全方位考量客戶資信情況,切實根據實際簽訂的合同組織相關管理工作。不僅如此,還需要合理確定結轉銷售成本的方法、確認銷售收入的節電、銷售記錄憑證管理及壞賬核銷審批流程,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手段定期清理掛賬、欠賬,做好應收賬款風險金計提準備,達到降低資金回收風險的目的。
3.5 健全內部控制監督管理制度
內部控制監督管理制度能夠在科技型企業發展運營過程中發揮出良好的作用,所以相關管理人員要對內部控制監督予以足夠重視,企業管理層領導要對內部審計部門進行直接領導,在完善內部控制監督管理制度的同時,確保內部審計工作可以正常開展。科技型企業還要將最高管理層納入內部控制體系范圍之內,相關工作人員也要對要求和標準進行分析和了解,嚴格按照這些要求和標準,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開展企業內部控制工作和預算管理工作,并進行相應的追蹤和監督。此外,科技型企業可單獨設置審計部門,下放相應的監管權力,保證審計部門具有權威性與獨立性,以便能夠有效監管企業內部控制落實情況,發現內部控制薄弱之處,從而及時強化相關管理。
此外,科技型企業還要對時代發展的特點進行充分了解,適當地將部分內部控制審計和評價工作委托給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第三方審計事務所,只有這樣,才能夠對企業不同階段的財務報表、研發費用進行全方位監督。在通常的情況下,審計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有著較高的專業性特點,企業要對這些審計報告進行充分分析和了解,并且從中找到自身經營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這些問題進行處理。此外,科技企業還要從實際角度出發,根據企業發展運營情況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標準進行合理制定,從而提高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公平性和正確性,確保內控制工作落實到每一個部門的日常工作中。
4 結束語
內部控制在科技型企業發展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求相關管理人員要對其予以足夠重視,還要對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充分分析和了解,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此外,管理人員還要結合時代特點對內部控制相關制度進行改進完善,在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參 考 文 獻
[1]王麗華.淺談中小型科技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對策[J].大眾投資指南,2019(22):176,178.
[2]孫玉梅.淺析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營者,2020(5):92-93.
[3]張亦寧,顧全根.企業內部控制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1(31):185-187.
[4]蔡杉.高新技術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中小企業,2020(12):153-154.
[5]張劍.試析中小科技企業在內部控制建設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集體經濟,2020(23):48-49.
[6]翁文娟.新形勢下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研究——以科技項目為例[J].中國商論,2020(17):112-113.
[7]王亞寧.中小型科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基于A公司的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17):18-20.
[8]盧進強,周芷伊.小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1(7):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