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媒體軟件與技術出現在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新媒體有著交互性、立體化、多維度等特點,廣大的青年群體正被這種新興模式不斷改變著思維方式,這對傳統的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帶來了挑戰和機遇。貴州作為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重要的革命陣地之一,擁有著豐富的革命資源,同時,也烙印著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的奮斗精神,如何在新時代中利用好貴州紅色資源,發揚好、傳承好貴州紅色精神,是我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 關鍵詞 ]
全媒體;貴州;紅色文化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5.051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時期、建設時期和改革時期中不斷實踐積累下來的紅色資源與文化精神,對當代青年的教育起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貴州作為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重要的革命陣地之一,與黨的革命和發展密切相關,擁有著豐富的革命資源:比如中國革命五大圣地之一——遵義,就坐落在這里。在互聯網、新媒體高速發展的新時代,今天的網絡不僅能在新聞媒體界實現了信息的高速傳播,更是充斥在每一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十九大以來,黨中央領導人多次強調紅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而全媒體背景下,傳統的說教式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紅色文化傳播與高校思政教育密切融合的要求,因此,探索貴州紅色文化新的傳播路徑,傳承革命精神是當下高校需不斷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1 貴州紅色文化的內容與價值形態
1.1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政治價值
貴州作為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重要的革命陣地、長征精神的形成地之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黎平會議會址、猴場會議會址、遵義會議會址等系列會議會址,記錄了黨在被國民黨包圍的情況下不斷突出重圍的歷史和堅強的革命毅力;婁山關、赤水河、習水土城等遺址烙印著黨和紅軍在獲取勝利之后的豪邁印記,毛澤東同志更是留下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壯闊詩句;息烽集中營,關押了抗戰時期我黨很多優秀的抗戰英雄,那里留下了他們堅韌不拔的抗戰精神。貴州的紅色文化資源遠不止這些,它們記錄了紅軍拋頭顱、灑熱血之下取得的一個又一個勝利,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實踐基地。貴州紅色文化的傳播,可以激發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和革命情懷,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和價值。
1.2 革命道德內容和德育價值
中國革命道德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形成的精神文化遺產,貴州紅色文化與黨的各個時期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這里,有黨和紅軍面對強敵,迎難而上的信仰力量;有打破局限,改革創新的奮斗精神;這與我國傳統道德教育一致,在革命中通過實踐而進行升華。因此,通過貴州紅色文化的傳播,可以培養廣大青年堅持不懈的道德品質,以及不妥協、不氣餒的人生價值觀。
1.3 歷史文化內容和哲學價值
歷史是過去的人物、事件、活動,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實,對后人有重要的警示和教育作用。近年來,黨中央領導人不斷強調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要意義,而貴州紅色文化也屬于其中范圍。黨在貴州的革命足跡,是中國具體國情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具體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一部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實踐。正是因為黨在革命中摒棄教條主義,以客觀實際為前提,做到民族性和科學性的統一,才帶領著中國人民開辟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特色道路。所以,通過貴州紅色文化的傳播和教育,可以培養廣大青年學生辯證看待國情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1.4 紅色文化資源與旅游價值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革命文化也屬于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貴州除了擁有來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生態文化資源,還擁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不盡其數的游客來到貴州紅色基地緬懷先烈的革命精神,重走革命道路,這有利于推廣貴州紅色旅游資源的知名度。2020年,我國實現了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開啟鄉村振興的新篇章,貴州作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陣地之一,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可以帶動周邊城鎮的發展,既促進經濟水平的提高,也保證了紅色文化資源的學習價值和旅游價值的實現。
2 貴州紅色文化傳播的現狀
2.1 傳播形式趨于傳統,實踐性不足
當今時代下,紅色文化的傳播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傳統式課堂教育,主要依靠教師、教材的宣傳和講解。首先,這可以實現一對多的群體教育,但學生的思維往往停留在教材與課堂,對具體的革命過程和革命遺址停留于想象階段,出現學而忘之的情況;其次,課堂的學習主要是條理性、知識點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紅色文化的了解不夠細致,通常只清楚事件名稱,而未掌握事件過程;再次,學生對課堂教育形成了固定思維,尤其是對思政課教育,由于其理論性的特點導致很多學生對其不感興趣,難以達到紅色文化傳播的高效性;最后,近年來,校園課堂已經結合互聯網媒體提高教學效率,但主要教學手段仍是教師說理與PPT相結合,新媒體軟件利用率低,學生的主動性有待提高。
2.2 傳播渠道趨于單一,亟待創新
隨著時代發展,眾多紅色文化基地開辟新的傳播途徑,逐漸形成了以教育培訓為主,線上與線下傳播相結合的模式,取得了不錯了效果。但隨之而來,也出現了形式單一的情況,例如,在紅色文化內容上往往以紀念館、紀念品的形式出現;在傳播方式上依靠傳統媒體政府宣傳、紅色文化基地網站宣傳等,在新興媒體上拓展度不夠,比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軟件。
2.3 新興媒體帶來挑戰,弱化紅色資源的吸引力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新媒體出現,廣大青年學生已經成為主要的使用對象,這也暴露了互聯網、新媒體的不足。當今世界,互聯網上的信息琳瑯滿目,新媒體大量出現,一方面,青年學生對娛樂性較強的內容比較感興趣,而紅色文化內容趣味性較低,吸引力不夠,容易被青年群體忽略;另一方面,互聯網進入門檻較低,網絡上充斥著真假消息,青年學生的辨識能力較低,易受錯誤信息的不良引導。此外,互聯網、新媒體上各國文化碰撞,也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帶來了新的挑戰。
2.4 宣傳主體多樣性、多元化需提高
貴州部分紅色文化基地為拓寬傳播渠道,尋求與各單位和大、中、小學的合作,利用重要節日、學生假期等機會,進行紅色文化的學習和宣傳,但也要看到,雖然提高了學習主體的實踐性,但由于時間、主體的局限,紅色文化傳播的廣度和深度仍有待提高。同時,由于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各單位、各學校都開通了自身的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但在網站、公眾號中,大多都是各單位和各學校近期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校園文化宣傳,紅色文化的版塊內容較少,對其重視度不夠。
3 貴州紅色文化傳播的現實意義
3.1 是做好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渠道
一直以來,思政教育是黨和國家非常重視的一個環節,而立德樹人是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務。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互聯網中出現多國觀點沖突,青年學生群體也面臨著更多的誘惑。而紅色文化作為我國獨特的文化資源和精神力量,對廣大青年學生成長過程中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貴州紅色文化資源對于本土的青年學生和其他群體來說,更具有親和力和向心力,講好貴州的紅色故事,傳承好貴州的紅色文化,發揚好貴州的紅色精神,是貴州大、中、小學一體化的必備內容,也是做好思政教育的必備條件。
3.2 發揮榜樣作用,做好時代引領
在黨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貴州出現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革命人物,比如鄧恩銘、王若飛等,他們的精神不僅在革命時代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對現代青年學生也有著非同尋常的引領作用。利用貴州大數據、新媒體技術,挖掘英雄人物的革命故事,發揚堅守信念、無私無畏的紅色精神,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強大的感染作用。同時,今天的貴州也不斷涌現出新的榜樣人物,杜富國、黃大發、文朝榮等時代楷模同樣是貴州紅色精神代代傳的表現。因此,在貴州紅色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利用新媒體,樹立典型,做好示范,有助于引發受眾群體的共鳴。
3.3 促進貴州發展,帶動鄉村振興
貴州作為革命老區之一,擁有著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除了有大量的會議會址,還有很多革命人物的故居、紀念館、戰爭舊址等。一方面,這是思政教育、革命精神的物質載體;另一方面,這也是貴州優秀的學習和旅游資源。借助互聯網、新媒體做好貴州紅色文化的宣傳,提升貴州省的知名度,在做好紅色文化教育的同時,也能帶動旅游業的發展,改變大眾對貴州邊、遠、窮的固化印象。此外,貴州作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實施地之一,紅色文化的傳播也能帶動當地周邊產品的銷售,助力黔貨出山。
4 全媒體背景下貴州紅色文化傳播的路徑思考
4.1 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強化紅色文化實踐
以往紅色文化的宣傳和學習主要依靠教材、課堂、教師為媒介,學生或其他群體往往是被動接受的一方,因此,紅色文化的傳播需要依托學校、政府兩方聯合,營造紅色文化氛圍,變被動為主動。首先,以各大、中、小學作為貴州紅色文化傳播的主要平臺,形成紅色文化傳播的大、中、小一體化。第一,必須將貴州紅色文化與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緊密融合,提升教師相關歷史的專業素養。在課堂中,不再是簡單的說教式教學,利用現代媒體播放紅色影片、組織紅色文化主題班會、開展“紅色故事分享會”等系列活動,讓學生提高對紅色文化的學習興趣。第二,各學校應積極開展校園紅色文化活動,以重要節假日或紅色文化周為契機,進行黨史知識競賽、紅色文化情景劇演繹、重走長征路等形式的活動,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學習風氣。第三,各學校加大對紅色文化宣傳方面的投入,完善門戶網站中紅色文化宣傳版塊,搭建專門的紅色文化傳播網絡平臺。其次,政府要加強引導作用,鼓勵學校和貴州紅色文化基地的合作與交流,提高主流媒體對貴州紅色文化的宣傳,在社會中營造出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
4.2 充分利用新興媒體渠道,擴展傳播的深度和廣度
在全媒體背景下,新媒體具有交互性、立體化、多維度等優勢,當代廣大的青年群體正被這種新興模式不斷改變思維方式。貴州紅色文化基地現大多已形成固定的宣傳模式,但對于新媒體的應用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思政教育內容版塊,用什么樣的方式呈現故事直接影響受眾的感受和教育效果。因此,除了現有的線上線下結合的紅色培訓方式之外,還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結合漫畫、文字等方式,讓廣大群眾實現跨時空紅色文化教育。同時,新媒體不僅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紅色文化的傳播,創新了紅色文化的傳播途徑與方式,讓青年學生更容易接受,更能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高效傳播。
4.3 打破單向傳播的局限性,實現雙向互動
首先,在傳統的教育和傳播方式中,受眾群體往往只能做到被動接收消息,對于其反饋很難做到雙向接收。而新媒體的一大優點就是其互動性,在網站中可以開通專門的交流和反饋通道,社交軟件和短視頻平臺中的“評論”功能更能讓后臺工作者及時掌握觀看者的動態與觀點,以便于在未來的紅色文化宣傳中能更好地做到查缺補漏,優化宣傳。其次,由于新媒體的公開性也能讓政府等監管部門更好地實現監督,進一步傳播紅色文化。第三,新媒體的大量應用,有利于紅色資源在更大、更廣的范圍中傳播,促進政府、社會、學校、個人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收集和查詢,紅色文化基地可在后臺觀看數據,了解群體傾向和喜好,從而做出更好的紅色資源圖像、文字和視頻,這樣既能達到紅色文化的教育作用,也能實現紅色文化傳播的良好循環。
4.4 構建專業隊伍,做好紅色文化傳播保障
在一些學校、單位,甚至是紅色文化基地,負責紅色文化傳播和網站維護的往往是一些兼職人員,他們除了負責紅色文化網站和信息宣傳之外,還承擔著其他工作。因此,為了做好紅色文化傳播工作,需要構建專業的新媒體團隊,通過創作視頻等形式,增加在互聯網、短視頻等平臺上的播放量,增進大家對貴州紅色文化的了解。同時,還可以利用VR、AR等技術,讓廣大社會群體在微信、微博等軟件上全方位、立體化地感受貴州紅色資源;甚至開展相關的影片、圖片拍攝比賽,讓更多人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
4.5 強化保護意識,促進紅色文化資源持續發展
貴州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貴州寶貴的旅游資源,多地多校將貴州紅色文化基地作為第二課堂,但作為革命老區的貴州,其資源有著獨特性、不可再生性的特點,必須要做好資源保護工作。其中,政府要做好規章制度的制定工作,紅色文化基地工作人員維護秩序,對學習人員進行監督,個人也要樹立保護意識,通過政府、紅色文化基地、個人三方配合,促進貴州紅色文化資源的持續發展。
紅色文化走進生活、工作、學習,是新時代思政教育的要求,也是傳承革命精神的重要體現。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的出現,有利于將思政教育和文化傳播從傳統的說理式轉換成充滿活力的德育方式,這給紅色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貴州紅色文化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的奮斗經歷,這種革命精神需每一代人的傳承和延續。在全媒體背景下,新媒體將通過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不斷增強貴州紅色文化的活力和延展性。
參考文獻
[1]周瑩,董穎. 全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話語模式的創新[J]. 繼續教育研究,2022(1):79-83.
[2]郭弢. 分析紅色文化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對策[J]. 漢字文化,2021(24):180-181.
[3]姜力卓,朱珠,李孟秋等. 紅色文化的全媒體傳播——以遵義為例[J]. 國際公關,2019(11):22.
[4]郭培榮,徐永超.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8):75-76.
[ 作者簡介 ]
韓建馨,女,貴州貴陽人,貴州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