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志
(西安美術學院 西安 710065)
耀州瓷作為北方窯口的典型代表性陶瓷藝術形態,一直以獨有的青瓷釉色美學和半刀泥刻(剔)劃花工藝而聞名。青瓷的產地遍布中國乃至世界的各個窯口,是陶瓷藝術門類中最為重要的體系之一。景德鎮的湖田影青伴有南方水系與泥質的特有氣息,白色的泥坯筋骨加之湖田影青的外衣,整體的釉胎融合構筑出景德鎮青釉瓷系的水潤一色之美;龍泉的青釉更加的厚重,透與不透之間增強了龍泉器物的朦朧感,類玉如冰,與江浙一派的藝術審美同源共質;耀州的青瓷富有北方文化的厚重與內斂,青色既透且色重,釉色的力量感與力度感更加的強烈而豐富。加之半刀泥刻劃花工藝的裝飾風格,使得耀州瓷的文化張力與形式更加的多元與立體。
耀州瓷的文化內涵糅合了西北人文的精神,其一源于西北地域文化的屬性,豪邁的性情與沉重的文化史觀,以一種莊重的沉淀氣息述說著瓷器的文明歷程;其二源于周唐文化的禮制影響,周代青銅文化的延展與唐代壁畫之風的承襲,使得耀州瓷的裝飾風格沉雄而富貴;其三西北本原文化的浸濡與保留,黃河流域的中華文化貫穿其間,使得耀州瓷的器物美學更加地包容而深厚。耀州瓷的審美總給人一種細膩而不輕浮、青透而不單薄、繁冗而不雜亂、清潤而不失厚重的內心感受,這種審美魅力的呈現即是上述文化的綜合體現與應用。
總結歷史、分析現狀是當下一切藝術研究的必然課題,耀州瓷的發展從改革開放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歷程,從初期以國有耀州窯博物館和耀州窯陶瓷廠為基礎的產業文化復興到現有私營陶瓷公司及個人工作室的興盛,我們依舊能看到耀州瓷在傳承與創新發展之路上所取得的成就。四十余年的耀州瓷之路既包含著耀州瓷的復興之路,也包含著諸多陶瓷藝人面對社會發展的新面貌所呈現出來的審美判斷和工藝改革探索之路。但總的來說,由于偏頗的地理位置和非主流經濟振興的價值判斷缺失,使得耀州瓷的整體發展依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當下的瓷區產能依舊比較低下,耀州瓷的創新設計產品依舊比較低迷,整體的耀州瓷發展現狀仍舊依靠傳統的器型與裝飾面貌在應對當下的市場。
綜合考察與研究其存在的客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國家政策諸如傳統手工藝的發展與轉型、地方鄉村振興以及文化旅游發展的新定位等未能在地方得到充分的重視與戰略規劃執行,使得耀州瓷文化產業的整體布局與發展緩慢;②地方陶瓷企業和藝人沒有更好地立足于國內經濟快速發展和審美趨向的價值轉換,并制定出適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設計與生產軌道上來,延緩了產業的國內外市場定位與述求;③保守的文化態勢沒有足夠的體量和容量吸納外來優秀創業、設計人才的介入,形成了當下走不出去、請不請來的尷尬境地;④沒有從更大的文化背景和市場站位思考耀州瓷的未來發展,使得耀州瓷產區落后于全國其他傳統瓷區的文化轉型和市場競爭力;⑤陜西高校的優秀科研資源與教育資源,陜西豐富的博物館資源和文化旅游資源沒有對耀州瓷產區形成文化影響力和產學研合作可能性,造成了耀州瓷整體文化產業的學術品牌和文化旅游形象的滯后。上述5點在政策、文化等方面的不斷完善與建設,對于耀州瓷文化品牌的復興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文創設計創新研究是基于傳統美學文化的新學科,其立足點既要建構于傳統文化和藝術內容之上,同時又需要交叉學科與當代社會藝術審美的客觀需求去創新表達。以耀州瓷材質與文化的文創設計創新同樣需要兼顧傳統與當代,尤其是對于當代設計領域的內容涉及與形式突破,將極大地豐富耀州瓷傳統審美的文化認知和審美價值趨向。
耀州瓷傳統文化是西北陶瓷文化的縮影,他不僅體現了陜西的人文精神,同時也代表了陜西陶瓷審美語言的成就塑造。基于耀州瓷傳統文化的文創設計與創新研究,①要注重耀州瓷傳統文化語言的轉換的準確性,堅守住耀瓷的釉色審美價值取向,同時也要將耀瓷裝飾與工藝表現的特征把握準確。耀州瓷的青釉美學價值存留于歷代傳承的代表性收藏體系中,耀州瓷青瓷燒造技藝和刻(剔)劃花技藝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以非遺傳承人、燒制技藝、刻繪技藝等多種方式予以保護并傳承。②要注重耀州瓷傳統文化語言的重塑工作。對于已經消失的技藝要通過科研攻關的方式將其再現,既有經典制釉技藝的再現,諸如黑釉、醬釉、茶葉末釉、結晶釉等;也要有耀州瓷各個藝術門類與工藝技藝的重塑,諸如黑釉剔花、唐三彩陶塑、白地畫花、褐彩畫花、瓷塑工藝等。以一種系統化的方式將耀州瓷文脈重新塑造起來,為當代耀州瓷文創設計與創新研究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文化基礎,如圖1所示。葉子綠陶瓷文創設計《落青池》,以耀州瓷釉色和水紋肌理裝飾為概念設計的茶具設計,瓷質的晶瑩剔透與青茶的色調統一相吻合,很好的詮釋了陜器與陜茶文化的內在品質。

圖1 葉子綠陶瓷文創設計“落青池”
耀州瓷的材料具有著獨特的物理屬性,耀州坩土粘性強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儲藏量豐富,熔融溫度跨度很大,非常適合不同配方的調試,多樣化的瓷土性能使得耀州瓷的產品類型多種多樣,既能以薄胎的方式大件成形,同時也可以制作結構與器形極為復雜的工藝設計與制作。材料的特殊屬性為耀州瓷文創產品的設計與創新研發提供了廣闊的技術空間,為當代文創作品的品類、造型、功能等設計提供了廣闊的思路。同時耀州瓷的表現題材語言豐富,既有雕塑語言的造型類人物、動物等作品,同時刻劃花裝飾題材的花鳥蟲魚、嬰戲童子、詩詞書法、文博民藝、水紋云紋等不勝枚舉。耀州瓷表現題材的多樣性既說明了其具有廣闊的市井文化,同時也具有著良好的市場潛質。作為文創產品的市場研發其首要功能就需要良好的市場潛力和大眾審美意識的接受度,其次多樣化的傳統媒材語言能為文創產品的功能拓展和設計價值轉換提供寶貴的素材依據。如圖2所示,李松洋《屬相箸枕》以陜西傳統民俗的十二生肖為設計原動力,結合耀州青瓷的柔潤之美而完成的箸枕文創設計,賦予了陜西飲食文化以新內涵和耀州陶瓷實用性外延的美學理念。如圖3所示,以陜西地方面食為創作素材而設計的一套文創書立,采用兩面不對稱式來增加書立的生動性,從左到到右分別以臊子面、扯面、菠菜面、貓耳朵五種面食滲透在創意設計中,既有陜西地方飲食的文化特色,同時又增強了實用性與美觀性。

圖2 李松洋“屬相箸枕”

圖3 賴泓穎陶瓷文創書立設計“面”
傳統耀州瓷的裝飾符號語言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其半刀泥刻(剔)劃花工藝很好地展現了耀州瓷泥坯的細膩與柔韌性,獨立紋樣和團花裝飾巧妙地結合了器形的特點,使得整體器物造型飽滿,紋飾大氣;雙線刻劃所營造的圖案結構嚴謹而活潑,單線排線劃花技藝進一步增強了裝飾符號語言的生動性與跳躍性;曲線用刀犀利而快捷,深淺走刀的表現流暢而充分,展示了耀州瓷刻劃工藝的嫻熟度與經典性。巧妙地借鑒并利用耀州瓷裝飾符號語言的結構特征和工藝表達特性,不僅能有效地提升文創產品設計的功能性,同時也能夠將文創產品設計的形象價值定位得更加準確而新穎。雙線刻劃的主線表達、圓形圖案的構造關系、似斷非斷的形體輪廓、點線融合的裝飾手法,共同為耀州瓷文創產品的設計與創新提供了表達方向,當然印花、貼花裝飾提高了工藝的產能,但其紋飾與工藝特征依舊是借鑒刻劃花的語言表現。捏塑與鏤空等裝飾語言的介入,在空間表現上對耀州瓷的創作與發展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抓住這些語言特征,就能在當代耀州瓷文創設計領域取得豐碩的成果。如圖4所示,林鈺涵文創燭臺設計《耀州的奇妙夜晚》,是由耀州瓷傳統紋飾中獲得的靈感,分別由牡丹紋鹿紋等元素構成,燭臺釉色通體為耀州青釉,當燭光點燃,象征著耀州瓷最輝煌時期的“漆河不夜”之景,宣傳和推廣了耀瓷文化熠熠生輝的景象。

圖4 林鈺涵文創燭臺設計“耀州的奇妙夜晚”
功能性是陶瓷藝術文創設計的核心要素之一,傳統的耀州瓷作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面對不同的受眾群體和文化訴求具有著迥異的功能特征。整體來看主要以生活實用器(茶器、酒器、餐器)陳設器、禮器為主,少許雕塑類功能作品傳世。當代耀州瓷文創產品在功能類別上具有廣闊的空間,除了原有的生活器物以外,能夠在功能美學上開拓出嶄新的發展空間,諸如以陜西歷史文物(周秦漢唐)為媒材的文創禮品設計與創作;以絲路文化為背景的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與制作;以唐文化為參照的文創紀念隨手禮的創意設計與制作;以都市文化為背景的文創新國潮產品設計與創作;以生活陶藝為方向的個性化文創茶具、杯盤、酒具、花插、燭臺、書立等設計與創作等。新文創耀州瓷的設計要更加注重設計語言的運用,凸顯造型的當代性和裝飾語言的重構性,功能美學的營造更加的獨特新穎,與現代家居和城市文化新生活形成文脈的契合關系。如圖5所示,陳如郡陶瓷文創書簽設計《樁》以陜西民間石刻藝術品拴馬樁石雕為設計靈感而設計的一套陶瓷書簽,將陜西獨特的民間美術文化內涵作為時代藝術的標簽契合于設計中,該設計以陶瓷青釉為主要材質,輔以古銅色金屬鑲嵌工藝,在保證整體造型美觀的基礎上加強了書簽的堅韌度和實用功能性。

圖5 陳如郡陶瓷文創書簽設計“樁”
耀州瓷品牌價值主要包括特定的地域文化屬性、地理屬性、品牌名稱、裝飾符號、設計特征、材料屬性、工藝特征及其綜合體的顯現。耀州窯地理品牌價值是文創設計的根本,脫離了耀州瓷的地理品牌價值,文創設計的價值也就微乎其微。因此以嶄新的文創理念來推動耀瓷文化的新發展,不僅關系到耀瓷品牌的當代價值轉換,也關系到文創市場的延展能否落地生根。地域文化屬性在當代耀州瓷文創的設計中注重地方綜合文化的挖掘與重塑;地理屬性是耀州瓷區整體藝術文脈所形成的品牌力與影響力;品牌名稱是耀州瓷整體藝術發展過程中所建立的品牌名詞及其產生的無形文化與商業價值;裝飾符號是當代耀州瓷文創的形態語言所形成的價值力;設計特征是基于傳統耀州瓷的一切經典設計為基礎的設計文化原始解讀與重構原創;材料屬性是基于耀州瓷原產地泥料與釉料的再生利用與轉化;工藝特征是當代耀州瓷文創設計必要的工藝語言和傳統語言的再創造;以及基此基礎上的綜合文化的傳統再造與文創藝術創新解讀。如圖6 所示,梁冬玥陶瓷文創《三寶茶葉罐》,以臨潼當地特產“臨潼三寶”石榴、火晶柿子和相棗為素材,將三種水果造型轉化為茶葉罐的蓋鈕,以玲瓏小巧的姿態放置于罐蓋上,三種水果殷紅鮮艷的色調恰好讓三個茶葉罐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和諧統一的色調,吉祥喜慶的紅色與高雅大方的白色搭配,精雕細琢的蓋鈕造型與平整概括的茶葉罐造型也給整體設計帶來了視覺上的豐富的層次感,整體簡潔不失精致。

圖6 梁冬玥陶瓷文創“三寶茶葉罐”
縱觀陜西的地域文化和輝煌的秦漢文化、絲綢之路文化、唐宋文化、耀瓷文化等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陜西的藝術文脈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亦可從輝煌的歷史中看到陜西文化的核心符號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較長一段時期內,以陜西當代耀州瓷文創設計創新與研究的方式對陜西傳統陶瓷藝術和陜西地域文化、陜西茶文化、當代城市文化、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方面尤為缺失。
因此,以耀州瓷陶瓷文創的方式對陜西傳統陶瓷藝術和陜西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方面為研究切入點,以創新耀州瓷文創設計與創作作為研究課題,以陶瓷文創為媒介,將陜西文化的生活化、藝術化、特色化凝練出新的視覺審美標準和陜西陶瓷文化的美學標準,其旨意在整合陜西地域特色文化與文創藝術標桿文化同時,以嶄新的視角來打造陜西耀州瓷文創文化的新定位與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