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新
(袁偉新紫砂工作室 江蘇 宜興 214221)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中所形成的傳統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里面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文化藝術形式,可以說是聚集了各種璀璨的文化藝術精髓,有著十分廣闊且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內涵,而其中傳統的文化與藝術在各種不同形式的載體之下,在各大藝術匠人以及文人的創作之下,通過一幅幅作品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成為人們生活之中的一部分,并且在人們的內心思想上留下深深的烙印,這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紫砂藝術便是其中一項十分優秀的傳統工藝,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
在宜興這座古鎮之上,流傳著數千年的制陶歷史,早在新時期時代,宜興的人們便發明了陶器,用于日常生產生活之中,從秦漢一直發展到明清時期,在歷史的演變與洗禮之下,宜興陶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僅技術手藝方面有著很大的革新,更是產生了許多品種的陶瓷藝術體系。根據歷史考證,宜興的古窯址主要集中于丁蜀鎮這片區域,是山地丘陵和江河湖水的過渡交匯地帶,在這地底下孕育著十分豐厚的陶土泥,人們憑借著這一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創造了如此優秀、燦爛的陶瓷文化。在陶瓷文化之中,要說發展最為顯著的一個品類當屬紫砂藝術了,發源于北宋時期,至明清時期便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尤以時大彬為代表的紫砂藝人開創了紫砂藝術的世界,他們在制陶技藝上進行大力地改革與創新,最終確立了全手工成形的技藝手法,包含“打身筒”以及“鑲身筒”這兩種方法,一直延續至今,這一技藝手法的提升使得紫砂壺逐漸褪去了原本簡陋、粗糙的日用陶的氣質,朝著藝術領域不斷進步和發展,在歷代紫砂藝人不斷艱辛努力的付出之下,才造就了紫砂藝術現如今這繁榮鼎盛的發展局面。
紫砂壺生于自然,素面素心,有著古雅樸素的材質,又與其它多種文化藝術形式融合在一起,可以說其是海納百川、兼容并蓄,故而,對于人們來說,不僅僅是一件簡單的、實用的喝茶器具,更是文人雅士們爭先搶奪的雅玩之器。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藝人通過自身豐富的想象力、審美觀念,以及強大的技術手藝,將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形式與紫砂藝術融合在一起,使其呈現出渾厚深遠的文化內涵以及簡潔優雅的藝術語言,有著一股超凡脫俗的氣質神韻,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紫砂藝術正是憑借著這些優勢得以在傳統工藝世界之中獨樹一幟、獨領風騷,被世人們贊譽為是“紫玉金砂”。
在其成功的背后,中國傳統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可以說是非同小可的,它為紫砂藝術的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與靈感,直到現如今也依舊是紫砂藝人們創作的寶庫,是紫砂藝人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沒有了傳統文化的紫砂壺就像是無木之本,而失去了靈魂。
紫砂壺的造型特征千變萬化、豐富多彩,常言道:“方匪一式,圓不一相”,說的便是紫砂壺。在紫砂壺的器型之中主要有光器、花器與筋紋器這3類,每一類都各有各的藝術風格和造型特征,光器素面素心,流暢的線條勾勒出整個壺的結構,簡潔而又明快,是一種簡約樸素的藝術魅力;花器生動形象的造型特征惟妙惟肖、精美絕倫,讓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充分彰顯了紫砂壺無限的藝術魅力;筋紋器則將線條的運用發揮到了極致,以線條在紫砂壺上勾勒出獨特的造型特征,呈現出一種韻律感與節奏感,讓人感受到線條之美。三大派系各有千秋,但彼此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相互融合、相輔相成,共同創造了紫砂這一造型藝術寶庫。
這款紫砂“月橋壺”(見圖1)屬于紫砂光器這一類,但是紫砂藝人在創作的過程之中又融入了陶刻這一裝飾手法,在紫砂藝術之中,裝飾技藝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它們以各種不同的形式為紫砂壺的造型特征起到錦上添花的藝術效果,比如書法、繪畫、雕刻等這些裝飾手法,但與此同時,它們也為紫砂壺的氣質內涵增添了一份人文氣息。在紫砂壺之中,最常見的一種裝飾手法便是紫砂陶刻,它以刀代筆,常以書法和繪畫的形式呈現于紫砂壺之上,需要紫砂藝人具備一定的書法和繪畫功底,因而對紫砂藝人的技術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不僅要進行完美地刻繪,更要與紫砂壺本身充分地融為一體,方能彰顯其藝術價值,為紫砂壺增添色彩。此壺便運用了書法與繪畫的陶刻裝飾,充分地彰顯了紫砂藝人的技術水準以及審美情趣,可以稱之為是一件優秀的紫砂壺作品。

圖1 紫砂“月橋壺”
此壺整體的造型是以經典作品“半月壺”為原型的,紫砂藝人在此基礎之上融入了自身的一些看法和觀念,通過陶刻裝飾的內容來傳達出自己的一些理念與思想感情,也使得整體造型特征多了一份新穎與創意,令人眼前一亮、賞心悅目。
壺身敦厚飽滿,圓弧的線條將整個壺身勾勒得十分圓潤,就像是一個半月的形狀一樣。壺底便直接化為平整,穩定地立于平面之上,盡顯端莊與穩重之氣。壺身上端由壺肩自然地過渡到壺口,壺蓋是壓蓋,與壺口的邊緣線條十分緊密地貼合在一起,嚴絲合縫,蓋面邊緣是平整的,中間則隆起了一定的弧度,上面立于壺鈕;壺鈕是一橋形,線條彎折流暢自如,粗細過渡也十分的自然;壺嘴與壺把位于壺身的兩側,自然胥出,兩者的形狀特征都十分的圓潤飽滿,與整個壺的造型特征相吻合在一起。此壺整體造型特征簡約大方、穩重端莊,散發著一種古樸雅致的氣息,吸引著人神往。
在壺身的正反兩面,紫砂藝人以陶刻的方式分別進行了裝飾,一面采取了書法的形式,一面則以繪畫的方式,書法所陶刻的內容為“雅燕飛觴,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群賢”,一筆一劃刻畫自如、清晰有致,猶如手中的不是刀,而是筆,整齊地排列于壺身之上,又以另一種不同的顏色進行刻畫,使之看上去一目了然。同時,文字的刻畫也使得整個壺的文化底蘊變得更加地深厚,引人深思;而所繪畫的內容則是一位老者,端坐著欣賞著手中的東西,在其一旁刻繪了一朵大大的荷花,背景則是簡單勾勒了幾筆,整個畫面的刻畫清楚地讓人知道其中所描繪的內容,雖是寥寥幾筆的勾勒,但卻將人物的動作、形態、神情很好地刻繪了出來,形神兼備、栩栩如生,使人身臨其境,深刻地從中感受到紫砂藝人所要傳達出來的思想感情,為此壺增添了一份濃厚的意境氛圍。通過此壺書法與繪畫的陶刻裝飾,可見紫砂藝人在陶刻技藝水平方面的精湛與高超,為整體的造型特征起到了一個很好的錦上添花效果,同時也賦予了此壺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與底蘊。
此壺整體造型特征由原礦段泥全手工的方式精心制作而成,看上去色澤飽滿、質感溫潤,裝飾的內容也與整體的造型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樸素中又帶有一點精致,獨特別致,充滿了意趣。此外,作品在塑造主題內容的時候,可以從造型特征之中清楚地看到“月”與“橋”的元素,紫砂藝人將這兩者進行了很好的融合,借此營造出了一份濃厚的意境氛圍,又通過陶刻裝飾的內容帶給人們想象的空間,獨具匠心,不僅豐富了此壺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很好地拓展了此壺的人文表達空間。
一直以來,人們都借月亮來傳達自己心中的思想與情感,在許多的神話故事以及民俗傳說之中都能夠看到月亮的身影,比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等,其中都包含了人們對于月亮的情感寄托,同時也蘊含了特定的文化內涵。月有陰晴圓缺,而月圓則象征著圓滿,是我們獨有的民族情結,每當月圓之時,人們對此給予美好的愿望與期盼,也由此誕生了許多的傳統節日,比如中秋節、上元節等。因而月亮便成為了人們思鄉、思親之情的寄托,也就衍生出了賞月等習俗,更有詠月詩賦層出不窮,可見月亮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與情感,同時人們也以自我的方式來傳達對月亮的理解與認識,賦予了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與人文情懷,就像這把紫砂“月橋壺”一樣,以月亮的形態塑造整體的壺身,以營造出一個美好的意境氛圍。
此外,紫砂藝人在陶刻裝飾之中所提到的“雅燕飛觴,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群賢”這首詩出自宋代米芾的《滿庭芳·詠茶》,是一首饒有情韻的詠茶詞。這句詩所描繪的是群賢高會宴飲的情狀,是為下文的詠茶所作的鋪墊,整首詞不僅細膩傳神地寫出了煮茶的程序,又寫出了雅宴清談中侍女的嬌美、坐客的流連,表現了高會難逢、主人情重的意蘊,充滿清雅、高曠的情致,將其與紫砂壺融合在一起可以說是最為合適不過了,很好地傳達了紫砂壺中茶文化的精髓。同時紫砂藝人又以繪畫的形式刻繪了一幅場景,在畫面中還有大大的荷花,與整體造型特征聯想在一起,就便是“花好月圓”的象征,寓意著圓滿、美好的祝福,為原本半月的造型特征畫了一個完整的句號,讓人們得以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寓意與內涵。
紫砂藝人運用了傳統文化之中多種不同的要素,單獨看某一個的時候,感覺彼此之間并沒有很大的關聯,但是將他們組合在一起在一把紫砂壺上呈現出來的時候,卻十分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并共同向人們傳達著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以及思想情感,很好地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同時也充分地彰顯了紫砂藝人技藝水平的高超。
我們要時刻保護、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在工藝美術之中的積極作用,傳承傳統的同時也不忘創新,這是每一個作為工藝匠人所不斷需要努力和探索前進的方向,紫砂藝人同樣也是如此,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紫砂藝術的創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存在,不僅是其創作靈感來源的重要源泉,更是作為一件優秀紫砂壺作品所必備的,起到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內涵的作用,同時對于紫砂藝術自身的提升來說更是百利而無一害,因而,學習傳統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與內涵是每一個紫砂藝人都應做到的,不僅僅只是發展自我的技藝水平,而且這對于紫砂藝人來說能夠使得所創作的紫砂壺作品,蘊含更加深厚、更加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與底蘊,以及更加飽滿的人文情感,從而實現人與壺之間的交流和共鳴。
就像這款紫砂“月橋壺”,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多種形式,有書法、有繪畫、還有月文化,這些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都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紫砂藝人將其挖掘出來,并將其聯系在一起,非常別致新穎,雖在整體的造型特征上是以傳統器型為基礎,但是在立意與文化內涵上卻有著很大的突破和提升,這便是一種創新,便是一件優秀的紫砂壺作品,對傳統文化也起到了一個很好地弘揚和傳承。后世的紫砂藝人在創作的時候也要如此,要對傳統器型有所傳承,要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之中的精髓,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做到立足傳統而后創新,從而才能夠在原本的紫砂壺器型之上賦予其全新的生命力,讓人們有一個嶄新的收獲和體驗,深感紫砂壺藝無限的藝術魅力,也推動紫砂藝術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