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利
目前我國環境問題每況愈下,特別表現在大氣污染,這是導致呼吸道及肺部疾病發生幾率不斷提高的首要誘因,且根據季節變化和周邊環境變化具有周期性和復發性[1]。特別針對兒童重癥肺炎患兒,由于兒童肺部功能發育未完全,所以應更加關注避免出現后續多發癥狀。而兒童糖尿病是由于患兒體內分解葡萄糖的功能減弱,在肝臟以及腎臟和心臟處會大量積存糖原和異質糖原,或者患兒身體不能轉化糖原所引起[2]。兩種癥狀合并發作將嚴重威脅患兒生命,需要及時就醫并采取積極的治療手段進行有效抑制[3-5]。本次研究是通過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輔助治療小兒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的效果,以對比的形式分析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輔助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的實際作用和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 年3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80 例小兒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9 例;年齡3.8~11.5 歲,平均年齡(6.8±2.3)歲。研究組:男20 例,女20 例;年齡3.2~12.1 歲,平均年齡(6.2±2.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治療,所有患兒入院后都經過病理查體,并在取得患兒個體信息后進行吸氧吸痰、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同時使用藥物降低患兒血糖,為患兒補充熱量及水分,同時可使用抗病毒藥物合并抗生素對患兒的肺部感染癥狀進行有效抑制,根據患兒的個體情況控制藥量,根據情況選擇是否合并使用藥物。
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輔助使用丙種球蛋白(山西康寶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94004)靜脈滴注治療,2.5 g/d,連續滴注3 d,滴注時將其與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進行溶解。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通過觀察兩組患兒最終的治療效果,將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使用本院自制評分表進行判定,>80 分,病情明顯好轉表示為顯效;60~80 分,患兒病情有好轉跡象,未持續加重表示為有效;<60 分,病情無明顯改善甚至出現病情加重情況表示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含腸胃不適、惡心嘔吐、皮疹等。③比較兩組接受治療后咳嗽緩解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同時對比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時間越短,表示療效越好。④對比兩組患兒血糖各指標,包括FBG、2 h PG、HbA1c。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高于對照組的8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惡心嘔吐1 例,皮疹2 例,胃腸不適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對照組惡心嘔吐2 例,皮疹2 例,胃腸不適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癥狀消退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咳嗽緩解時間為(3.01±1.27)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為(3.62±0.83)d,退熱時間為(2.36±0.73)d,住院時間為(8.32±1.91)d;對照組咳嗽緩解時間為(5.62±1.51)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為(5.27±1.39)d,退熱時間為(4.54±1.16)d,住院時間為(12.09±2.39)d。觀察組咳嗽緩解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8.366、6.446、10.060、7.793,P=0.000、0.000、0.000、0.000<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FBG、2 h PG、HbA1c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BG、2 h PG、HbA1c 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治療的主要作用是增強人體免疫力,其可以與抗生素配合使用,增強對病毒性和細菌性感染等疾病的治療效果[6]。肺炎主要是由于肺部感染造成患兒肺部炎癥產生,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患兒低血壓、休克等癥狀。同時小兒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一部分的遺傳因素,受到外界不確定因素影響后造成病癥發作[7,8]。所以針對小兒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采取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輔助治療是比較符合醫學疾病治療原則的方法。
目前在臨床中最常見的治療合并病癥的方法為先通過降糖方式穩定患兒的血糖,再通過抗生素或是抗病毒藥物對其進行病毒細菌的抑制[9]。但是根據調查顯示,臨床常規用藥雖然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針對患兒來說抗生素等藥物對其副作用較大,可能會對患兒的發育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根據相關研究證明,丙種球蛋白可以增加患兒的體內抗體水平,對呼吸道中的病原體起到很大程度的清除作用[10]。通過此次的研究可以看到,使用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治療可以有效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同時各癥狀消失時間也相對更短,所以可以證明丙種球蛋白對病毒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可以提高患兒免疫力,加速患兒康復。同時在治療過程中對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說明在增加藥物治療的同時未給患兒的身體帶來治療壓力,不會加劇藥物對患兒身體造成的影響。對患兒的血糖指標及總體治療效果分析也可以看出,在增加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治療后,患兒的血糖指標都明顯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較大,對比常規治療,此治療方法更有利于控制患兒體內的血糖水平。最終結果就使患兒的整體治療效果顯著提升,在兩組患兒的總體治療效果上,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高于對照組的8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差異較大,由此可見使用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進行輔助治療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滿足基本的治療需求,并不會增加患兒的身體負擔。
綜上所述,小兒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患兒采取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輔助治療更具有優勢,在治療過程中不會增加患兒的身體負擔,不會產生更多的不良反應,可以有效抑制病癥發展,增加藥物的治療效果,同時還能有效降低患兒血糖水平,對患兒的后續恢復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值得在臨床治療中進一步推廣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