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林
(湖南宏禹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117)
友誼河是汨羅江的一級支流,發源于汨羅市西南部丘陵地區,流經楊樹壩、魯師壩、羅城橋穿過汨羅市區后至友誼河口匯入汨羅江,河流全長19.2 km,平均坡降2.21‰,控制流域面積59 km2。其中魯師壩至汨羅江出口段為人工改道開挖河道,長3.9 km,主河槽寬約20 m,南北貫穿汨羅市城區。友誼河堤防防滲加固處理施工段即位于該段右岸,均為已建堤防,堤段樁號K0+000~K3+450 m,長度3.45 km。要求對砂礫石層及堤身局部含建筑垃圾部位進行防滲處理,要求帷幕形成后滲透系數不大于10-5cm/s。
工程區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人工填土、淤泥質粘土、粉質粘土、砂、圓礫、殘積土、泥質粉砂巖,本工程防滲加固需處理的對象為砂礫層。根據工程勘察報告,區內砂層厚1.5~8.9 m,充填礫和粘性土,濕,飽和,稍密~中密狀,滲透系數K=(8.73×103~9.26×10-3)cm/s,為中等透水性;圓礫層粒徑一般2~40 mm,多呈亞圓形,級配較好,中密狀,厚0.9~8.5m,滲透系數K=(6.57×10-2~4.73×10-3)cm/s,為中等透水~強透水性。
根據工程區地質勘察復核勘探孔揭露的地層情況,以砂層為主的堤段擬布置單排孔,以砂礫石層為主的堤段擬布置雙排孔,灌漿軸線以堤頂中心線為準。其中,單排孔孔距1.0 m;雙排孔排距1.0 m、孔距2.0 m和2.5 m,梅花形布置;局部堤身建筑垃圾填筑段,根據地層情況加密灌漿孔。帷幕幕底以進入基巖0.5 m進行控制,幕頂以中粗砂層(圓礫)頂部進入粉質粘土1.0 m進行控制,局部堤身建筑垃圾填筑段防滲頂部應以相應部位正常蓄水位以上0.5 m進行控制。
施工工藝總體為:采用可控擠入復合膏漿灌漿技術,漿體封閉、自下而上分段灌注粘土水泥膏漿[2]。帷幕灌漿總體按照分排、分序加密的原則進行施工:雙排孔施工段,先施工堤外側排再施工堤內側排;單排分兩序施工,先施工Ⅰ序孔,再施工Ⅱ序孔。見表1和表2。

表1 漿材配比表

表2 灌漿壓力與注入量控制推薦值
結束標準:達到以下條件之一,可結束本段進行下一段灌漿:
1)同時滿足表中對應深度的最大設計壓力以及最小注入量要求,可結束本段灌漿;
2)同時達到表中對應深度的最大注入量以及最小設計壓力要求,可結束本段灌漿;
3)對于吸漿量較大的灌漿段,達到擬定最大注入量但壓力仍無法達到設計壓力下限值時,繼續灌注至設計最大注入量的1.5倍后,可結束本段灌漿[3]。
1)地面冒漿處理。在灌漿過程中,如果灌漿孔周邊或周邊孔及地面出現冒漿現象,則待凝一定時間后再繼續灌漿,本項目最佳待凝時間為10~20 min。復灌時的灌漿壓力一般以最小壓力標準控制,待冒漿現象不再發生后,即恢復正常灌漿工藝流程[3]。
2)地面抬動處理。因防護堤堤頂較窄,在灌漿過程中較高的灌漿壓力作用下,可能使堤內側混凝土面板開裂,影響防滲功能。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堤頂5m灌漿段應適當減小壓力,Ⅰ序孔控制在(0.5~1.2)MPa,Ⅱ序孔控制在(0.7~1.5)MPa[4]。
●覆蓋層抬動處理:如在灌漿過程中監測到周邊覆蓋層發生輕微抬動,但尚未出現冒漿現象時,應立即采取減少灌注流量,降低灌漿壓力等措施進行控制灌漿[3]。
●地面抬動開裂處理:如在灌漿過程中監測到堤坡或灌漿平臺出現開裂,但裂縫尚未冒漿時,應立即待凝20~30 min后再繼續灌漿20 min,如裂縫程度不再發生變化,則恢復正常工藝參數灌漿。灌漿結束后,采用灌漿的膏漿漿液將裂縫回填密實[4]。

表3 灌漿成果統計表
1)友誼河堤防防滲加固處理工程共施工鉆孔3 443個,總進尺51 944.5 m,其中土層鉆孔30 533.5 m,砂礫石層鉆孔21 410.95 m,帷幕灌漿總深度24 853.4 m,累計注入水泥7588.41t。通過對灌漿成果統計分析,帷幕灌漿單位注灰量Ⅰ序孔為293.64~369.84 kg/m,Ⅱ序孔為230.58~293.27 kg/m,工程總單位注漿量305.3kg/m。根據工程經驗,說明施工區砂礫石地層可灌性良好。
2)各單元帷幕灌漿量隨著孔序及排序的加密,呈現出明顯的第一排Ⅰ序孔單耗>第一排Ⅱ序孔單耗>第二排Ⅰ序孔單耗>第二排Ⅱ序孔單耗,平均單耗隨序減少的一般灌漿規律,說明帷幕灌漿對砂礫石地層中的滲透空隙達到了良好的充填效果。
3)防滲帷幕施工完成后,由第三方單位施工檢查孔99個,注水試驗檢查共計172段,均滿足K≤10-5cm/s的設計防滲標準,說明工程施工方法選擇適宜,工藝參數設計合理,取得了良好的防滲加固施工效果。
在較深厚的砂礫石地層中,選用可控擠入復合膏漿防滲灌漿工藝,結合工程區砂礫石地層的滲透特點,調整優化得到適宜的施工參數,施工時嚴控每道工序,嚴格規范施工,能夠形成效果良好的防滲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