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斌
泰爾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馬鞍山 243000
鼓形齒產品的內外齒配合大多采用齒部大徑定心,對內齒輪的齒根圓直徑和棒間距都有嚴格的公差要求。多年來,很多客戶的產品都是非標齒輪,齒形參數存在大量的非標設計。為加工這些非標齒輪,公司訂購了大量的非標插齒刀,在日常加工中采用哪種插齒刀完成限定的任務就成為一個難題。
以前,制齒人員一般根據經驗,采用首件試切法選刀,就是全齒高留余量,試切一刀后,測量內齒棒間距,如發現刀具不合適,再更換其他刀具試切。經常出現試切后,內齒根圓直徑還沒有到圖樣尺寸,而棒間距就已過大的問題,有時在試加工后,才發現刀具產生頂切。工人選刀費時費力,干活提心吊膽,稍不注意就會導致工件報廢,而且有時即將加工才發現沒有合適的刀具,而非標插齒刀訂購周期又較長,造成交貨延期。為同時滿足齒根圓直徑和棒間距要求,以及避免產生頂切,公司亟需解決插齒刀的選算問題。
內齒輪圖樣都會給出這些數值:齒數z、模數m、壓力角α、齒頂圓直徑da、齒根圓直徑最大值dfmax和最小值dfmin、量棒直徑dp,以及量棒間距最大值Mmax和最小值Mmin,圖樣有時也會給定名義變位系數x、齒頂高系數ha*和齒根高系數hf*[1]。
偶數齒量柱(球中心)測量距M的計算公式為

若已知M值,則由式(1)可得量柱(球中心)所在圓的壓力角為

奇數齒量柱(球中心)測量距M的計算公式為

若已知M值,則由式(3)可得量柱(球中心)所在圓的壓力角為

量柱(球中心)所在圓的壓力角αM的計算公式為

若αM已知,則可得變位系數x的計算公式為

如果齒數z為偶數、棒間距2為最大值Mmax,將M=Mmax代入式(1),即可求出量柱(球中心)所在圓的壓力角最大值αMmax,再將αM=αMmax代入柱量(球中心)所在圓的壓力角計算公式,即可求出變位系數最大值xmax。同理,只要給定齒數z、棒間距最大值Mmax和最小值Mmin,由以上內齒輪計算公式,就可計算出變位系數最大值xmax和最小值xmin。最理想的內齒輪是棒間距和齒根圓直徑都在中間公差值,非標插齒刀也是按這個要求進行設計。即:M中=(Mmax+Mmin)/2,df中=(dfmax+dfmin)/2,x中=(xmax+xmin)/2 ;內齒輪理想狀態的齒根高系數應為:hf*中=(df中-mz-2x中m)/2。
根據漸開線齒輪嚙合原理,相同模數、壓力角的變位齒輪可以和不同變位系數、齒數的齒輪正確嚙合。插齒刀的形狀如齒輪(見圖1),由前角γ和后角αe形成切削刃,用展成原理來插制齒輪。插齒時插齒刀有往復切削運動,插齒刀和齒輪有配合的嚙合轉動,此運動包絡形成漸開線齒廓,同時此運動也是圓周進給和分度運動,從而把齒輪的全部輪齒切出。由于插齒刀的頂刃和側刃都有后角,自前向后尺寸逐漸縮小,在不同端剖面齒形,相當于不同變位系數齒輪的齒形,在變位系數為零的0—0剖面稱為原始截面。插齒刀每次刃磨后,齒頂圓直徑da和變位系數x0都會相應減小,在跨測齒數k不變的情況下,公法線長度W0也會相應減小,而模數m、壓力角α、齒數z0和齒頂高系數ho*是不變的。

圖1 插齒刀示意
直齒插齒刀在工作截面上的齒頂圓直徑da0和公法線長度W0,其計算公式分別為

對于現有的插齒刀,已知m、α和z0,只要能確定在工作截面上的公法線長度W0和齒頂圓直徑da0,就可以計算出x0和ho*,其計算公式分別為

當插齒刀加工內齒時(見圖2),相當于一對內嚙合齒輪,根據以下內嚙合計算公式,如果給定內齒輪齒數z2、插齒刀齒數z0,以及內齒輪變位系數x2、插齒刀變位系數x0,就可計算出嚙合角α',知道嚙合角α'就能計算出中心距A,也就能確定內齒輪齒根圓直徑df2,其值為:df2=2A+da0[2]。
內嚙合總變位數x∑的計算公式為

由式(11)可得嚙合角α'的計算公式為

中心距A的計算公式為


圖2 插齒刀加工內齒示意
如圖2所示,當插齒刀齒頂離開中心線的距離b大于內齒輪齒頂離開中心線的距離a,即b>a時,插齒刀齒頂在進刀時會把齒輪齒頂角切去,這種切入頂切現象,一般在內齒輪齒數和插齒刀齒數差(z2-z0)較小時發生。根據金屬切削刀具設計手冊,要想插齒刀不發生切入頂切,則必須保證φ'a0≥φa0[3,4]。
用以下公式計算出φ'a0和φa0的值,當φ'a0<φa0時,發生切入頂切。
先根據式(14)計算φ'a0+λ0

式中,i=z0/z2;?=ra2/ra0;ra2為內齒圈齒頂圓半徑(mm);ra0為插齒刀齒頂圓半徑(mm)。
再根據式(15)計算λ0

式中,φ=(W2/m z2)+invα-invαa2;W2=m[(π/2)+2x2+tanα];αa2為內齒圈齒頂圓處壓力角(°);W2為內齒圈分度圓齒槽寬(mm)。
最后根據式(16)計算φa0

式中,s0為插齒刀分度圓齒厚(mm);αa0為插齒刀齒頂圓處壓力角(°)。
通過以上分析計算,只要內齒輪給定齒數z2、模數m、壓力角α、齒頂圓直徑da2、量棒直徑dp和棒間距最大值Mmax和最小值Mmin,以及插齒刀的齒數z0、變位系數x0、齒頂圓直徑da0,在保證棒間距公差的情況下,就可以計算出加工齒輪的齒根圓直徑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再與圖樣給定的齒根圓直徑最大值dfmax和最小值dfmin進行比較,就可以知道插齒刀是否合適,同時還可以通過計算判斷是否發生頂切。
在Excel表中建立齒輪刀具動態清單表格,輸入必要的刀具參數:模數m、壓力角α、齒數z0、齒頂圓直徑da0、跨測齒數k、公法線長度W0,能自動帶出變位系數x0和齒頂高系數ho*。對現有能用的齒輪刀具大徑和公法線進行測繪,將數值錄入到刀具清單,并對每一把刀具進行激光打碼標記,再貼上條形碼(見圖3),以便刀具管理。
根據上述計算公式編制插齒刀選算軟件,按插齒刀選算軟件和插齒刀清單選擇計算插齒刀。

圖3 插齒刀貼上條形碼
按要求輸入內齒輪齒形參數,軟件會計算出內齒輪的齒根高系數,在刀具清單中利用漏斗過濾,快速查找刀具齒頂高系數和工件齒根高系數接近的插齒刀,輸入該刀具的齒數、變位系數和大徑,即可計算出齒根圓直徑。選刀過程如圖4所示,內齒插齒刀選刀軟件界面如圖5所示,根據示例數值過濾后的插齒刀清單如圖6所示。
計算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齒根圓直徑符合圖樣,刀具合適;另一種是齒根圓直徑不符合圖樣,用逼近法選用其他刀具再計算。
反復重新計算的結果又有三種:第一種是齒根圓直徑符合圖樣公差要求,刀具合適;第二種是齒根圓直徑比圖樣大,可選用,但需要偏齒加工,即齒根圓加工到位后,插齒刀不再徑向進給,只圓周進給,每個刀齒只是單刃切削,選最接近的插齒刀,就可以減小偏齒量,從而節約加工時間;第三種是齒根圓直徑比圖樣小,無刀具可以加工,需要訂購刀具。

圖4 選刀過程

圖5 內齒插齒刀選刀軟件界面

圖6 過濾后的插齒刀清單
理論上,插齒刀無論是新刀還是刃磨過的舊刀,都可以加工任意齒數和任意變位系數的齒輪。但對內齒根圓直徑有嚴格要求的就不可行,有時定制的插齒刀還未到報廢,就已不能滿足要求,插齒刀必須定期測量,動態維護刀具清單。
經實踐驗證,采用此方法計算、選擇插齒刀,簡單、方便又快捷,不僅同時滿足了齒根圓直徑和棒間距的要求,而且可避免產生頂切現象,保證了產品質量。這種方法也能提前訂購刀具,確保了交貨期。如需要偏齒加工,可以優選刀具,節約加工成本,創造很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