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晶晶(1.云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云南 昆明 650500;2.曲靖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云南 曲靖 655011)

書 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作 者:陳建成
出版單位: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5月
定 價:68.00元
ISBN:978751945699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負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做好鄉村振興工作,需要具有優良道德素質和崇高責任意識的大學生作為人才支撐。在思政教育理論教學與實踐中融入鄉村振興內容,對于幫助學生了解其深刻內涵,培養扎根農村、奉獻基層的高尚愛國情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將思政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相關論文匯總,分別從三個主題詳細闡述思政教育理論研究成果。第一部分論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相關內容,重點介紹教學方案制定及以傳統文化為素材的課程設計思想;第二部分剖析理論與實踐熱點的關聯與應用,包含志愿者組織建設與制度規范等;第三部分闡述歷史與哲學理論,涵蓋文化自信與傳統文化關系,革命文化作用等內容。
鄉村振興背景下做好農村工作,促進糧食增產、產業興旺和環境改善,需要具備堅定理想信念,先進管理理念和高尚奉獻精神的優秀大學生參與其中。首先,增加思政教育理論中涉及鄉村振興工作內容。通過課程介紹及材料宣講,讓廣大學生了解鄉村振興實施背景。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糧食增產填滿老百姓的米袋子,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任務完成。為實現人民共同富裕,讓發展紅利和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到農村人口,鄉村振興工作由此而生。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較大,再加上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模式,鄉村振興意義更在于此。讓大學生樹立扎根基層,奉獻農村的崇高信念,需要將思政教育理論中相關內容講透,了解國家制定政策的理論依據和意義考量。同時,讓大學生堅信農村具有廣闊的未來發展機遇,是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理想舞臺,做到貢獻國家與發展自己同步。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大學生中有相當比例數量來自農村,高校各類助學政策有助于其順利完成學業。思政教育中感恩情懷的塑造與鄉村振興核心內容具有同質性,家鄉建設發展夢想與報效國家情懷不謀而合。因此,高校思政理論教育中可搭載鄉村振興內容的切入點較多,做到二者內容有機結合,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育環節,甄選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網絡及多媒體平臺資源,讓學生真正領會鄉村振興理論基礎和制度優勢。該書第二部分中指出,鼓勵大學生到鄉村求職就業,將新發展理念,新產業技術以及新有生力量支持新農村建設。
其次,豐富思政教育實踐形式,助力信念生成,服務鄉村振興。為了提升思政教育實效,高校通過多樣的校內和校外實踐環節,幫助學生理解思政教育理念的深刻內涵,增強運用思政理論解決學習和生活困惑的能力。因此,在涉及鄉村振興內容的思政教學中,校內可以邀請農村勞動模范,農業產業領軍人物及大學生村官到校舉行事跡報告會,讓廣大師生感受到先進人物引領作用,樹立學習先進、扎根農村的理想信念。同時,可以在鄉村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結對幫扶聯系點,定期組織師生參觀產業基地,親身體驗田間勞作,感受農村生活日新月異變化。通過持續結對幫扶,實現教育、醫療、通信等條件改善,讓廣大學生感受到莊重的使命感,見證支持農村建設,發展農業產業的現實意義。要通過實踐環節設置,內容掠影和瞬間感悟,詳細記錄鄉村實踐點滴,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傳統,讓師生感受到在農村開展思政教育實踐的重要性與嚴肅性,以全身心投入的狀態感受鄉村振興帶給新農村建設的巨大變化。實踐參與感受改變,使命光榮促成投身,新時代農村發展之路必將迎來具有新理念、強能力和高素質的大學生隊伍加入。該書第三部分講述高校要積極對接,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扶持建立旅游產業規劃,鼓勵優秀大學生畢業到農村工作,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鄉村振興蘊含豐富的思政教育理論,只有讓廣大學生在不斷夯實理論基礎前提下,選擇合適內容切入點延伸出鄉村振興工作,并通過豐富的實踐教育形式切身體會,才能感受投身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