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張家口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書 名:新時代高校思政課STEMP教學設計模式探究
主 編:汪廣榮
出版單位:廈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
定 價:68.00元
ISBN:9787561583326
高校的思政課是一門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課程。思政課的教學任務在于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培養更多素質高、眼界寬闊、政治素養高的新時代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部分,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并為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精神動力的支持。思政課能夠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協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高校應當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這樣才能夠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目前,我國高校在思政課的實踐方面仍然存在著模式固化、認知片面、評價機制不到位、路徑不清晰的情況,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產生了直接的影響。高校的思政課實踐路徑應當具有清晰的方向,提升師資力量和教學質量,完善教學評價的標準,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在新時代的育人效果。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STEMP教學設計模式探究》一書從STEMP教學法的角度對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和實踐思路。全書共四章17節,內容方面包含STEMP思政課的教學概述、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的案例分析以及評價體系的構建等。STEMP思政課教學體系能夠從多維度、多角度、多渠道以及多種路徑對思政課進行教學質量、教學水平以及影響力的評價。能夠對思政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技能和綜合素養進行有效的評估,包括教師自身的育才、育德能力,是否能夠發揮學科影響力和思政教學影響力,思政教師是否具備課程的勝任能力,也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自信心、獲得感、教學延伸和社會影響力進行有效的測評。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STEMP教學設計模式探究》在高校思政課實踐路徑方面提出采用STEMP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STEMP中的P指的就是社會實踐,為避免與科學混淆采用了Practice中的P。第一章概論中提出在思政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通過采用科學元素、技術方法、量化分析、工程思維以及實證方法來對思政教學進行實踐。思政課程不能僅憑理論教學,更應當具有實證性、現場式以及體驗感,通過思政社會實踐的路徑來將思政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以及社會實踐基地進行有效的融合。這也是思政教學采用信息技術、數據處理、工程思維以及量化分析的大前提,通過實踐參與來進行理論知識的觀察研究,讓學生親身體驗思政實踐的場景、角色以及過程,才能夠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二章中將質性研究應用在思政實踐教學當中,通過實踐的主體視角來對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的場所進行考察,通過校園文化和社會發展來促進實踐主體的成長。通過采用心理科學來對實踐研究進行洞察,對思政課實踐的組織環境、基地環境以及具體的運行機制來進行綜合考察,通過傳統的STEM教學模式轉向STEMP教學模式,加強社會實踐中的師生互動以及學生對課程實踐的適應性,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當前,我國高校的思政課存在著教學模式固化、實踐路徑不清晰等情況。思政課程是綜合性較強的一門專業課,涉及經濟、文化等多項內容,需要通過多元化教學形式來進行課堂教學。該書第三章以STEMP教學案例的形式對教學改革和實踐進行了分析,通過科學化案例分析、信息技術應用案例分析、系統工程案例分析以及社會實踐案例分析等多方面對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改革進行了全面的闡述。提出思政課實踐教學需要進行全面且深入的推進,理論講授是必要的,思政課與其他課程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思政課具有較為鮮明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論性,涉及到政治學、哲學、經濟學以及社會學等多方面內容。高校學生在有限時間內需要通過教材來掌握大量的專精深理論基礎,但這樣的課程內容較為空洞和枯燥,對新時代高校學生而言較為困難,通過實踐教學能夠讓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更具趣味性和全面性。思政課的教學主旨在于協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健全的人格,通過社會實踐能夠讓學生將思政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和吸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更加深刻的感知。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STEMP教學設計模式探究》的編寫結構采用了遞進的形式,更具層次性,采用案例結合的形式更加直觀,教師可以通過深度挖掘該書來充實思政課堂教學內容,對社會實踐進行更加有效的組織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