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惠紅霞



【摘要】? 目的? 探討臨床路徑教學法在腫瘤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進行規范化培訓的56名實習學生為研究對象,按照性別、年齡、生源地組間均衡匹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8例。對照組使用傳統教學方法,觀察組使用臨床路徑教學法。比較兩組學習成果考核情況、綜合能力提升情況、教學滿意度。結果? 開展臨床路徑教學法后,觀察組基礎理論、基本操作能力、總考核成績各項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學習自主性、有效醫患溝通能力、文件檢索能力、臨床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學生對教學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腫瘤科臨床教學中實施臨床路徑教學法可有效提高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教學滿意程度以及綜合能力。
【關鍵詞】? 腫瘤科;臨床教學;臨床路徑教學法;操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 R73?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2)17--03
腫瘤科學屬于醫學上的一個主要分支,作為一門需要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它的教學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1]。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不但需要保證自己的理論知識扎實,還需要將其運用于實踐中。這門課程是學生向臨床醫生轉變的重要轉折點,而實踐課程是教學的一大重點。常規的教學方法只能灌輸式為學生提供理論知識,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缺乏感性認識,易使學生厭煩和疑惑,不利于思維的啟發,且學生消化理解及吸收的過程較為漫長[2-3]。臨床路徑主要是通過護士、醫師以及其他醫療工作人員進行聯合的臨床服務,以針對特定的疾病進行相關專業的治療,從而有效地縮短患者恢復的時間。將該理念引入至教學中,通過臨床真實的病例進行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4-5]。本研究以腫瘤科臨床教學為例,探討臨床路徑教學法的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進行規范化培訓的56名實習學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全日制臨床專業本科生并已完成校內理論學習者;自愿參加本次研究者等。排除標準:首次進入醫院實習時長<3個月者;合并精神行為異常者等。按照性別、年齡、生源地組間均衡匹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8例。對照組男性15名,女性13名;年齡23~25歲,平均24.11±0.54歲;生源地:市區20名,農村8名。觀察組28名,男17名,女11名;年齡23~25歲,平均24.13±0.51歲;生源地:市區19名,農村9名。兩組性別、年齡、生源地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會審批通過。
1.2? 教學方法
1.2.1? 對照組? 使用傳統教學方法。由對應的教師對相關疾病進行講授,包括病歷資料、診斷鑒別診斷以及制定診療計劃等,幫助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進行復習,連續進行培訓教學2年。
1.2.2? 觀察組? 使用臨床路徑教學法。內容包括:①由對應的教師為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保留1份關于臨床上腫瘤治療的路徑文本;②依據臨床路徑文本由對應教師進行深入的講解;③通過教師向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提出關于其自主學習方面的問題,通過幾個方面來進行:腫瘤的診斷方法及標準;腫瘤分期、類型以及分型進行鑒別的方法;監測腫瘤的方法等。通過相關臨床路徑學習讓實習學生理解各處時間節點的意義;④在學生對相應的臨床路徑流程具有一定的理解后,由教師對實習學生在接診病患、查體、病歷書寫等方面進行教學以及指導,同時與臨床路徑規范化要求進行結合,幫助學生完善各個路徑節點的檢查以及對應的治療;⑤實習學生對診治的過程全程參與,由教師對學生在診治過程中相關的疑問進行總結;⑥教師幫助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查閱相關教科書,同時還可通過圖書館知網等檢索系統,來幫助學生對相關文獻進行復習;⑦通過小組討論,教師進行相關歸納總結,并依照臨床相關路徑,完成對患者的診療。連續進行培訓教學2年。
1.3? 觀察指標
(1)學習成果考核:培訓教學后,采用本院自行設計的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學習成果成績試卷,包括基礎理論(總分70分)、基本操作能力(總分30分),總考核成績100分,分數越高則表示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的學習成果越好。
(2)綜合能力提升情況:依據本院自制的綜合能力評價量表進行綜合能力提升分析,包括文件檢索能力、學習自主性、臨床邏輯思維能力、有效醫患溝通能力,各項總分100分,當培訓后得分較培訓前得分提升10%,即判斷為學生能力提升,記錄實習學生的能力提升人數。
(3)教學滿意度:培訓教學后,采用本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教學滿意度評價,總分100分,8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80分為一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學習成果考核情況比較
培訓教學后,觀察組基礎理論、基本操作能力、總考核成績各項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情況比較
培訓教學后,觀察組學習自主性、有效醫患溝通能力、文件檢索能力、臨床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比較
培訓教學后,觀察組教學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醫學生的不斷擴招,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腫瘤科學生的臨床實習難度越來越高。對于醫學生來說,如何將已掌握的理論知識靈活的運用到實際操作中,是學習的主要目標[6]。對于醫學生的培養應側重于高質量的教育,因此需要對醫學生的教育環境及方式進行調整和優化,采用專業人才培養教學的方式,以彌補因見習機會缺乏而造成的臨床實踐方面的不足[7]。傳統臨床教學模式基于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學習的理念,重在傳授知識,忽略了素質、能力的培養,教學模式單一,往往被稱之為填鴨式教學[8]。
臨床路徑教學通過將臨床路徑的方法與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的教學進行聯合,通過:①腫瘤的診斷方法及標準;②鑒別腫瘤分期、類型、分型;③對疾病進行監測以及預后分析等方面對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進行相關專業的培訓,從而提高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培訓教學后,觀察組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教學滿意度相對較高,提示腫瘤科臨床教學中實施臨床路徑教學法可有效提高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的教學滿意程度,該結果與遲娜等[9]研究成果相似。通過將臨床路徑教學法作為主要的抓手,對學生在護理、診療、醫囑等方面進行詳細的梳理以及規范的應對,將腫瘤科的教學方法變得較為簡單,以幫助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進行理解和掌握。同時幫助臨床路徑教學與循證醫學理念、國際指南進行融合,以促進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快速、穩定的理解和吸收。相較于傳統的以老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臨床路徑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學習理論和管理患者,提高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增強了與患者溝通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查閱腫瘤專業新進展的動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文獻檢索能力。本研究結果提示腫瘤科臨床教學中實施臨床路徑教學法可有效提高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以及綜合能力,該結果與于丹等[10]的研究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腫瘤科臨床教學中實施臨床路徑教學法可有效提高規范化培訓實習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教學滿意程度以及綜合能力。
4? 參考文獻
[1] 荊薇.LBL-CBL-TBL教學在腫瘤科臨床本科見習中的應用和意義[J].繼續醫學教育,2020,34(11):20-22.
[2] 張瑩冰,施璠,王娟,等.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在腫瘤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26(6):1076-1078.
[3] 劉先富,陳延松,張曉靜,等.多學科診療模式在腫瘤學碩士研究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淮海醫藥,2020,38(2):213-215.
[4] 高建勇,朱強,田剛,等.臨床路徑教學法在口腔頜面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北京口腔醫學,2017,25(3):171-173.
[5] 翟羽佳,孫華.探析臨床路徑教學法在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7,32(1):39-40.
[6] 武文博,顏廷芒,劉海濤.多學科聯合PBL教學在泌尿腫瘤外科研究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17,18(2):80-83.
[7] 李喆,柯晴,孫潔,等.PBL聯合CBL教學法在腫瘤學研究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重慶醫學,2020,49(12):2049-2051.
[8] 王璐,王坤,任玲,等.臨床路徑教學法在消化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33):144-146.
[9] 遲娜,王艷華,歷莉莉,等.臨床路徑教學法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學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9):1146-1147.
[10] 于丹,安廣宇.臨床路徑教學法在腫瘤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17,18(5):80-83.
[2022-03-01收稿]
作者單位:223300? 江蘇省淮安市,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