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美娟 居婷婷
摘要:輸液是臨床常用救治手段之一,期間會因為各種因素導致藥物輸入過程中出現發熱反應。此反應屬于靜脈輸液并發癥范疇,其不僅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嚴重時還會出現休克甚至死亡等不良事件。基于此,本文將詳細探討輸液引起發熱反應后應該如何處理以及相關護理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輸液;發熱反應;并發癥;處理;護理
引言
輸液屬于臨床較為常見治療措施,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相關輸液反應,其中以發熱最為常見。輸液引起的發熱反應多與藥物、環境、溫度、患者體質、免疫力等因素有關。發熱反應主要是指患者輸液過程中體溫升高至38°C左右,最高可達40℃。引起發熱反應后患者會表現出寒顫、惡心、嘔吐等癥狀,待用藥停止后發熱反應會緩解或消失。輸液引起的發熱反應,不僅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療,同時還會危及其生命安全,對其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影響,進而增加醫療糾紛案件的發生幾率。因此,在輸液期間需要針對預防輸液相關并發癥給予高度重視。一旦患者出現輸液發熱反應后需要及時給予科學處理以及相應的護理措施,旨在能夠將其對于患者的傷害降到最低。
1輸液引起發熱反應的處理
1.1立即停止輸液
輸液期間一旦發現患者存在發熱反應后,需要立即停止輸液操作并及時上報醫生,同時評估患者發熱情況,將當下患者體溫的準確數值告知醫生并協助其做好對癥處理工作。
1.2給予保暖處理
患者出現發熱反應后及時給予安慰并做好解釋工作,以消除其恐懼情緒,促使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采取相關治療[1]。發熱過程中若患者存在畏寒、寒戰時,需要給予熱水袋保暖,同時遵醫囑給予降溫藥物治療。
1.3密切監測處理
當患者發生發熱反應后及時給予心電監測,期間需要密切關注其血壓、脈搏、呼吸及體溫等變化并詳細記錄[2]。針對癥狀較為強烈患者,及時給予吸氧護理,避免發生缺氧癥狀發生。
1.4常規處理
當患者發生發熱反應后,醫護人員需要保存輸液藥品及輸液工具等,同時將其連帶患者血液標本送檢并做細菌培養,分析引起發熱的根本原因。
2輸液引起發熱反應后的相關護理措施
2.1退熱護理
當輸液期間患者發生發熱反應,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評估其體溫,若體溫在38℃左右,可首先給予物理降溫,期間成人可選擇酒精擦拭掌心、腋下、肘關節內側等部位,同時還可以選擇退熱貼、冰袋等冷敷額頭[3]。冷敷過程中注意用毛巾包裹冰袋,防止期間發生凍傷事件;若體溫≥38.5℃時,需要在物理降溫的基礎上遵醫囑給予萘普生等降溫藥物;退熱護理期間囑咐患者多飲水,通過增加尿量來達到排毒、散熱等效果;采取降溫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大量排汗癥狀,以免因出汗過多而發生體溫驟降引起虛脫等癥狀。
2.2心理護理
患者輸液期間發生發熱反應時會出現緊張、慌亂、焦慮等不良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做好安撫工作,告知其當前的醫療技術較為先進,不必過于擔心,醫護人員會第一時間給予科學的處理。期間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溝通,詳細了解患者此時的心理動態以及內心的疑慮,根據其實際心理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溝通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時刻保持態度和藹、與其溫和,同時給予患者關心與同情,及時解答其內心的疑慮,消除患者抵觸情緒,促使其在后續的診療及護理期間積極配合完成相關工作。
2.3保持臥床休息
輸液期間引起發熱反應后,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保證絕對臥床休息。當患者機體處于發熱狀態時,其體內新陳代謝速度會加快,此時會消耗大量的熱量,若此時患者還處于活動的狀態則會家里熱量消耗,促使虛脫、低血糖等相關癥狀的發生[4]。此時需要告知患者,發熱期間保持絕對臥床,可以有效降低熱量的消耗,引導其認識到絕對臥床的重要性;臥床休息期間護理人員需要時刻關注患者電解質,便于及時發現電解質紊亂等不良癥狀;患者服用降溫藥物后,注意加強體溫監測頻率的同時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等情況,避免發生藥物過敏反應而導致病情加重。
2.4呼吸道護理
患者在處于發熱狀態時口腔黏膜、咽部等部位會出現干燥等癥狀,此時除引導患者多飲水外,還需要做好預防炎癥等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首先,患者餐后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口腔清潔護理,避免食物殘渣殘留而滋生細菌,導致口腔炎、口腔潰瘍等并發癥的發生[5]。此外,口腔細菌下行還會引發咽喉炎、肺部炎癥等并發癥;其次,患者發熱期間會出現痰液過剩等癥狀,此時需要給予拍背促使痰液咳出。若癥狀較為嚴重者,可遵醫囑給予霧化稀釋痰液,保證肺通氣正常。
2.5飲食指導
患者在出現發熱癥狀后,體內熱量消耗會隨之增加。此時需要給予患者優質的飲食護理,期間指導患者多使用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糖分等較為豐富的食物,以此來補充發熱期間消耗的熱量。但是,發熱過程中患者會因為迷走神經興奮度降低,此時胃腸蠕動會呈現減弱現象。因此,日常飲食需要以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為主,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加重胃腸道負擔。
2.6生活護理
發熱期間部分患者在服用降溫藥物后出現多汗現象,此時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揩汗護理的同時注意引導其更換干燥的衣物,避免著涼加重病情;出汗期間床單、被罩會被污染,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情況給予及時更換;注意保持病房內恒溫,溫度應保持在22-24℃左右,避免室溫忽冷忽熱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病房內需要保持安靜,每天定期給予地面、醫用設備等常規消毒,時刻保持病房內干凈、整潔,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治療環境。
3小結
綜上所述,輸液期間發生發熱反應的原因比較復雜,待患者出現此癥狀時醫護人員需要及時給予科學、有效的處理,同時給予優質的護理干預,保證患者能夠在第一時間接受到正規的干預,避免相關意外事件的發生,進而導致糾紛案件發生。
參考文獻:
[1]唐磊. 急診科輸液發熱反應的護理分析研究[J]. 母嬰世界, 2018, 000(2):187.
[2]張愛榮、徐建英、秦奎英. 兒童靜脈輸液不良反應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20, 35(16):4.
[3]余考芬. 靜脈輸液不良反應的應急護理及預防對策研究[J]. 醫學美學美容, 2020, 29(2):164-165.
[4]楊春芳. 門診常見輸液反應的風險及預防措施[J]. 基層醫學論壇, 2019, 23(9):1.
[5]成楠楠. 強化護理安全管理降低靜脈輸液風險的價值[J]. 飲食保健, 2019, 6(20):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