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君
摘要:目的:探討在糖尿病視網膜眼底病變患者護理中應用PDCA循環的效果。方法:擇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視網膜眼底病變患者進行研究,以抽簽法進行分成2組。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則采取PDCA循環護理,對比兩組自我效能感、遵醫行為依從性、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的GSES評分、CLVQOL評分及按時用藥、定期復查、不揉眼睛等遵醫行為依從性均比對照組高,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論:將PDCA循環應用于糖尿病視網膜眼底病變患者護理中效果顯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其遵醫行為的依從性,進而對其生活質量有積極的影響,建議臨床推廣。
關鍵詞:PDCA循環;糖尿病視網膜眼底病變;護理;生活質量
前言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見的并發癥,患者可出現視力下降,甚至失明等。一般情況下,該病患者需要終生治療,以延緩視網膜病變的發展,但在長期用藥的過程中,患者的依從性可大大下降,因此,臨床應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升其生活質量[1]。PDCA循環管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在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等四個步驟循環中,不斷提高護理質量,以改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基于此,本文通過觀察糖尿病視網膜眼底病變患者的護理情況,分析PDCA循環在其中的應用效果,全文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擇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視網膜眼底病變患者80例進行研究,以抽簽法進行分組,共分成2組。對照組組40例,男女性別比例為23:17,平均年齡(62.44±3.17)歲,平均病程(3.36±0.32)年;觀察組40例,男女性別比例為24:16,平均年齡(62.41±3.15)歲,平均病程(3.32±0.30)年。對比兩組基線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可比。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PDCA循環護理,主要措施有:①計劃: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評估潛在的護理危險因素,并根據結果情況制定護理方案。②實施:成立PDCA研究小組,負責護理方案的制定、督促實施。患者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主動溝通,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重點強調遵醫行為的重要性;對負面情緒明顯的患者提供情感支持。督促患者每日進行視力訓練,要求每天記錄訓練情況,并定期評價自我管理情況。③檢查:護理人員檢查患者遵醫行為的執行情況,并根據護理效果調整護理的目標。④處理:總結護理時出現的問題,鼓勵恢復良好的患者繼續護理,對恢復不理想的患者重新調整護理方案。
1.3 觀察指標
記錄、對比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遵醫行為依從性、生活質量評分。自我效能感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分)評價,評分范圍為10-40分,得分與自我效能感成正比。遵醫行為包括按時用藥、定期復查、不揉眼睛。生活質量評分應用《低視力患者生活質量調查量表》(CLVQOL評分)評價,評價內容包括遠視力、移動和光感,調節能力,讀和精細工作,日常生活能力共四個維度,評分范圍0-100分,得分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結果使用“均值±標準差”表達、t值檢驗;計數結果使用“百分比”表達、卡方值檢驗;P<0.05時說明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GSES評分的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GSES評分(24.08±2.29)分、對照組GSES評分(24.14±2.32)分,組間差異不明顯(t=0.116,P=0.908);護理后,觀察組GSES評分(35.67±3.42)分、對照組GSES評分(28.44±2.71)分,觀察組的GSES評分比對照組高,組間差異明顯(t=10.479,P=0.000)。
2.2 兩組遵醫行為依從情況的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按時用藥38例、占比95.00%,定期復36例、占比90.00%,不揉眼睛33例、占比82.50%;對照組按時用藥31例、占比77.50%,定期復27例、占比67.50%,不揉眼睛24例、占比60.00%。觀察組按時用藥、定期復查、不揉眼睛等遵醫行為依從性比對照組高,組間差異明顯(x2=5.165、6.050、4.943,P=0.023、0.014、0.026)。
2.3 兩組CLVQOL評分的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CLVQOL評分(47.53±4.62)分、對照組CLVQOL評分(47.48±4.59)分,兩組的組間差異不明顯(t=0.049,P=0.961);護理后,觀察組CLVQOL評分(79.43±7.81)分、對照組CLVQOL評分(65.04±6.29)分,觀察組的CLVQOL評分比對照組高,組間差異明顯(t=9.076,P=0.000)。
3 討論
PDCA循環主要通過計劃、實施、檢查、處理這四個步驟不斷對糖尿病視網膜眼底病變患者的護理進行改進、完善,使其達到滿意的護理效果[2]。組建研究小組可使護理更加嚴謹、規范;提供情感支持、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疾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行視力訓練并進行記錄能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視力,并幫助醫護人員更加了解患者的病情;檢查護理的實施情況則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通過處理這一環節進行整改、完善,如此循環可達到持續質量該進的目的。
綜上所述,將PDCA循環應用于糖尿病視網膜眼底病變患者護理中效果顯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其遵醫行為的依從性,進而對其生活質量有積極的影響,建議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晁媛媛,任歡利,茍琦.PDCA循環管理對糖尿病視網膜眼底病變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9,43(03):477-478.
[2]張佳佳,孫莉莉,王宇鷹.PDCA循環對糖尿病視網膜眼底病變患者護理質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0):1861-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