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諾德?馬
美國“精奢商業觀察”網站7月13日文章,原題:在華奢侈品牌需認真對待公眾審視隨著高端品牌因看似輕浮的奢侈商品的價值而遭受更嚴格審視,業內企業必須密切關注中國的公共輿論。從巴黎世家售價1850美元的“破舊鞋”,到古馳與阿迪達斯推出的1.1萬元人民幣的“不防水”聯名系列傘,最近這些價格昂貴卻無用的奢侈品在中國引發民眾怒批和嘲笑。可這些品牌似乎并沒把(中國民眾的)反對和爭議浪潮當回事,覺得這些人中少有真正的目標受眾。但中國公眾對這些產品的普遍反感顯而易見。在世界第二大個人奢侈品市場中,如果繼續對來自(越發)精明的中國消費者的審視置若固聞,國際品牌還能繼續生意興隆嗎?
在當今的中國商業文化中,忽視公眾聲音正令一些品牌陷入風險。多達30%的奢侈品顧客的購買決定受到公共輿論影響。品牌必須保持良好形象并避免來自非目標要眾群體的負面反應。
在中國,如今人們期待品牌以更真誠的態度打造敘事。但一些洋品牌往往跌入一個陷阱:采用“以西方為中心”的敘事方式。這有可能被中國民眾視為膚淺做法,從而導致品牌的營銷策略失敗,無法引起中國顧客共鳴。
巴黎世家等經歷的最新風波表明,這些大品牌正受到中國年輕一代的更多審視。▲(作者阿諾德?馬,崔曉冬譯)
環球時報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