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陳志穎

人物 名 片
呂燕,正高級教師,蘇州市名教師,江蘇省優質幼兒園評估專家庫成員,現任張家港市實驗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先后榮獲蘇州市首屆“姑蘇教育青年拔尖人才”、蘇州市“學科帶頭人”、蘇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蘇州市“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張家港市首屆“教育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主持江蘇省“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兩項,出版專著一部。開設講座40多場,開設公開課50多節,其中音樂活動三次獲江蘇省優質課評比一等獎。
“我是一顆種子,長在無垠的沃土里。只要有陽光和雨露,種子就會發芽,就會綻放蓬勃的生機。”成為教師的那天起,她以此為信念,用堅持與堅守、智慧與藝術,為幼兒打造一方純凈的童年樂土,繪就一個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30年來,她始終不忘初心,在幼教的沃土上用滿腔熱忱默默耕耘。她就是張家港市實驗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呂燕。
2011年8月,呂燕踏上任教張家港市南豐幼兒園的道路,開啟了一段“與沙共舞”的時光。南豐幼兒園,掩映在綠野溪水之間,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該園有兩個園區,近百名教師中公辦教師僅有19名。如何找到一條既能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又能促進園所發展的道路,成為呂燕日夜思索的問題。漸漸地,她發現地處長江之濱的幼兒園,有獨特且豐富的江沙資源。可是,多數教師缺乏沙畫的技能和經驗。一次,她得知沙畫藝術家蘇大寶在北京開設培訓班的信息后,便立即選派一位有沙畫基礎的教師前去拜師學藝。學成歸來后,這位教師在全園分享和展示,指導教師學習沙畫藝術。
2014年,江蘇省啟動課程游戲化項目建設,提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價值”“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教師邊學習邊思索:“僅研究沙畫是不是狹隘了?”“沙子的價值遠不止這些。”“沙子可以用來運動、種植,還可以做實驗。”……這讓呂燕再度對江沙資源的開發利用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由此提出“沙之語”“沙之藝”“沙之情”“沙之秘”“沙之樂”五大板塊,“沙藝術”幼兒智慧啟蒙課程初見雛形;接著,沙畫創作、沙雕建構、沙池探秘、沙灘游戲、沙地種植等活動,在幼兒園如火如荼地展開。
課程游戲化建設對“沙藝”課程無疑是一次推動,但原有環境已無法支持課程走向深入。沒有相應的環境支持怎么辦?當時,正值分園異地新建,園所經費緊張。為此,呂燕開動腦筋,決定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調整。她帶領教師將會議室改造為沙雕館,保證活動不受天氣影響,幼兒能隨時進行探索和創作;將東草坪改造為沙灘場,為幼兒提供在沙灘上玩耍和奔跑的機會;將種植地劃分為水培區、土培區和沙培區,與幼兒一起進行種植實驗。環境的變革讓“沙藝”課程更加靈動且豐富,幼兒有了更多自主學習和探索的場地和資源。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幼兒難以突破現有的游戲水平,教師的支持也顯得蒼白無力。于是,呂燕又組建課程研究小組,帶領教師開展項目研究。她認為,沙畫創作不能停留在技能學習上,而應給予幼兒更廣闊的探索空間。她大膽改變傳統沙畫中以教師為主導的創作模式,創新實施融幼兒觀察、探索和創作為一體的新方法。她還開展沙畫游戲、創意想象沙畫、主題沙畫創作等研究課題。

一沙一世界。短短6年時間,呂燕從一捧沙開始,經歷了沙畫研究、“沙藝”課程建構到“沙藝”文化打造的探索實踐過程。研究成果在多項評比中獲一等獎,研究經驗曾在全省葉圣陶教育思想會上交流。“沙藝”教育不但成為南豐幼兒園的一張名片,而且成為中國新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的典范。
2017年8月,呂燕從南豐幼兒園調任至張家港市實驗幼兒園工作。站在高水平發展的平臺上,她深感責任重大。2018年8月,在市教育局的關心下,以實驗幼兒園聯盟為核心的“華愛華教授工作室”成立,區域游戲研究拉開帷幕,幼兒園課程改革迎來新的契機。
實驗幼兒園地處市區中心地段,戶外場地有限,班級空間狹小,給游戲研究帶來極大挑戰。呂燕積極倡導家長和幼兒一起參與幼兒園環境設計,引導教師以幼兒視角思考“幼兒喜歡怎樣的環境”“課程需要怎樣的環境”等問題。在集思廣益后,她帶領教師移灌木、平場地、整走廊,先后開辟出葵花園、小農莊、秘密花園等30多個戶外游戲場。改造后的園所環境煥然一新,不僅有效化解了班額大、空間小等難題,還讓游戲開展有了更多的場地和資源。
起初,教師對華愛華教授提出的“放手游戲”理念似懂非懂,在實踐中遇到了諸多困惑:“一個班級這么多幼兒,來不及觀察。”“真的放手了,幼兒的安全怎么辦。”……面對教師的困惑,呂燕帶領全體教師深入一線,與班級教師一起學習,觀摩游戲,分享案例,探討難題。漸漸地,教師對“放手游戲”有了新的認識,其核心內容即減少教師對游戲和材料的預設與控制,將游戲的權利還給幼兒,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教師開始以朋友和伙伴的身份參與幼兒的游戲,細致觀察,耐心陪伴,適時給予適度支持與回應。教師放手后,幼兒在游戲中表現出極大的創造潛能,游戲玩法精彩紛呈,使游戲變革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教師深深地感到,原來幼兒是天生的游戲者,是積極主動有能力的學習者。教師的眼里開始有光了,看到了一個個全新的幼兒,越來越懂得尊重、欣賞和接納每個幼兒。
在“放手游戲”研究這條不平坦的道路上,呂燕一路走來,感慨頗多。她曾經和其他教師一樣困惑、迷茫、糾結、焦慮,也曾經和其他教師一起興奮、滿足、感動、驚嘆。“放手游戲”為教師打開了另一扇通往游戲和幼兒的窗戶,讓教師看到了不一樣的游戲世界,重新認識了幼兒。一位即將退休的教師感慨:“我每天最喜歡看幼兒游戲,陪幼兒一起游戲。因為幼兒每天都會帶給我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