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永娟
游戲化課程建設要順應兒童天性,優化教育生態,基于兒童視角給予引導和支持,讓幼兒與環境、材料、同伴有效互動,在主動學習中獲得核心經驗。
在游戲化課程建設中,教師要創設突顯兒童發展的環境,關注幼兒的需求,把空間留給幼兒,突顯“活環境”的“本真”,給幼兒留下遐想和表達的空間。小班活動室要簡潔、真實,追隨幼兒的發現,記錄整個學習過程,彰顯游戲化、生活化課程的追求。
教師創設班級環境時要注重“留白”,增強幼兒與空間的互動欲,創設的區域和使用的材料都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審美效果。例如,在同一個空間里,教師可以運用同一色調或相似色調進行布置,呈現視覺美感,給幼兒以和諧、溫暖、統一的感覺。
小班班級的自主簽到和自主預約墻要根據幼兒的游戲發展水平,不斷調整班級的區域游戲簽到等內容。入園環節要溫暖入心,幼兒可以用擁抱、擊掌等方式與教師自由問好;教師可以選擇相同點數的雪糕棒,點數本周來園天數,促進幼兒的經驗在一次次簽到中積累。
教師要靈活布置小班游戲空間,滿足幼兒在一定區域和范圍內自由選擇的需要,讓幼兒在更大的范圍自由延展、體驗、探究、表達。各班都有一個資源收集柜,這里的材料以低結構材料為主,大多由幼兒在生活中自主收集、分類與整理。例如,教師根據《熱鬧的馬路》課程要求,益智區材料分層遞進。第一階段:鋪馬路,合理完成馬路的建造;第二階段:開車,通過交通指示牌了解轉彎、停車、紅綠燈等一些基本交通知識;第三階段:停車,模仿現代商場構造,自制兩層停車場,根據車輛的大小和方向合理停放。又如,在“汽車城”游戲區,幼兒對消防車、警車、變形汽車等愛不釋手,不僅自己玩,還主動和同伴交換著玩。這些車輛具有鮮艷的顏色、不同的造型和新奇的功能,不斷吸引幼兒觀察、發現和操作。
小班一周計劃要主題明確,目標清晰,內容豐富。一日作息可以分成生活、游戲、運動、學習等幾個清晰的板塊,滿足幼兒的需求。各個環節要自然地過渡,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建立良好的常規。
一日生活皆課程。教師要注重關注小班生活環節的教育契機。例如,教師可以生活餐飲區墻上創設“光盤”記錄,分為“光盤”和“未光盤”兩部分。每天“光盤”的幼兒可以領取一枚貼紙,以兩周為一階段進行蓋章記錄。教師可以給予兩周蓋滿 8 個章的幼兒更多獎勵。
教師要關注幼兒的當前需要,以敏銳的眼光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點,讓整個課程脈絡清晰和表征痕跡無處不在。例如,小班課程《我和南瓜有個約會》,通過調查、談話、親子互動等形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誰的南瓜大?誰的南瓜重?幼兒通過抱一抱、稱一稱、畫一畫解決問題。南瓜摔碎了怎么辦?幼兒利用摔碎的南瓜制作了南瓜糕。南瓜有什么秘密?幼兒通過聞、嘗、看,發現南瓜的特征。
在游戲化課程建設中,教師要突出“趣”。例如,《蔬菜大變身》《歡樂泡泡水》《我的小萌寵》等課程中,教師從“趣探、趣說、趣玩、趣問、趣知”等出發,引導幼兒在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氛圍中與材料互動,在探索新問題中積累新的經驗,在“趣”中感受快樂,從而引發更多領域的深度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