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方曉令
為了扎實推進幼兒早期閱讀工作,我園將繪本閱讀納入日常課程審議。根據各班級審議出的繪本,筆者嘗試從各班主題繪本入手,剖析繪本游戲的可能性,從閱讀體驗、協同發展、多維互動三個角度,解析繪本游戲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在操作中全面地發展。
教師雖然知道繪本教學活動不是單純的故事講授活動,應設置幼兒喜愛的游戲活動,幫助幼兒理解繪本故事的內容,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會出現枯燥的講授、機械的師幼問答及無意義的假游戲等情況。
繪本讀物的選取主要是根據幼兒園教學主題而定,選出符合主題的繪本,展開教學活動。繪本館內的繪本類型有很多,能夠涉及五大領域,但是教學活動中主要以經典繪本讀物和能表現態度、情感、規則意識方面的繪本讀物為主。
繪本閱讀教學活動往往成為以教師為主的講述與傾聽活動。在教學環節設計上,教師沒有依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未達成部分教學目標;在各教學環節中,各領域缺乏聯系,幼兒始終在椅子上完成閱讀活動,使其無法展現優質的互動。
繪本游戲是以游戲的方式開展的繪本閱讀。游戲是服務于閱讀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繪本游戲結合繪本主題價值、內容情境、人物形象、圖畫設計、語言設計等元素,讓幼兒通過這些游戲環節將閱讀內容形象化、直觀化。

借助繪本生成游戲,符合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學習方式,其核心是“促進幼兒發展”。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應遵循幼兒愛玩的天性,讓幼兒在說一說、聽一聽、畫一畫、演一演、做一做中,體驗快樂的繪本游戲時光。繪本游戲注重多感官通道的表現與表達,加深提高幼兒的閱讀體驗。今年春游,教師組織小班幼兒走進田野,組織中班幼兒走進動物園,組織大班幼兒開展種植活動。我園根據各班審議出的繪本,開展繪本延伸游戲活動。
教師通過對繪本的解讀和游戲實操性的分析,大致歸納出閱讀游戲的種類,如建構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手工游戲、表演游戲、科學探究等,不但促進幼兒發展語言領域,而且涉及健康、科學、語言、藝術、社會等多個領域的協同發展,體現發展的整體性。
繪本閱讀除了幼兒自主閱讀、師幼共讀外,還需要親子共讀。為了改變家長“小學化”的識字閱讀現象,教師可以借助游戲化的方式,開展與繪本內容相符合的親子游戲活動,幫助幼兒深刻理解繪本內容及情感,幫助家長掌握親子閱讀的方法和策略,促進家園的共同成長。
繪本蘊含豐富的教育內容,不僅是語言的載體,也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幼兒,深入解讀繪本,運用專業視角進行審視和思考,運用繪本資源設計游戲活動。
拿到一本繪本,教師不要急于講授。教師自身要反復研讀,對繪本中的主題、文字、圖畫細細揣摩體會,挖掘其中的教育內涵和教育元素。有的繪本偏重情感態度,有的偏重知識經驗,有的偏重語言文字等。例如,小班繪本《好餓的毛毛蟲》偏重知識經驗,游戲預設中偏重益智區;大班繪本《一園青菜成了精》偏重語言文字,游戲預設中偏重語言區和表演區。
選擇什么樣的繪本生成什么樣的游戲。教師必須深入了解本班幼兒的興趣、經驗和發展特點,弄清楚繪本中主題和畫面中幼兒的興趣點、幼兒感興趣的游戲類型,以便設計出適合幼兒需要的游戲。例如,中班幼兒在“走進春天”主題活動中,教師根據繪本《我的后面是誰呢——小樹林邊的伙伴們》,開展“參觀金牛湖野生動物園”延伸活動。幼兒對每個動物的典型特征非常感興趣,根據長耳朵、大嘴巴、長鼻子等特征,生成“誰藏起來了”“猜謎游戲”等游戲。
教師要緊扣《指南》精神,把握好兩個方向:一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適宜的游戲,以兒童視角優化游戲;二是把握各領域的核心價值目標,讓繪本有效對接幼兒的發展現狀和最近發展區。例如,小班游戲中數量關系在5以內,大班游戲中數量關系在10以內。大班根據繪本《一園青菜成了精》生成了“買菜去”親子游戲,幼兒學習各種蔬菜與量詞的搭配,在買菜情境中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
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教師不要期望一個游戲可以讓幼兒一直玩下去。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需要靜下心并蹲下身子觀察幼兒,關注幼兒的行為和幼兒的對話,以便了解幼兒最新的需求,適時調整游戲。例如,大班在表演《一園青菜成了精》繪本游戲時,幼兒覺得“大王”表演得特別好,還想看他的表演;最后,教師又創編了一些情節,既有效回應了幼兒,又增加了游戲的挑戰性。
繪本游戲是繪本閱讀的延伸和深化,和幼兒一起玩繪本游戲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每本繪本有不同的價值,每個幼兒的興趣和經驗也不同。我園堅持課程游戲化的原則,堅守幼兒發展為本的初心,讓繪本游戲走進幼兒的世界,以游戲之名,赴繪本之約,讓幼兒在愉悅中,享受繪本游戲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