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許 琰

如今,智能化時代已經到來,新技術正推動現代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發展。這對幼兒教師來說,既是新挑戰又是新機遇。本文就智能化時代下對如何建構教師專業素養進行探討。
《幼兒教師專業標準》中從三方面詮釋了教師的必備素養,即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在智能化時代,信息更迭飛速,對教師應用信息要素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機結合科技與課堂,帶領幼兒領略世間百態,培養幼兒的情感能力、社會能力、思辨能力等技能,是新時代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在科技帶動的智能化時代之下,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包括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教師的反思與發展四方面。
園本課程建設前提是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的成長,教師的課程意識是園本課程建設的核心。在智能化化時代,教師作為園本課程的建設者,在設計幼兒教育活動前,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幼兒教育理念,豐富自己專業知識的儲備。這有助于教師策劃出富有科學性和系統性的教育活動,從而促進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優化與升級。一方面,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與教育觀。這也是幼兒園教師教育理念的核心。幼兒是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師可以運用智慧平臺或其他智能化教育科技軟件,借助智能化技術對幼兒進行單獨的個性化評估,通過整理與分析數據,與幼兒在園內的行為進行結合,做到真正的以幼兒為本,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好轉換身份的準備。在教育變革的背景下,教師從主導者變為引導者和指導者,強調觀察與研究幼兒的行為與心靈,而不是單純的技能教學。此外,在“信息爆炸”的當下,教師應當抓住機遇,應用互聯網技術,豐富自身專業知識。
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教師要明確環境創設的教育性和目的性。環境創設的目標應該與幼兒園園本課程教育目標一致,最大限度地發揮促進教育目標實現的作用。這要求教師意識到自己在環境創設方面需要承擔的責任,充分利用環境實施園本課程,增強自身環境創設和利用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感。例如,幼兒園可以組織一些環境創設教研會,提升教師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教師環境創設整體認知水平。例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對幼兒園周邊園林環境進行調查和研究,結合園本教育主題課程目標參與環境設計。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一起動手創設環境,讓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導者。

游戲是學前教育的基本活動,體現了幼兒教育的專業特殊性。對幼兒來說,開展游戲活動是最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教學方式。因而,提升教師組織指導幼兒游戲的專業技能至關重要。首先,教師要明確游戲活動的教學目的,做好游戲方案的設計和游戲材料的準備,保證游戲活動有條不紊地展開。例如,在幼兒集體游戲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幼兒的年齡情況選擇相應的游戲。小班游戲活動以簡單為主,中、大班游戲活動可以適當加入競爭性元素;其次,教師要結合幼兒的成長需求與游戲環境設計游戲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幫助幼兒掌握游戲技能,借助簡潔的語言解釋規范的動作,使幼兒明白游戲活動的要領和規則。例如,在“趕小豬”游戲中,教師要學會自制高爾夫球棍,并掌握一定的冰球技能,向幼兒示范“反手長傳球”“反手傳短球”“挑射”“拉射”等傳球與射門技術;最后,教師要提升幼兒游戲狀態的觀察能力,掌握幼兒的心理訴求,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與其他幼兒溝通交流,拉近幼兒之間的距離,使幼兒能夠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
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由反思累積而成的教學經驗能夠幫助教師在園本課程中完善自身專業能力,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幼兒園可以結合園內教師情況,巧用多媒體開展多元園本培訓,促使教師群體共同提升專業能力。例如,園所組織開展同課評比,主要內容包括課程內容的新穎程度,課堂情境的構建,幼兒在課程活動中的表現等。教師通過線上或線下聽課、記錄和評價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利于教師互幫互助,共同提升教學水平。幼兒園可以通過研究教學案例,幫助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與總結。例如,教師通過錄像記錄師幼的互動和幼兒的學習狀況,教師的課程講解等內容,從課堂中抽離出來,以客觀且全面的視角,審視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優點與不足。同時,園所可以組織教師一起分析教學錄像,從不同的視角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此外,教師要養成記錄自己的教學過程的習慣,通過復盤、分析、反思,及時發現自身教學的不足,完善教學過程。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幼兒教師要在時代潮流中順勢而上,借用科技帶來的信息化便利,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養,理解新時代幼兒的真正需求,從而讓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