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詩韻

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是活教材。”幼兒園自然角是大自然的剪影,是幼兒認識自然,了解自然最近的窗口,蘊含無限的教育契機。不過,離開了幼兒的興趣,幼兒園自然角只是一種物態的存在;離開了幼兒的觀察,自然角失去了應有的教育價值。因此,教師要徹底轉變高控的教育觀念,將這一方天地還給幼兒,給幼兒一個充滿生機、彰顯活力、能夠孕育知識的自然角。
既然這一方小天地由幼兒做主了,自然角中種什么,養什么,做什么等,就應交給幼兒來決定。于是,在創設初期,我發放調查表,詢問幼兒在自然角想種的植物和想做的事,指導幼兒設計自然角區域劃分圖。我對幼兒想種植的植物進行匯總,列出他們提及最多的植物,再通過投票的方式,確定最終種植蘑菇、番茄。當我宣布這一結果時,班里的“智多星”陽陽提出了“蘑菇不是植物”這一說法,引發了自然角創設后的首個主題探究活動“蘑菇成長之旅”。我遵循多數幼兒的意愿,將班級自然角劃分為三個區域:種植觀察區、飼養區和欣賞區。

很多幼兒在自然角設計初期,迫不及待地參與美化自然角。幼兒的想法天馬行空,他們對美化自然角充滿期待。我決定組織一次討論,提前幾天告知幼兒討論重點。我提醒幼兒觀察小區的花園,思考哪些地方可以借鑒,把大自然搬進教師的教室;我還提醒幼兒還要想一想哪些東西可以變廢為寶,把家里廢棄的物品帶來裝飾自然角。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幼兒提出了多種想法。萱萱說:“教師小區里的花園里都是綠色的草坪,自然角能鋪草坪嗎?”元元馬上接話:“可以的,我家頂樓露臺上就鋪草坪了,不過是假的,看上去跟真的一樣。”曼曼說:“我們的小區花園里有很多鵝卵石,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很漂亮,上面還能鋪設出圖案?!蓖瑫r,幼兒對變廢為寶這個話題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如用空洗衣液瓶、大包裝盒等裝飾自然角。討論越發熱烈,幼兒發現,需要收集的東西越來越多。這時候,我在一旁提示他們:“現在需要的東西很多,我們可以發布一張召集令,把需要的東西都記錄下來,既清晰明了,又方便你們和父母一起收集?!庇懻摃?,我在班級群里發布了幼兒自己設計的召集令。大家紛紛響應,群策群力,自然角的材料日益豐富。

秋天來臨,我開展了“美麗的秋天”主題活動,組織幼兒交流“身邊的秋天”。在一次談話中,我放在桌上的平板電腦引起嘉懿的注意:“老師,你的這個殼子上好像畫的是秋天,上面金黃色的好像是我去過的稻田,顏色一模一樣?!蔽液芤馔?,幼兒會有如此細致的觀察。幼兒覺得這幅畫的色調很有秋天的感覺。有的幼兒覺得秋天的天空就和這幅畫一樣,有的幼兒表示自己看過金黃的稻田。既然幼兒對這幅畫感興趣,我就把秋天“搬進”自然角。繪畫對象成為擺在師幼之間的難題。“我們可以畫香香的稻草?!薄拔覀兛梢援嫷静萑??!薄變河闷嫠济钕胗瓉砹诉@場自然藝術之旅。自然角在幼兒的創作中“換上了秋裝”。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縮影,是幼兒認識和探索自然的寶地。在關于“自然角種什么植物”的調查過程中,很多幼兒對種蘑菇感興趣,這源于一次午飯。吃到蘑菇時,有的幼兒提出在自然角種蘑菇,因為他們從未見過蘑菇是怎么長的。當教師決定在自然角里種蘑菇時,班里的一名幼兒提出異議:“我爸爸告訴我,蘑菇不是植物?!边@個問題開啟了幼兒探索蘑菇生長之旅的大門。幼兒對蘑菇產生很多疑問,我把他們的疑問一一記錄下來,并讓幼兒認領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用畫圖的方式記錄下來。教師舉行“交流分享會”,請幼兒帶著圖紙講述自己找到的答案。幼兒通過交流,了解了“蘑菇是真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在交流過程中,師幼共同解決了一些問題,又產生了新的問題。例如,蘑菇喜歡溫暖且潮濕的生長環境,由于陽臺暴露在外,陽光直射,不利于蘑菇生長。如何能讓蘑菇更好地生長?幼兒畫下了自己的方案,一致決定給蘑菇搭建一個房子。在設計蘑菇屋時,我傾聽了幼兒的想法。有的幼兒建議給蘑菇屋留門,方便拿取蘑菇,還可以澆水;有的幼兒建議在蘑菇屋摳出小洞,既不會讓蘑菇太曬,又方便師幼透過小洞觀察蘑菇。在幼兒充滿智慧的設計中,師幼一起打造了適合蘑菇生長的蘑菇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引導幼兒親近大自然,喜愛動植物,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我想,這正是教師創設自然角的初心。教師要放慢腳步、用心傾聽、敢于放手,讓幼兒成為自然角真正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