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錢鈺鴻

我園充分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加強幼兒與自然的多元互動,促進幼兒在認識自然、了解自然、感知自然中成長。
大自然是幼兒的第一本教科書。自然界包羅萬象,變化萬千,為幼兒認識世界,探究世界展示了生動真實的畫卷。我園以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依托,注重幼兒活動中的真實體驗和自主探究,并合理梳理園內和園外的自然資源,開展一系列自然活動。
“親親樹林”活動。我園地處農村,園內有大片的草地和泥地,種植了香樟樹、銀杏、廣玉蘭、蠟梅以及石榴、橘子、枇杷、梨等。我園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開展“親親樹林”活動,投放適宜的游戲材料,充分調動幼兒探索自然的游戲天性。
“小潤農場”活動。我園組織開展“小潤農場”活動,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情感,讓幼兒在與他人合作、互幫互助過程中,體驗合作的力量,分享的快樂。同時,幼兒通過探索資源,積極建構學習內容框架。
“小潤自然角”活動。自然角對幼兒各領域學習起重要的作用。我園為幼兒創(chuàng)設多樣的自然角環(huán)境,給幼兒帶來各種感官經驗,為幼兒提供自由觀察和自主探索的機會。每班根據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相應的自然角場地。幼兒能隨時就近觀察,彌補了集體活動中觀察的不足。
“小潤出門了”活動。這一活動通過組織幼兒外出實踐,讓幼兒走進大自然。“小潤出門了”活動充分挖掘園外大自然中的教育資源,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可接受、易理解的、對幼兒生活有用的自然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活動內容,構建親近自然的幼兒園生活課程。
大自然是幼兒認識自然界,探究科學的最好素材,每個幼兒都有機會接觸自然環(huán)境,并通過自己的方式在與大自然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fā)展。因此,我園注重加強種植課程建設,強調讓幼兒親自參與種植的全過程。
我園依托小潤農場,以自留地方式開展種植活動,依托每個班的自然角開展班級種植活動。由于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水平不同,種植程序復雜,導致不同年齡幼兒參與的種植活動迥異。當幼兒對種植過程和植物生長變化產生疑問時,教師不急于解答,而是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不同種植條件下植物的生長情況,自主探索植物生長變化的規(guī)律及其與生長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在種植實踐中,教師幫助幼兒確定觀察任務,有計劃地進行觀察,并指導幼兒采用合適的方式進行記錄。同時,教師以幼兒的興趣為基點,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并提供討論和反思的機會,豐富幼兒的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