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述海
引言:伴隨著新時代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國內房屋建筑領域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在建筑物中,現澆類型的混凝土部分施工技術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同時也是建筑框架整體結構中發揮了非常關鍵的功能,然而隨著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水平的持續提升,建筑物主體結構中裂縫情況也愈發顯著,這樣的問題迫切需要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應用特定的技術以及方案來應對并且加以有效的控制。
通常來講,房屋建筑物項目工程中,現澆類型的水泥混凝土結構中出現裂縫情況,可能多數是因為建筑結構設計、施工作業以及日常使用過程有不恰當的行為而引起的。此類問題的產生對于水泥混凝土結構將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當中由于施工作業過程方法不當而造成裂縫情況是最多見的情況。怎樣強化工程項目現場水泥混凝土澆注過程有效方案的落實,成為現場作業人員有效控制工程項目品質的關鍵環節。
一般在建筑物土建部分施工過程中發生裂縫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建筑主體結構的墻體在砌筑過程所使用的砂漿發生不夠飽和,或鋪砌過程中發生不勻稱的情況,墻體部位受到外界擠壓之后導致墻體部位發生體積壓縮不均衡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墻體部位出現開裂的情況。房屋在建造過程中,澆筑水泥混凝土的時候會發生水灰比指標、密實度指標、混合度指標等參數不滿足有關規定或強度指標不達標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下,后續如果出現養護不到位或缺少適當的養護環節,導致建筑物結構主體部位發生開裂情況。水泥混凝土中添加劑及混入的相關材料如果不符合特定的標準也可能造成墻體部位出現裂縫。房屋建筑中產生裂縫如上圖1 所示。

圖1 房屋建筑中產生裂縫
通常來講,建筑物地基部位的基礎如果發生不均勻類型沉降,在建筑行業中屬于比較很多發的問題,多數裂縫是從窗口位置的對角處開始發生開裂,裂縫方向一般情況下偏向發生沉降情況相對顯著的一側,而且會由出現裂口的位置向上方進行蔓延,而橫向墻體部位一般不會發生此類問題,這是由于橫向方向的墻體,其剛性相對比較大,不易發生這類問題,裂縫通常發生在墻體偏下方的區域,隨著向上蔓延而漸漸變少,裂縫寬度的數值表現為上面小下面大的趨勢。
通常情況下的八字形裂縫問題發生建筑物頂層縱向墻體的兩側位置,不過某些情況下,橫向的墻體部位也可能發生相應的問題,裂縫位置的寬度數值通常表現為中間大兩側小的情況,如果建筑物外立面部位的縱向墻體上有窗戶,此時裂縫將會順著窗口呈現對向趨勢裂開。水平類型的裂縫通常情況發生在平屋頂類型屋檐部位或屋頂部位圈梁位置,裂縫通常將順著建筑結構墻體外延處出現并延伸,兩側位置的裂縫一般會比較嚴重,位于轉彎或橫、縱墻體交匯位置會出現問題,進而產生帶有包角特征的裂紋。
可以在裂紋多發的位置加上具有預防收縮功能的鋼筋材料,通常此類鋼筋材料應用雙層結構的設計,雙向排布直徑比較小的鋼筋。使用具有收縮量指標比較小的水泥混凝土,水灰比參數必須控制得相對較小,或使用某些具有少量膨脹情況的水泥混凝土等。水泥混凝土在澆筑操作完成后特定時間范圍之內,房屋建筑內部必須維持相對溫度和濕度數值和室外環境基本一致,還有需要注意室內部位需要及時進行開窗通風,保證空氣的有效流通,確保室內能夠維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數值,如果有需要,最好是采用定期灑水或其他方式的增加濕度的措施,這樣操作實際效果將會更加理想。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墻板設計如圖2 所示。

圖2 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墻板設計
現場施工人員如果查出結構相對薄弱的部位需要實施相應的加固與填充操作,然后再實施后續的施工作業過程。對沉降問題導致的裂縫,如果發生房屋建筑的層數差異相對比較大、縫隙之間過長及某些地形的表面相對復雜或基礎處理方式有顯著區別的時候,需要從建筑的基礎部位進行相應的處理,把基礎部位切段劃分為幾個部分,讓其在自然情況沉降程度達到穩定,之后再實施后續的操作,沉降類型的裂縫需要根據相應的標準來應對,沉降類型的裂縫周邊圈梁不要連接為一體,這樣就能防止某些體積較大或相對堅硬的物體掉到室內,造成該建無法進行自然沉降。
因為屋面層部位操作結束以后再實施上層的施工,這個過程要求經過一定的靜止時間,因此需要及時進行屋面部位的作業,并且需要注意避免夏季高溫的時段來進行。還有注意根據相關規定預留一定寬度伸縮縫,這樣就能有效降低由于溫度變化產生的墻體部位的變形量。位于頂層圈梁區域留下預留伸縮縫,配合鋼筋水泥混凝土作為外力住,外墻部位頂端的澆筑過程也需要實施水泥混凝土角澆筑操作壓頂流程來有效防止變形。
通常來講,大體積類型水泥混凝土材料溫度數值的控制過程,主要是要保證水泥混凝土材料中心部位溫度和表面部位溫度間、材料表面溫度和戶外最低的環境溫度間相差數值都不到20 攝氏度;如果建筑結構水泥混凝土保持適當抗裂能力的時候,可以小于25 攝氏度。水泥混凝土材料養護的過程,其主要問題是如何確保合適溫度以及濕度數值,這樣才能有效控制水泥混凝土材料內、外的溫差數值,有效預防水泥混凝土材料出現裂縫。有關大體積類型水泥混凝土材料養護的環節,不但需要符合其強度增大的要求,還必須借助溫度數值的控制,最大限度地預防由于環境溫度改變導致的水泥混凝土結構出現開裂問題。
(1)應用內部進行降溫的方法降低水泥混凝土材料內、外部溫差數值。
內部降溫的方法指的是在水泥混凝土結構內部預先埋設水管,其中會流通冷卻用水,這樣可以起到降低結構內部溫度的效果。冷卻操作在水泥混凝土結構剛剛進行澆筑后,即開始實施。
(2)保溫法。
保溫法指的是在建筑結構中處于外露情況的水泥混凝土表面及模板部位外側來進行保溫類型材料(例如草袋或者鋸木等)的覆蓋操作,在其散熱的時候,可以維持水泥混凝土材料內、外溫度的差值小于20 攝氏度。這樣就能根據施工要求有效延長水泥混凝土養護的時間,待拆模之后馬上進行回填或者再次進行覆蓋來保護混凝土,可預防天氣發生驟冷帶來的影響,有效預防水泥混凝土在早期以及中期發生開裂問題。
(3)大體積類型水泥混凝土濕潤狀態的養護時間。
通常大體積類型水泥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的養護時間是指硅酸鹽類型水泥、普通硅酸鹽類型水泥混凝土養護時間為14 天;礦渣類型的硅酸鹽水泥混凝土、低熱且微膨脹類型水泥混凝土的養護時間為21 天。如果是高溫施工期間,其濕潤類型的養護時間不得短于28 天。
(1)大體積類型水泥混凝土由于水化熱出現積聚現象,可能造成水泥混凝土內部和外部形成比較顯著的溫度差,從而產生出溫度方面的應力,為此需要優先使用水化熱參數低的材料,進而有效控制大體積類型水泥混凝土結構溫度的上升。
(2)利用水泥混凝土材料中后期強度方面的特點,盡量減少水泥混凝土材料使用量。
(3)嚴格把控材料級配比例和含泥量指標。假如含泥量指標過大,不但會加大水泥混凝土收縮量,還會導致水泥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強度出現大幅度降低,不利于水泥混凝土結構抗裂效果。
(4)應用適當的緩凝、減水等等外部添加劑,用來改善水泥混凝土材料自身性能。注入相關添加劑之后,能夠有效延長水泥混凝土凝結的時間。
(5)有效控制水泥混凝土材料坍落度指標,不應過大,通常保持在(125.25±22.785)mm 范圍之內。
應用分層澆筑的方案,減少裂縫產生的概率。選取澆筑方案過程中需要考慮建筑結構的大小、鋼筋材料疏密程度、螺栓預留情況、水泥混凝土實際供應情況及水化熱指標等因素。
(1)全面分層。
全面分層方案指的是一層澆筑結束之后,再進行二層的澆筑,此時一層水泥混凝土還沒有完成初凝狀態,逐層進行連續的澆筑操作,直到全部完工。此方法適合建筑結構平面的尺寸相對較小的情況,操作時應該從短邊開始,隨后沿長邊進行。如果需要可分成二段來進行,從中間開始向兩側或是從兩側開始向中間部位實施澆筑操作。
(2)分段分層。
分段分層類型水泥混凝土材料澆筑過程中,從底層澆筑到某個特定距離之后再進行第二層澆筑,之后依次向前,繼續進行其他層的澆筑操作。因為總體層數比較多,因此澆筑至頂以后,一層水泥混凝土還沒完成初凝,此時可由第二段開始依次進行分層類型的澆筑操作。此方法適于特定時間內混凝土供應比較少,建筑結構厚度不太大的情況。
如果現場晝、夜平均氣溫連續5 天高于30 攝氏度,或當天溫度大于35 攝氏度的情況下,采用相應的夏季現場施工方案和措施。相關措施為:
(1)集料部位降溫:集料場一般處于暴曬情況下,應使用澆水的方法來降溫;攪拌用水采用涼水;水泥混凝土材料出盤的溫度數值為25 攝氏度之下。
(2)添加緩凝劑:材料中添加緩凝劑,可有效防止水泥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發生凝結過快的事故。
(3)覆蓋保濕:水在水泥混凝土材料強度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參加凝結中相應的化學反應。應用有效的防曬及保濕操作可以保證水泥混凝土強度指標健康發展。
如果戶外的平均氣溫連續5 天低于5 攝氏度的情況下,需要應用冬期施工相應措施,并準備相應的防凍方案。
(1)水泥混凝土的選擇。
水泥混凝土選擇指的是冬期施工過程中水泥混凝土配置,選用硅配鹽類或普通硅配鹽類混凝土。保證其強度不低于43.5 級,混凝土的用量最少也要達到300 公斤/立方米,水灰比參數要小于0.6;骨料要保持清潔,不應含有冰、雪等易發生凍裂風險的物質。
(2)材料的加熱環節。
施工材料的加熱環節指的是冬期進行混凝土攪拌時需要事先加熱水,必要時可以對骨料實施加熱處理。加熱溫度要依據熱工計算的結果來確定。
(3)水泥混凝土的攪拌過程。
水泥混凝土攪拌過程指的是攪拌之前,用熱水對攪拌機進行沖洗,操作時間比常溫狀態延長一半左右;操作順序是先投入骨料和熱水,之后再加入水泥。水泥混凝土澆筑之前需要將模板與鋼筋表面冰雪及污垢進行清除,不可以在強凍脹類型地基上進行澆筑。
(4)水泥混凝土冬期養護。
冬期養護通常有暖棚方法、加入外加劑方法、蓄熱方法等等。現場需要確保水泥混凝土凍結之前,至少要達到其臨界的強度指標。
綜上所述,現階段建造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不過建筑物發生裂縫依舊是不可避免的,發生開裂的成因也相對復雜多樣,不過對于現場施工人員來講,出現開裂的幾類常見因素是必須掌握并清楚相應的解決方案,有關開裂的問題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迅速因對,將工程隱患消除,最終獲得最佳的施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