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實踐證明:那些獨立性強、富有審美個性的學生其想法往往與眾不同,其做法也奇怪獨特,因而往往也最具有美術的獨創能力。而傳統的美術教育常常同化人的審美個性,用統一的標準來規范學生的美術學習,限制了學生審美個性的發展,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關鍵詞:美術;創造力;教學方法
可見,只有重視學生的審美個性特征和差別客觀存在,尊重學生的審美個性,支持其獨創立新,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的學生各得其所的發展,使尖子人才脫穎而出。
一、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開端,是成功的動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到學習創造中,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發現不少學生對美術沒有興趣,因此學習和生活脫離、對美術理論知識的缺乏,不知道怎樣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等一系列的問題,從而導致學生對美術失去興趣。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一致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象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悅地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一件好的美術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覽,一次精到的示范,一個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論文導入,一句鼓勵的話,都可以引起學生對美術教學的短暫的關注和激情,而要使學生的興趣長久保持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有一個長久而系統的計劃,認真分析和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習慣和個性心理,采用能使學生快樂,符合學生認知習慣,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通過長久而不間斷的鼓勵、誘導,才有可能使學生對美術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能長久的保持下去。
二、誘發想像、發揮創造性
想像是學生思維的翅膀,學生一旦張開想像的翅膀,便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飛翔在形象思維的天空,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發揮。教師要通過精煉而藝術的語言,生動又直觀的教學及創設好的藝術氛圍,積極誘發學生大膽想像,包括對美術創作的內容、色彩、構圖等的想像。英國詩人學來說:“人的想象過程,就是創造力的發展過程。”“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作品就缺乏學生自己的特色”。
三、因材施教,保護學生個性的發展
一般而言,學生可以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適應每個學生的特點,采取面向全面,以不同的方式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在安排學習任務及各項教學環節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美國著名的美術課程論專家艾斯納提出指導性目標與表現性目標的概念。指導性目標由一系列的指導性活動伴隨,旨在通過練習活動發展技能。表現性目標則鼓勵學生運用一定的技能實現自己的想象和表現目的。例如:在制作動物雕塑——牛時,對于那些造型能力強的學生,他們一般稍加指導便能較好的完成作業。而另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則可以降低難度,在創作前可以讓大家談談牛的特征,對牛的認識,充分表達自己的創作想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我們只要抓住這些特征,可以進行新穎、獨特的想像,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就行了。不要將學生的思想拘束在一個固定模式里,這樣就打破了原來的單一的技能訓練的指導性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按表現性美術教學的要求認識對象、表現對象,在表現中體會美術創作的樂趣,這樣不同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各自特長方面表現其領先的優勢。這種在教學內容組織中,將與意志相關聯的指導性目標和情感相關聯的表現性目標交替地安排,也形成了節奏上的變化。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孤立地強調任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四、鼓勵求異,保護創新思維
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范畫以及優秀作品的欣賞,對于作畫大都心里有數,但是許多學生喜歡“依葫蘆畫瓢”,盡管有些學生表現的還相當不錯,但就作品而言缺乏創造性、缺乏個性。教師在肯定的同時,應多鼓勵他們標新立異、突破定勢思維的影響,突破范畫等的約束,敢于獨群蹊徑,與眾不同。即便有的學生作品顯得幼稚、荒誕或丑陋,但這恰恰是他們的創新意識的流露,有的說不定還體現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教師應及時予以保護和激勵,切不可挖苦、諷刺學生或將這“一棒子打死”,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能力
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它學科的聯系,以及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學生為主體的研討和探索。譬如:我們可以在美術課堂上放一首音樂給學生聽,讓他們根據各自的感受進行創作,當然要選擇一些具有形象性、情趣性、曲調優美的歌曲通過聆聽、思考,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總之,學生美術創造力的培養是需要教師不斷鼓勵與教學理念更新是分不開的,教師要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和品質,學生要不斷提高興趣,熱愛生活,熱愛藝術,善學苦練又勤于探索,不斷發展和提高自己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李晨輝. 繪本創作教學與兒童美術創造力的培養[J]. 文學教育(下),2021,(04):147-148.
[2]陳露. 巧用幼兒美術作品評價? 促進幼兒美術創造力的發展[J]. 小學生(下旬刊),2021,(04):111.
作者李軍濤,教育部藝術教育先進工作者,丹鳳縣美術家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