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娟
摘 要: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使得課程教學活動愈發豐富和多元,使教育更加面向對于青少年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與提升。其中舞蹈訓練課作為義務教育初期的小學低年級階段當中一門發展學生優美體態、肢體語言以及藝術素養的課程,也得到了革新和轉變。作為教學設計者與組織者的教師,更應當以實際學情為切入點,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目標,以生活化、趣味性和游戲化的教學手段來使學生完整體驗從觀察到模仿,再到表現創造的過程,以基本的舞蹈素養和優美的肢體語言來促動學習者藝術素養的內在發展。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舞蹈教學;趣味;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中的舞蹈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和提升學生舞蹈藝術修養,開發其潛在藝術與創造能力的一種普及化教育內容。小學低年級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初期,通過舞蹈課可以使學生對于自己身體形成新的認識,在基本動作和技術技巧的訓練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實踐經驗與實際學情來激發學生對于舞蹈的認知和學習興趣。立足于舞蹈訓練中的多元內容來選擇趣味性的教學呈現手段,使學生在能夠對舞蹈學習產生興趣并愿意去主動的接觸和了解它。
一、興趣激發目標下的舞蹈教學開展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舞蹈學習更多的是讓學生感受到舞蹈的美和藝術內涵,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當然興趣也需要建立在學習的需求基礎之上,這也意味著教師要總結教學實踐中的經驗,通過一些鼓勵和引導來使學生產生接觸和了解舞蹈的初步想法,從而循序漸進地將其帶入到舞蹈活動當中,在模仿和嘗試中消除陌生感,逐漸適應并享受舞蹈帶給自己的豐富感受。在以興趣培養為原則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符合學生認知特征和審美需求的舞蹈動作,配合他們喜愛的音樂形式來進行呈現,使學生在感受音樂下舞蹈律動的同時,激活樂感與藝術思維,跟隨音樂一起動起來。此時教師只需要伴隨著音樂來為學生講解節奏、情緒與旋律之間的特點,從而以相應的舞蹈動作來進行表現,引導學生在模仿中找到節奏,重復聽練,把握律動的特點。
趣味性的教學理念強調對于學生學習心理和發展特征的把握,這樣所制定的課堂教學才是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手段與內容呈現來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歡快,而學生也會在群體活動中被感染和調動,帶著積極的心態和心情參與其中,這是一種十分有益的趣味教法,也是培養學生參與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的主要形式。例如,在跪下腰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雙手高舉過頭頂,意為皚皚的雪花,在白茫茫的世界中一片片雪花從頭頂飄落直至腳邊,動作完成;隨后抬頭向上看,此舉意為看一看雪花從天空落下時的情景,配合“抱雪球”的手勢來完成收勢的動作,通過腰部發力,感受用腹部將“雪球”頂起來的感覺。
二、挖掘舞蹈教學中的趣味因素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但其主體性的確立與保持均離不開教師引導行為,所以教師要從教學的方向、內容、過程、結果等多方面來進行改進和優化,使學生能夠更大程度發揮其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在有趣的舞蹈學習中感受藝術魅力,形成藝術表現力,提升自身能力水平與技巧熟練度。以上方面作為舞蹈教學中的新課題,其滲透與落實在趣味教法支持下的課堂中,首先應當通過教師的自身魅力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正所謂情動于忠,故形于聲,幽默風趣,詼諧活潑的語言可以使學生的學習體驗更加理想。另一方面,恰當的使用教學語言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于信息的接收和反饋效率,更能夠實現師生之間雙向的有效互動,喚醒學生對于未知新鮮事物的興趣,減少訓練中產生的枯燥與疲勞。其次,教師的形象是學生高效學習的催化劑,因此建立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對于開展舞蹈教學十分重要,承接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端正態度以保持學生對于自己和舞蹈學習的熱情。最重要的是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差異,發現并放大其身上的閃光點,通過日常教學認真觀察并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夠更精準的開展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舞蹈學習活動。
此外,舞曲是與舞蹈相輔相成的重要元素,舞曲不僅可以傳遞感情,表達情緒,更能夠觸及舞蹈內在的更深層次語言。每一次舞蹈活動應當配合符合學生音樂興趣和認知能力的誤區,在情境中去進行模仿和練習,在表現美和享受美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對于舞蹈的主動性。
綜上所述,舞蹈作為培養和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素質教育下的舞蹈課必須要從實際學情出發,以身體訓練為基礎,通過多角度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來保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尤其對于小學低年級的舞蹈課而言,在實際訓練上更要落實趣味與科學的雙重原則,發揮教師自身引導價值來為學生搭建一個輕松快樂的舞蹈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隋云.“舞”動音樂課堂——淺談舞蹈律動在小學低年級欣賞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8,38(16):169.
[2]李雪芹.談啟發式教學在舞蹈低年級教學中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6(19):244-245.
[3]伊娜.淺談如何培養舞蹈專業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J].才智,2008(2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