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瀟寧

讀蘇軾的詞:“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詞中“清歡”二字,使我想到院中的薄荷,她郁郁蔥蔥的枝葉、清涼沁心的味道,擔得起“清歡”二字。
薄荷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生命力特別頑強。在我家鄉豫南的鄉下,田間地頭、池塘邊、墻角下、磚縫里,處處都能見到它頑強且倔強的身影。成長中,它是那么不起眼,除了來自雨水的滋養,大多數時間是自生自滅的狀態。
小時候,在老家經常見到一叢叢的薄荷草,并不覺得稀奇。直到有一天,被一叢開花的薄荷吸引,我停下匆匆的腳步,第一次仔細觀賞它。只見一串串淡紫色的小花從綠葉中脫穎而出,這些小花層層向上生長,淡雅中散發著堅毅的光芒。原來,普通如薄荷,也有如此高光時刻!它們自立自強,不挑剔環境的惡劣、不在意世人的冷落,孤芳自賞地綻放一抹絕美的紫色。
薄荷的花語是“愿與你再次相逢和再愛我一次”,此外它還有一個花語是“美德”,代表種種美好德行。對于嫻靜的薄荷來說,花語是對它的褒獎。除了觀賞價值,薄荷的藥用價值也不容小覷。在鄉下,有鼻塞感冒的小毛病,是不用吃藥的。掐一把濃綠的薄荷葉,用井水淘洗干凈,加一把黃冰糖,開水沖泡后,一口下去,那又甜又麻的感覺,直沖頭頂,保管讓你“茅塞頓開”,不再受鼻塞的困擾。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在屋外奔跑玩耍,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家長就會用薄荷葉在蚊子咬的地方來回涂抹,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它麻麻涼涼的觸感,過一會兒就不癢了。用薄荷止癢是從奶奶那一輩流傳下來的土方,現在我帶孩子在戶外玩,如果孩子被蚊子咬了,我就在附近找薄荷葉,這可是沒有刺激純天然的止癢藥,用它一點也不擔心會傷害到孩子嬌嫩的皮膚。
薄荷在鄉村常見,在大城市里卻不常有。前段時間陪朋友回鄉下接孩子,我在她家旁邊的小橋邊發現了一大片薄荷。看著那一片濃綠,心里止不住地喜歡。到家應我們的要求,朋友用白色的細瓷碗放些剛摘的薄荷葉,倒入燒好的井水,一碗薄荷茶就做好了。望著薄荷碧綠的枝葉在水中翻滾舞蹈,也不覺得燥熱難耐了。舉起碗鼻端充盈著淡淡的薄荷香,喝一口,麻涼舒爽,好一道“清歡”!
走的時候我們挖了些薄荷,準備回家栽到花盆里。我對薄荷的喜愛,是純粹而熱烈的,欣賞它堅韌不拔的品格、頑強的生命力,更喜歡它清涼的香味。大概半個月的時間,移植來的薄荷已出落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我經常用薄荷葉泡水招待朋友,大家都喜歡這道提神醒腦的薄荷茶。對于我們80后來說,薄荷葉帶著童年的記憶,和對老家一草一木的懷念。
眼下正是薄荷生長的旺季,隔窗望去,院子里的薄荷草沐浴在陽光下,精神抖擻。等入秋后,它會由青綠轉為墨綠,枝葉也慢慢地粗糙。只待來年,再發芽、成長,仍是清新脫俗的薄荷草。那歷久彌香的獨特味道,隨風播撒,清澈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