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婷玉
摘要:《即興口語表達》是以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如今,國內相關高校都已開設這門課程,旨在適應日益更新、競爭激烈的媒體環境,培養播音與主持方向的學生具備良好的即興口語表達能力,打造優良的傳媒語言生態環境,與此同時,有效建立課程的思想建設,將思政元素滲透進課堂,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與愛國主義情操,堅持“導向金不換”,通過語言的魅力體現當代傳媒人的“四力”。
關鍵詞:《即興口語表達》;媒體環境;思政元素
一、課程目標及任務
《即興口語表達》課程涉及領域具有明顯的前沿性和強烈的專業特色,不僅要讓學生全面掌握即興口語表達的理論結構,形成思維模塊,并通過大量課堂實訓使學生了解口語的傳播目的,掌握即興口語表達的基本方法和原則,解決口語表達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具備即興口語表達的能力,靈活的運用所學技能和知識,駕馭各類主持人即興口語表達的場合。本門課程既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也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核心課程,決定了主持人的核心競爭力,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課程目標及任務體系,即幫助學生了解即興口語表達的特點和重要性,熟練掌握多種即興口語表達的類型、思維方法,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知識儲備和語言的功力,通過愛國主義、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美育等方面的話題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知識與技能:即興口語表達是以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相結合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開本課程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即時性,時代感強,實踐性強,課程內容涉及面廣,嚴格遵循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對傳媒人才的培養標準和發展方向。通過相關課程建設,讓學生全面建構即興口語表達的理論知識,并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掌握即興口語表達的基本方法和原則,解決口語表達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具備即興口語表達的創新能力,靈活的運用所學的技能和知識,駕馭各類主持人即興口語表達的場合。
(二)過程與方法:首先,在即興口語表達課程的講授過程中,要從思維方法+口語形式+語言創意三大模塊建立知識體系,重視學生在探究式學習的經歷以及獲得知識時的感悟和體驗。要著重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與創新思維的培養、思想品質的提升。其次,注重每次課的教學設計,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習過程中的實踐性和體驗性,重視問題的情景創設,關注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性,注重師生的交往互動,明確教師與學生的身份差異和課堂上的分配。要生成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結合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工具,完成良好的課程建設。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無論從進化論的角度,還是從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口語表達都是一種有著特定優勢的特殊形態。作為黨的喉舌,作為輿論的風向標和價值導向的標桿,每一位傳媒工作者都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恰切的情感態度。作為具有語言示范功能和廣泛溝通任務的節目主持人,必須更好的實現表情達意的傳播效果。因此通過本門課程的設置,旨在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以高水準的語言編碼和傳輸能力,在廣播電視產業這條創新鏈上發揮最大價值。
二、教學思想及建設
《即興口語表達》作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必修課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一個中心、兩個不變、五個創新突破”的總體要求,樹立最新的教學理念,創立新的課堂機制和模塊,探索新的教學方式,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共建嶄新的教學生態環境和師生共同進步的良性課堂氛圍,堅定不移抓好教學質量,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全面落實課程與人才培養方案,圍繞當下教育背景和時代特色不斷改進教學模式,探索并不斷嘗試學習方式,逐步形成教育和課堂相結合的教育教學特色。
(一)全面精準的教學觀。教師在對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實現學以致用。要善于建立學生的就業實際與課堂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們無形中接受所學的知識體系能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而才會被激發出更高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要教學相長,因材施教,不斷激發他們內在學習動機,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由以學?科為本位轉?向以人的發?展為本位,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該門課程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課堂設計要源于教材而超越于教材,尤其是案例要時常更新,不能因循守舊。教學內容要做到全面而不失精準的定位,既要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也要因材施教,擅于發掘他們的優勢,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創作的思路。
(二)發展中的學生觀。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每位教師都要深刻認識到學生都是發展中?的人,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本節內容面向播音與主持藝術大二學生,該階段的學生已先修了《普通話語音發聲》、《播音創作基礎》、《新聞寫作》、《出鏡記者報道》等專業課程,該階段的學生已有一定的普通話語音發聲基礎和基本的表達能力,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時代的需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充實知識庫存,大二下學期開設《即興口語表達》課程,讓學生掌握繪畫、歷史、文學、地理、社會、時政等各學科的部分知識點,并用于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中,從而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做到更加精準、深刻的口語表達。大二學生往往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熱愛生活,熱情積極,學習過程中也會不斷的重塑自我和發現自我,所以在口語表達中敢于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總之,作為教師要明白,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的信息加工者和意義建構者。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三)引導式的教師觀。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轉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不僅需要指導學生學會一門課程的知識和技術,還要結合學生的就業方向與領域進行學科交叉和實戰性訓練,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綜合性傳媒人才。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還要培養他們形成自主探究的精神風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提倡發現法,鼓勵學生開展基于資源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自學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使學生的學習,由“模仿型”學習向“創造型”學習發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促進有效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吳郁.當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于根元.留心各種語言現象[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3]田青.播音主持專業即興口語表達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